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镇
中港镇镇区位于宜黄县县境中部,2001年11月由原中港乡和兰水乡合并而成,2011年3月经上级批准同意撤乡建镇的。与本县的七个乡镇接壤。东傍棠阴镇、圳口乡,南靠东陂镇、黄陂镇,西邻二都镇、黄陂镇,北至凤冈镇。赣语为当地方言。总人口2.2万,均为汉族江右民系。
历史沿革
中港镇是2001年11月由原中港乡和兰水乡合并而成,2011年3月经上级批准同意撤乡建镇的。
地理气候
中港镇位于县境中部,离县城34公里,与本县的七个乡镇接壤。东傍棠阴镇、圳口乡,南靠东陂镇、黄陂镇,西邻二都镇、黄陂镇,北至凤冈镇。
中港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境内地貌东南西向北倾斜,北部丘陵起伏,东南西高山耸立,山区占70%,丘陵占30%,最高点鱼牙障海拔1464米,最低点海拔110米,镇所在地海拔215米,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
区划人口
辖鹿岗村、淡水村、何坊村、龙岗村、店下村、邹坊村、高山村、二村、三村、仙源村、余溪村、东港村、中堡村和上坪村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二村。共135个村民小组和1个农村社区镇下辖14个行政村,有4911户,总人口21469人(非农业人口742人),其中畲族506人。下辖21个党支部,党员633人(女党员76人)。有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294名,镇属镇办单位13个。有编制数:党政机关编制数40名,实有人数33人;农业综合服务站编制数17名,实有人数18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编制数6名,实有人数5人。
一、鹿岗村简介
鹿岗村地处中港镇北大门,村委会设鹿岗街,距镇政府7.5公里,辖15个村小组(其中2004年经县政府批准新增加向新族村民小组),共648户,2538人,山林面积6083.62亩,耕地面积2925亩。其中水田面积2528亩,旱田面积397亩。
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素有“宜黄县粮仓”之美称,而且是县种子公司制种基地之一,特产有:白莲、食用菌、中药材、红薯等。
二、龙岗村简介
龙岗村位于中港镇西北约7.5公里处,东南与店下村、邹坊村相连,西北与鹿岗村、何坊村接壤,全村总人口2156人,556户,1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457亩,其中水田面积2170亩,旱田面积287亩。山林面积15100余亩。
主要农作物:水稻、制种
主要经济作物:白莲
主要特色农业:食用菌竹菇栽培
特产:斗米壶水酒
三、何坊村简介
宜黄县中港镇何坊畲族村地处中港乡北部,距县城26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8.5公里,土地总面积为17.3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有10个自然村326户,1458人,(其中有少数民族47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2.5%,耕地面积2760亩,其中水田面积2022亩,旱田面积738亩。主要种水稻,解放前后均属第二区(黄陂区))鹿岗乡,1958年为二都公社何坊大队,1964年属兰水公社复原名,1984年6月体制改革易名何坊村民委员会,2002年3月经县人民政府(宜府字[2002]6号文批准改名为中港镇何坊畲族村民委员会)
四、店下村简介
店下村地处中港镇东部,距县城34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辖12个村小组,耕地面积2400亩,其中退耕还林730亩,山林面积19000亩,其中孟宗竹10000亩。主要经济作物:毛竹、三笋。
五、邹坊村简介
邹坊村地处中港镇中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总人口1251人,共292户,辖邹坊、库前、湾尔、鱼山、塘坊、排源、下源七个组,现有山林面积13800亩,耕地面积1665.4亩(计税面积),其中水田面积1441亩,旱田面积224.4亩。
该村耕地肥沃,双季稻面积达八佰多亩,是我镇的主要产粮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中白莲竹荪菇是我村的主要特色农业,品质好,经济效益高,我村也是县种子公司定点的制种基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制种也是村民提高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
六、二村简介
二村委会总人口有1875人,总户数有450户,山林面积有12588亩,耕地面积:1946亩,并坐落在中港镇政府所在地。二村村委会一直没有变更过,而且有八个村小组组成。分别有石岭组、十字组、街前组、新中组、中街组、正街组、墩头组、胥坊组。二村在农业生产方面:主要经济作物是种粮食和白莲
七、三村简介
三村村属中港镇政府所在地,东邻高山村,南接淡水村,西靠镇政府,北通宜黄县城。
三村下辖九个村民小组,其中:一、二、三、四、八、九五个组边线,六组坐落在名山崇华仙山脚,七组属移民组,1969年从浙江千岛湖搬迁过来,全村总人口1827人,总户数为396户,耕地面积2212亩,山林面积9534亩。
三村以往以种植粮食为主,农民林业收有孟宗竹、木材、闵笋,改革开放以来各农户实行多种经营,有种果树、搞养殖业,主要经济作物有白莲、食用菌等。
八、高山村简介
高山村离镇政府有5公里,离县城35公里,有六个村民小组,即:中胜、章家、邓家、曾家、后坑、谢溪,全村人口9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人工林1400亩,油茶林200亩,公益林5300亩,松、杂木、杉树林约3000亩,稀树林约1000亩。
