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新园蛛
黄褐新园蛛是蛛形纲、蜘蛛目、园蛛科的一种昆虫,雌蛛体长9毫米,雄蛛体长7毫米左右。其地理分布范围包括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和台湾等地。黄褐新园蛛的寄主昆虫包括小造桥虫、金刚钻、棉铃虫和玉米螟,这些寄主昆虫对棉花和玉米等作物造成了危害。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褐新园蛛
拉丁学名: Neoscone doenitzi (Boes. et Str.)
纲:蛛形纲
目:蛛形目
科:园蛛科
属: 0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小造桥虫、金钢钻、棉铃虫、玉米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玉蜀黍属
形态特征
雌蛛体长9毫米,雄蛛体长7毫米左右。背甲黄褐色,中央及两侧有黑色条纹。胸板黑色。腹部卵圆形,腹背黄褐色,基半部有两对“八”字形淡黄色斑纹和两对黑斑点,在第一对黑斑点的中间还有两个小的黑点;后半部有4条渐次减短的黑色横纹,横纹的中央淡黄色,两侧各有黑斑形成的纵纹1条,直达腹的末端。腹面中央有长方形黑褐色斑,其两侧和后方有白色斑。黄褐新圆蛛随环境变化较大,至9月以后,一般变为棕黄或红棕色,但从腹背的黑点和纵纹仍然可以识别出来。雌蛛产卵于丝织卵囊内,卵囊外还有一层丝网盖住,从外面隐约可见其中卵粒。卵初产时白色,后变橙黄色。幼蛛从卵内孵出时为灰白色,后变淡黄绿色,腹背有4个明显的黑点。稍大后,4个黑点后方出现黑色的横纹和其问的纵纹。腹面中央有黑纹。
生物学特性
黄褐新圆蛛一年发生2代,以幼蛛和亚成蛛在卷叶、铃壳和田边土缝中越冬,于第二年5~6月成熟,7月间产下第一代卵。卵孵化后,第一代幼蛛至9月间成熟,并产下第二代卵,至11月左右,以第二代幼蛛或亚成蛛越冬。此蛛在棉田发生的数量以后期较多,前期很少,在棉田腰沟和厢沟的棉蛛间结成垂直圆网,于傍晚、夜间进行捕食活动。这类蜘蛛由于体型较大,目标显著,易被其它天敌捕食。
地理分布
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台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