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鸡
黄鸡即黄羽鸡,黄羽鸡是中国本土肉鸡,由地方优质品种杂交培育而成。有石岐杂肉鸡、新兴黄鸡2号、岭南黄鸡、固始鸡、崇仁麻鸡、广西三黄鸡等。
黄羽鸡(包括麻羽以及杂色),体重相对白羽鸡较小,公鸡全身羽毛金黄色,主翼羽黄褐色,尾羽黑褐色。母鸡颈羽黄色,较躯干羽色略深,带金光。黄羽鸡多散养,皮薄肉嫩,骨细而软,脂肪分布均匀,吃起来味道鲜美,肉质细滑。
黄羽肉鸡具有体重较小、生长周期长、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比较适合中式烹,多适用于煲汤、红烧、白切等中国传统饮食。
简介
“如皋黄鸡”通过国家遗传资源鉴定评审
公鸡体大雄伟,头昂尾翘,眼大有神,冠大直立,两脚开阔,站立稳健。除主翼羽有部分黑羽或羽片半边黑色、镰羽黑色或黑羽兼有黄羽、斑羽外,全身羽毛黄红色,梳羽、蓑毛大部分为红色、富有光泽。母鸡羽毛黄色,分深黄、浅黄和麻黄三种。彭县黄鸡肉质细嫩,产肉、产蛋性能均佳。全身羽毛黄色,但喙、胫、皮肤的颜色与华东、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黄鸡明显不同。今后应在加强彭县黄鸡本品种选育提高的同时,利用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其产肉量和产蛋量。
“如皋黄鸡”通过国家遗传资源鉴定评审
日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来如,对我市申报的“如皋黄鸡”遗传资源进行了现场鉴定。市领导邵晓泉、杜永红陪同考察鉴定。
专家组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考察了“如皋黄鸡”资源保种场和肉鸡饲养场。专家组一致认为,“如皋黄鸡”符合家禽遗传资源鉴定条件,顺利通过现场鉴定。这对打造我市乡村旅游特色食品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皋黄鸡
如皋黄鸡是经过长期选育而成的地方良种。因其“黄嘴、黄脚、黄羽毛”,群众习称为“三黄鸡”。早在清嘉庆甲子年(公元1840年)修编的《如皋县志》中就有记载:“鸡,家之常畜”,品种有“红胸角雉、獐鸡”等。“獐鸡”即指鸡羽如獐毛颜色的黄鸡。这说明如皋市人民早就把黄鸡作为“家之常畜”。其实如皋黄鸡并非浑身一片黄色,它在颈、翅、尾处仍夹有明显的黑色羽毛,形成其独有的特征。该种鸡头小、象蛇头,眼圆大、单冠直立,耳垂鲜花;捋开羽毛看,其皮肤亦为黄色;胸大肌、腿肌较发达,因其羽毛紧贴,体形显得清秀。
如皋黄鸡属于卵肉兼用型。体型中等偏小,行动活泼,善于觅食;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产蛋量多,一般产蛋180只左右。该种鸡皮薄肉嫩,味道鲜美。烹饪可红烧、冷切、清炖、原闷以及炒、烧、溜、炸、烤等多种方法,正合一席食用,故又有“一席鸡”之称。至今,上海市宴席上仍有“活杀三黄鸡”的名菜。
建国以来,如皋黄鸡的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1976年建立了如皋黄鸡原种场以后,加强了提纯复壮等科研工作,经过十年四个世代的家系优育,使该种鸡外貌特征更趋一致,优良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现鸡群分布不断扩大,饲养量成倍增长,为如皋市养鸡业的当家品种。每年生产鲜蛋数千万千克,提供商品鸡数百万只,畅销港澳地区及穗、沪、宁、苏、锡、常等江南大中城市,民间盛传“百万公鸡过长江”的说法。
养殖特点
黄鸡是由优良地方品种经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质肉鸡品系,从外观上看具有黄色的羽毛、黄色的皮肤、黄色的腿胫等特征。与白色羽毛的肉鸡相比,黄鸡的生长速度要慢一些,饲养周期要长一点;但三黄鸡的肉质细嫩、皮薄、肌间脂肪适量、肉味鲜美,所以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价格也高一些。
饲养方式
黄鸡的饲养方式主要有地面厚垫料平养、网上平养两种。
1、地面厚垫料平养的方式:地面厚垫料平养的方式就是在鸡舍内的地面上铺设10厘米左右厚的垫料,雏鸡从入舍饲养到上市出售一直生活在上面。这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一种饲养方式。地面上的厚垫料要求干燥松软、吸水性强、不霉变。常用的垫料有刨花、锯末、稻壳及成3-6厘米长的麦秸、稻草和玉米秸。这几种垫料以混合使用为好。厚垫料平养方式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设备投资少,残次品率低;缺点是肉鸡易感染肠道疾病和球虫病,会增加药品的费用。