九、仙源村简介
仙源村地处中港镇南部、东靠中港镇淡水村,南靠黄陂镇十都村,西靠二都镇漠源村,北靠中港镇二村,全村总人口805人,214户,5个村民小组,分别是余坑、兰田、团结、长坑、东湾。山林面积7136亩,耕地面积1214亩,主要种植水稻、白莲等农作物,林业方面盛产木材、孟宗竹、杂木、竹笋等。
十、淡水村简介
淡水村总人口920人,总户数220户,辖7个村小组。山林面积1273亩,耕地面积1070亩,其中退耕还林220亩,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
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2、主要经济作物:红薯、大豆;3、特色农业:白莲、笋干、油茶、制种为主。
十一、余溪村简介
余溪村总人口760人,总户数186户,辖7个村小组。是省定贫困村,2007年5月,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挂点扶贫。山林面积16000亩,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退耕还林400亩,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
特色农业:孟宗竹、三笋。
十二、东港村简介
全村总人口1391人,总户数374户,山林面积29315.50亩,耕地面积2147亩,其中退耕还林1089亩,距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
1986—2002年11月份前,北坑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原东港村,全村8个村民小组,2002年11月份两村合并为一个村,村名东港村全村15个村小组。
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
主要经济作物:红薯、大豆
特色农业:白莲、食用菌
十三、中堡村简介
中堡村位于中港镇东部,“鱼牙嶂”山脚,东靠神岗乡,南与本镇上坪村相邻,西、北均与东港村相连;距中港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由于处于“鱼牙嶂”山脚,这里水利资源丰富,现已建有小型水电站4座,待开发兴建还有2处。
中堡村于2002年11月合并原中保、水尾两个村而命名,全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298户,1225人,耕地面积1509亩,山林面积23966亩
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为主,其次有白莲、大豆、红薯;名优特产有大蒜、香菇、笋干、药村。
十四、上坪村简介
上坪村位于中港镇南端,距镇政府所在地17.5公里,是个边远落后山区村,全村共183户,总人口数778人,耕地面积1244亩,山林面积19285亩;设村民委员会一个,村民小组九个。
上坪村主要以种植无公害粮食经济作物为特色农业、种子、白莲为经济增长点,依托山林优势,靠山吃山,在山上做特色农业文章,同时养殖母猪、肉猪、肉牛等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自然资源
辖区面积20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余亩,山林面积25.5万余亩,毛竹林面积4.2万亩,生态公益林25120亩,属华南虎自然保护区核心范围,森林覆盖率达78%。山林面积为254750亩,其中国镇合造1.48万亩,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公益林25099亩,森林覆盖率达78%,有1500多种优质树种,用材林主要有:松、杉、枫、樟紫木、柏等,名木古树有30多种。孟宗竹林面积为42000亩,毛竹立足量为200根/亩,年可开发利用毛竹30多万根。
经济状况
下辖14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有4905户,总人口21443人(非农业人口742人),其中畲族506人。下辖21个党支部,党员633人(女党员76人)。
2010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9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5元。
中港镇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大力发展烤烟、食用菌、白莲等绿色农产品,竹荪菇、三笋(春笋、闽笋、冬笋)、斗米壶酒是本镇的特产,远近闻名。拥有市级农业企业――蓝水罐头笋食品有限公司,水煮笋年产值500多万元,还有龙华塑料有限公司、地板条厂、木刷工艺品厂、竹筷竹拉丝厂等乡镇企业。
中港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投资1500万元改河道开挖,改造荒洲、水毁田地,现建有一座3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小学。中港镇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一直致力于促民增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中港镇形成了以鹿岗、龙岗区、邹坊、二村为主的4000亩白莲种植基地,同时发展“四菇”(竹荪菇、赭鳞蘑菇、冰菇、大球盖)、“三笋”(冬笋、春笋、闽笋)、制种、大蒜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实现了农业结构布局区域化和优质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生产,把烤烟生产作为发展特色的主导产业来抓,已发展烤烟生产面积750余亩,成为中港的又一个亮点。为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耕种收入,中港乡将投资800多万元进行农田改造,总规模为549.89公顷,涉及鹿岗、龙岗区等7个村,改造后的农田水稻产量将比以前提高600多吨,农民仅此一项将增加收入80多万元。
