1. 简单百科
  2. 二郎滩

二郎滩

二郎滩,四川省古蔺县四渡赤水,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四川省古蔺县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基本介绍

赤水河四周峰峦叠峰、峭壁如削,西岸依山傍水,聚居着数百户人家,形成一处独特的山间小镇,名曰二郎镇。“好个二郎埠,四面都是山,天天背盐巴,顿顿菜汤淡。”这首民俗音乐是四川省古躏县二郎津解放前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郎滩有一条“红军街”,名字来源于红军第四次渡赤水期间。三渡赤水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再次出现在川南,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集重兵企图再次对红军形成包围,“围歼”红军于长江南岸地区。当敌军即将围堵之时,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主力在古蔺县镇龙山地区秘密再次调头北上,然后突然转向往东,于3月21日至22日,在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把敌兵甩在了赤水河西岸地区。赤水河两岸的民众看到敌人慌乱们调兵遣将的情景,讽刺而又幽默地编出民俗音乐唱道:“白军好像一条狗,红军牵着到处走,白军好像一头牛,红军到处牵着游。”红军走后,这条原本叫“老街”的街道便被大家自发地改名叫作“红军街”。

红军街是当时整个二郎滩的交通要道和最为繁华的地段,商旅云集,热闹非凡。现在却显得十分清静,偶尔有三两个人通过。沿着这条约500米长的街道,随着陡坡蜿蜒而上,光滑的石板拼成一条台阶通道,记者看见左·右两旁一栋紧挨着一栋的木式结构建筑,门口显眼的地方都挂着红军山街的门牌号。听几个散住在这里的老乡说,这房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因为年久失修有的已经叫成了危房。但透过这些建筑一一高大雄伟的门面,雕刻精细的门当,镶嵌在房梁上的楼空装饰,还能隐约看出当时房屋主人阔绰的家境。老乡们说这里就是当年赤水河最大盐号的所在地,用来做买卖的铺面、柜台还保存完好。四渡赤水的时候,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震惊四方的大事,红军在这里没收了地方军阀的私盐,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分给了赤水河两岸的川黔百姓,救济了成千上万的贫苦群众。

陈乔恩的故事

这里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当年红军与百姓之间的感人故事,其中小红恩的故事直到现在还在二郎滩流传着。年近七旬的教书先生邓尚征的两个儿子都投身到了地下党工作。部队来到二郎滩的时候,战士们就住在他家门口,在院子里烧火做饭,这时传来了小儿子邓国树在遵义市被杀害的消息,大儿子邓国林告别了即将临盆的妻子,去遵义为弟弟料理后事。夜里,邓国林的妻子马上就要生产了,住在门口的红军听到了她的叫喊声,指导员立即找来卫生员。战士在门口帮忙烧开水,消毒器械,一直忙到后半夜孩子平安出生。卫生员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孩子包好,抱到了邓尚征的手里,邓尚征看到自己的孙子在红军的精心护理下安全降生,当即给孩子取名“红恩”,他说是红军救了他的孙子,要感谢红军,永远不忘红军的恩情。小红恩出生后,战士们把唯一的一点儿猪肉送给了邓家。邓尚征患有偏瘫,遇到天气变化时一只手非常疼痛,有一个战士听说后,把自己的一副手套送给他。这副手套现在已经被陈列馆收藏。

二郎难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歌谣: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穿上草鞋翻山岭,北上抗日打敌人。赤水河清又清,一双草鞋一片心,长征路上播火种,工农联合闹翻身。赤水河清又清,我送草鞋谢红军,军民情深似赤水,千秋万代流不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