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泓
乐于泓(1908-1992),男,汉族,祖籍江苏省太仓县,出生于江苏南京,原名陆于泓,字仲陶,笔名乐若,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过豫苏皖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十八军宣传部长。1952年,乐于泓担任西藏工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和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等职。经他记录整理的周恩来、叶剑英的讲话,成为中共党史中一份难得的珍贵史料。他还是彭雪枫所称《拂晓报》“三元老”中的第一“元老”。
人物生平
乐于泓,1908年生于南京市,原名陆于泓,字仲陶,笔名乐若,在中国国民党狱中曾用名芦少保。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改名乐于泓。乐于泓出身在一个儒宦家庭,祖父做过前清江宁府的“学训导”(俗称“学老师”,掌管孔子庙的祭祀和所属文武士子)。全家人住在南京夫子庙朝天宫的官宅里。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祖父赋闲,翌年举家迁返原籍太仓市。1925年,乐于泓因成绩优异,由常熟教会学校诚一中学举荐,被半费保送到上海圣约翰书院。入校不久,“五”运动爆发,乐于泓参加罢课,抗议校方镇压学生运动,和广大师生一道拒绝返校,转学到了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东吴大学于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创办,建校时间比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燕京大学都要早。乐于泓出自教会大学,能讲一口顶呱呱的美式英语,懂得西方宗教音乐,也就不足为奇了。
出生在儒宦之家书香门第。1925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浪潮席卷全国之时,乐于泓正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并在这里结识了由外国牧师收养长大的弃女-丁香。1929年先后到白色恐怖的上海市从事地下工作,丁香1930年入团,1931年转入共产党。乐于泓1931年入团,1932年转党。以后担任共青团上海交通主任,公开身份是上海无线电总台职员。1932年4月在上海结婚。年底丁香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她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气节。
丁香牺牲后,乐于泓转移到青岛市从事职业革命工作,担任共青团山东省临时工委宣传部长。1935年9月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937年在国共合作无条件释放政治犯的大气候下,乐于泓9月获释出狱。
1938年乐于泓在河南竹沟加入新四军四师,彭雪枫是师长兼政委。1950年1月,华东局转来中央军委电报,调乐于泓回十八军。1950年5月20日,任刚成立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政策研究室主任。1950年9月,乐于泓随十八军军部进入甘孜县。1951年4月,阿沛·阿旺晋美等五人全权代表组成和谈代表团抵达甘孜藏族自治州,欢迎晚会上乐于泓致欢迎词,他与阿沛·阿旺晋美的友谊便从这时候开始。1951年4月22日,代表团到达北京,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到车站迎接。29日西藏自治区和淡在北京市军管会交际厅正式开始,乐于泓和平旺列席会议。经过20天的反复磋商,顺利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5月23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签字仪式,签字仪式后毛主席接见了班禅、阿沛等全体西藏代表,祝贺协议的签定。
1952年中共西藏工委正式成立,乐于泓任工委办公室主任兼宣传部部长,还兼任报社社长、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乐于泓率西藏工委组织的、中国解放后西藏派出的第一个参观团到内地参观,汇合达赖和班禅的两个国庆致敬团共88人一道进京,出席国庆大典。国庆后乐于泓由于半个肺难以持久在高原工作留在北京,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54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实施,祖国处处掀起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乐于泓不安于舒适的生活环境,又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工业建设中去。1955年直赴东北地区;1959年调到抚顺挖掘机厂(抚顺重型机器厂)。乐于泓先后担任富拉尔基区第一重型机器厂副厂长、抚顺重型机器厂厂长、沈重副厂长、厂长,辽宁省机械厅副厅长。