鹿岗村位于中港镇北大门,距宜黄县城20公里,离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鹿岗村因地制宜,围绕“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探索出“产业强村、环境立村、文明建村”的发展路子,把全村建设成为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道德风尚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安定、环境面貌整洁优美、法治民主制度健全、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的新鹿岗。发展特色产业。鹿岗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三培两带”活动,通过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公司带农户等经营模式,扶优扶强优势产业。2006年,新村组村民王记根从广东珠海带回玉蜀黍种植技术,想大面积种植甜玉米,调剂出10亩良田让王记根承包种植,当年获利3万多元。鹿岗村甜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到80多亩。该村相继建立了100亩食用菌基地, 500亩制种基地,100亩白莲基地、325亩烤烟基地。
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港镇在发展农业经济学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中港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4600多人,外出务工收入达5000多万元。2000人在温州市从事皮鞋制造、锁业、服装等加工业;300多人中港镇在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等地创办肉串批发部80多个,加工生产哩叽肉串,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400人在上海从事的行业是建筑业,人均收入都有15000元;鹿岗村新村组30多名农民在广州汕头承包了800多亩土地,种植玉蜀黍,年收入高者达到5万多元,最低也有2万多。
特色农业经济品种主要有:烤烟、竹荪菇、太空白莲、大蒜、人参小罗卜、斗米壶米酒,制种等。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便利,境内水泥硬质路面达95%;电力资源十分丰富,基本上每村都有小水电站,农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实行了同网同价;通信条件较好,全面开通了固定电话,移动、联通通信基本覆盖全镇。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蓝港”新区占地20万平方米,一座3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中港希望学校、中心小学、汽车站、供电大楼、200多套农民新居落户新区;电力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水电站18座,并完成农网改造,实行了同网同价;通信条件较好,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公路,全镇100%的村组铺设了水泥路面。移动、联通通信覆盖全镇,是宜黄县第一个信息化手机镇。
2005年,中港乡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荣获宜黄县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基层党建、农业产业化、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宣传思想、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获县先进单位,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获市先进乡镇荣誉称号。2006年3月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乡镇。
旅游景点
赣派建筑
州司马宅位于中港镇三村一条明清古商业街道,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精品——州司马宅院,为明代礼部尚书黄长庚之妻节孝坊。
鹿岗书院
鹿冈村有香林古寺一座,寺内设有鹿岗书院,又名拿云馆。有史记载,北宋一代名相、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少年曾受学于此。其师杜子野(鹿岗人)在赵祯年间为创建鹿岗书院,晚年被赵顼封为“特奏名”进士。鹿岗书院现存重要文物有“香林普同塔碑记”一块;阴刻石匾两块;地下“杜君墓铭”阴刻石碑一块;“鹿岗王氏族谱(也可称王安石家谱)”两座。均为国家三级文物。
寺庙
境内有两座名寺,石门寺和今古寺,都是省开放重点寺庙,佛教大师欧阳渐曾经为石门寺撰写了《复兴石门寺石碑记》。
崇华山
崇华山,海拔1198米,位于中港镇境内,在镇上可观其山顶。崇华山系武夷山山脉,山体巍峨壮观之致,在山顶是观云海的好去处。
现代名人
涂小云 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小刻苦努力在影视界有不小 的名气。主要是从事影视幕后工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