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楚皇城城址

楚皇城城址

楚皇城城址位于宜城市郑集镇皇城村境内,为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时期的楚国故城遗址。城址平面呈一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四周现保存有土筑夯实的高大城垣,城垣周长6420米,城墙由墙体和护坡组成,呈梯形。城垣东南角高出四周城垣。城址采用大小两城套筑,小城位于大城内的东北隅,为一高出大城平面约2-4米的台地,总面积38万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城门、跑马堤等,出土有青铜礼器、蚁鼻钱、金币“郢爰”、带流铜遗物。楚皇城城址作为先秦时期汉水中游的通都大邑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研究楚文化及南北文化交流的一处典型遗址。

基本概况

楚皇城城址位于宜城市城南约7.5公里的郑集镇皇城村境内。东临汉水,西傍蛮河,南扼荆州市,北溯襄阳市。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亦称楚故城,或楚皇城。

闻名古今的白起引水灌楚都的白起渠,像一条碧绿的绸带,自西北铺来,从城址的西墙外飘过。城址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四周现存高大巍峨的土筑城墙,城墙四周有城门,东南转角显著突起,是烽火台。而今登临其上,瞭望全城,透过紫禁城、跑马堤、散金坡、白龙池、金银冢等地遗址,仍可想见到当年楚都城的那种殿阁嵯峨、市井交错的华丽景象。

城址内的地下遗物也十分丰富,近年来出土的有西周晚期的铜方壶,东周时期的大型铜车、嵌玉片的鳖形带钩,还有铜鼎、蚁鼻钱、金币“郢爱”以及陶鬲、陶鼎等。这些精美绝伦的历史文物,既向今人展示出了古代楚民的聪明智慧,同时又研究楚国历史与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地理环境

楚皇城城址位于宜城市,这里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本区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高温多雨,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少雨,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宜城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日照与温度的年内变化趋向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热季节。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体相对较大,气象要素随山体坡向、坡度呈现不同的分布类型和规律,从而构成立体气候景观。

文化遗产

楚皇城城址位于宜城市东南方7.5公里的郑集镇皇城村。城址年代上至春秋下至秦汉,是春秋战国时期襄宜平原上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随着楚文化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已认定其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城址面积2.2平方公里,略呈矩形。周有较完整的夯土城垣,东、西、南、北四边分别长2000米、1500米、1840米、1080米。城垣底宽24—30米、高2—4米。四边各有两座城门,四角皆有烽火台。城墙四周现存缺口6处,有4处被称为城门。即东门、大南门、小南门、北门。城内有紫禁城、晒金城、跑马堤、金银冢、白龙池等古迹。城外有许多东周至秦汉的古墓葬和文化遗址。楚皇城,原称楚王城、楚故城,五代时期因避后梁皇帝朱温父朱诚的讳,改“城”为“墙”,名曰楚故墙。明清时期,“故墙”又因日久语音讹改为“故襄城县”。2006年6月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动态

2023年1月2日消息,宜城楚皇城城址西城垣南段保护展示工程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成为2022年省内获批的唯一一处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动性项目。

参考资料

楚皇城城址.www.xf.gov.cn.2017-09-29

宜城楚皇城西城垣保护获国家批复.荆楚网.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