1982年4月,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对乐于泓的历史重新进行审查,并发布文件宣布撤销1959年的两个错误决定,恢复他1932年起的党籍,参加革命时间从他1931年10月入团算起。两个错误决定,将他“限制使用”23年。1982年平反时,阿乐74岁,已是古稀老人。
1982年乐于泓在雨花台烈士群雕的东侧亲手种下了一棵丁香树,每到春季来临时,他都争取去雨花台为丁香树培土,而且每次去之前都一定要理发、整装一新,好象信教徒参加神圣的朝拜一般。1990年春天举家回迁北上之前,80高龄的乐于泓计划好再一次去雨花台,但因心脏病复发而取消此行,给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回到沈阳市的日子里他还老是想着南京、雨花台、丁香树。1992年的早春,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乐于泓已向往着江南阳春三月的桃红柳绿,然而第二天他就病倒了,匆匆离开了人世。
人物事件
入狱
1935年4月,青岛市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同年2月刚成立的共青团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遭到敌人破坏,团省委书记刘宜昭被 捕后即叛变。他把所知道的共产党人一个不漏地全部供认了出来。不久,乐于泓即被捕,被关在李村山东省第五监狱,后被判了5年徒刑,转到了青州山东省第四监狱。1937年4月,被押送到南京晓庄国民党政府首都反省院。“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可是在首都反省院却关押着一大批政治犯。他们得知全面抗战爆发的消息,急切想上前线报国杀敌,然而身陷囹,个个心急如焚。
1937年8月18日,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天气异常炎热。这时传来了周恩来、叶剑英要到首都反省院看望大家并作形势报告的消息。难友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开会时间未到,礼堂便坐满了人。许多受伤和生病的政治犯,在难友们的搀扶下也一瘸一拐地来到了礼堂。周恩来、叶剑英由反省院院长陪同,走上了讲台。看到可容纳千人的礼堂,坐满了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革命同志,周恩来、叶剑英心里不禁涌起一股热流,眼眶都湿润了。
乐于泓在台下认真作了周恩来发言的记录,会后还和其他难友进行了核对。周恩来的讲话全文约5000字,中间42次被掌声打断,难友们8次高呼“乌拉”。1937年9月9日,乐于泓被释放时,设法将记录带了出来。“文革”后,经乐于泓记录整理的周恩来、叶剑英这次讲话,被一些党史文集收录,成为中共党史中一份难得的珍贵史料。
人物轶事
1950年1月30日,时任南京市总工会文教部部长的乐于泓,在江渭清领导下,正忙于组建南京市总工会,中共中央华东局突然转来中央军委的一份电报:调重返十八军。10天后,又收到了十八军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的信,催乐于泓尽快动身,说部队已在川南一带集结,即将进藏。抗战时期,乐于泓担任过宿东游击支队兼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豫皖苏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十八军宣传部部长等职,和张国华、谭冠三早就熟悉。西藏自治区与原英属殖民地印度相邻,多年来英国对西藏图谋不轨。乐于泓出自教会大学,英语熟练,对英美历史知之甚多。乐于泓猜想,军委的调令肯定是张国华、谭冠三提议的。
1950年4月10日,乐于泓满怀投身于解放西藏的热情抵达重庆市,不料却被泼了一瓢冷水。乐于泓幼年曾患肺结核,在狱中又饱受摧残,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亲自为他检查,发现他一侧肺已萎缩,不宜进藏。
乐于泓成天和医生争吵,坚决要求进藏,正争执不下时,张国华到了重庆。张国华专门和二野组织部部长陈鹤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以及在晋察冀工作12年的奥地利医生傅莱等进行了磋商,最后答应:可以试一试,如身体不行,即速返回。事后,十八军的老同志都知道:乐于泓是带着半个肺进藏的。
1950年5月20日,乐于泓随张国华乘飞机抵达十八军军部驻地——成都市西南的新津区。十八军进藏,准备工作非常仓促,绝大多数人对西藏自治区一无所知。当初,党中央仅就如何进藏,走哪条路线,就与西南、西北的军政首长商讨了好些天。十八军作为进藏部队,急需对西藏的历史、社会状况、进藏路线做一次全面调查。张国华更是急于了解西藏的情况,越详细越好,入藏后少不了打几仗,他想知道这仗怎么打。
乐于泓一到新津,就接任了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一职。原主任是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因另有率先遣部队入藏的任务,他把工作一交便匆匆走了。西藏军区成立时,王其梅任西藏军区副政委。西藏自治区政策研究室有20多位专家、学者经过辛勤工作,乐于泓给刘伯承、邓小平写了一份西藏历史及现状的报告,为党中央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准确、详实的资料。
参考资料
一张国家二级文物照片背后的西藏故事.网信西藏-今日头条.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