2、网上平养的方式:就是在离地50-60厘米的高度上架设网架,用2厘米左右粗的圆竹竿或木条平排在网架上制成网床,上面铺上塑料网或铁丝网,鸡群就生活在网上。这种方法虽然设备投资较高,但由于鸡粪落在地上,鸡群不接触鸡粪,可显著降低鸡群的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医药费用,鸡舍内环境容易控制,也节省了垫料的费用。
鸡舍设备
1、鸡舍:鸡舍要求天棚、墙壁的保温性能良好,地面要求为水泥地而且要稍微有一点坡度,这样便于冲洗和消毒,鸡舍的墙壁上要设有进出气窗孔。
2、养鸡的设备:养鸡的设备包括保温设备、饲养设备和光照设施三个方面。
饲养设备有:料盘、料桶和饮水器。料盘是供1-8日龄的雏鸡开食时使用的,每80-100羽鸡提供一个;9日龄以后逐步地更换为料桶,悬吊式料桶的直径为38厘米,每100羽鸡需3个悬吊式料桶。
饮水器式样有手提式和吊挂式两种,1-8日龄的环颈雉用手提式的饮水器,容量为0.5千克,每70-80羽鸡需要一只;9日龄后更换较大的中型饮水器,容量2千克,每70-80羽鸡提供一只;如果用吊挂式自动饮水器,每125羽鸡配置一个;如以自动饮水槽供水,每羽鸡应占饮水位置为2厘米。
光照设施:每20平方米安装一个带灯罩的灯头,每个灯头准备40W和15W的灯泡各一个。1-6日龄用40W灯泡,7日龄后用15W灯泡。
护围:育雏初期(1-7日龄)为防止鸡远离热源而受凉,在保温伞周围可用厚纸板或席子圈起,护圈高15厘米,与保温伞边缘的距离为70-150厘米。护围从第3天起逐渐扩大,第7天即可撤除。
饲喂技术
1、充足的饮水
水是黄鸡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鸡的饮水量大约是采食饲料量的2-3倍,气温愈高饮水量愈多。充足而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水供应是肉鸡饲养成功的重要保证。
雏鸡入舍后,先要用人工引导雏鸡饮用20℃左右的含糖量5%的糖水,雏鸡饮水2-3小时后才能开食。第一周内雏鸡饮用水的温度应在20℃,而且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维生素,如速补---14、电解多维等等。饮水器数量要够用,并且要摆放均匀。饮水器的高度也应该随着雏鸡的生长逐渐调整,使饮水器的边缘与鸡背保持相同的高度,防止饮水外溢、保持垫料的干燥,饮水器要保持清洁,每天要清洗和消毒1-2次。
2、丰富的营养
黄鸡的生长需要丰富的营养,饲养黄鸡的饲料一是要求营养成分齐全,任何微量成分的不足或缺乏都可能出现病态反应;二是要求高能量、高蛋白质;三是要求饲料里的各种营养比例配合恰当。
黄鸡饲养一般分为2个阶段,0-28日龄称为育雏阶段,29日龄---上市称为育肥阶段,所以黄鸡的饲料供应也要分为2个阶段,育雏阶段饲料一般用粉料或加工成碎粒,育肥阶段饲料最好用颗粒饲料。
黄鸡的饲喂采用自由采食方法。在1-3日龄,为了让雏鸡尽快学会采食,每隔2-3小时喂料一次;4-28日龄每隔4小时喂料一次;29日龄后每日加料4次。多次投料可以刺激鸡的食欲,增加鸡的采食量。每次给料时要控制给料量,使每只鸡能吃饱,还有少量余料,给料过多会被鸡啄出料桶造成浪费。
1-7日龄的雏鸡用开食盘饲喂,7日龄以后要逐步改为用料桶饲喂,12日龄后完全用料桶饲喂。料桶的高度要随着鸡的生长速度而调整,保持与鸡背同一水平,以免啄出饲料。料桶必须保证够用而且分布要均匀。在由小鸡料转换为育肥料时,要用5天左右的时间逐渐更换,不能突然改变。饲养人员应每天准确记录喂料量。
3、良好的环境
黄鸡1-2日龄所需温度为32-34℃,此后每过一周环境温度可下降3℃,到5周龄后环境温度以20-21℃为宜,最低不得少于16℃。在育雏期,鸡舍内温度每天可上下波动1-2℃,造成适当的温差,可以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促进鸡的生长。
育雏第一周,鸡舍内保持56-70%的稍高湿度,防止雏鸡脱水,影响健康和生长;两周后鸡舍内湿度控制在55-60%。通过加强通风,避免饮水器漏水,防止垫料潮湿等措施,保持舍内的干燥。
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及时排除鸡舍内污浊空气,鸡舍内氨气量不应超过20ppm,也就是以人闻了不感到刺鼻为标准。要解决通风换气和保温这一对矛盾,通常1-2周龄时以保温为主,适当注意通风,必须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3周龄开始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5周龄后应以通风为主。
4、适当的光照
饲养黄鸡需要适当的光照,其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增加摄食量,加快生长速度。通常1-2日龄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每天光照23小时,夜间关1小时保持黑暗,使鸡能适应突然停电时的环境变化,防止引起鸡群堆集死亡。光的亮度在育雏期的第一周要强一些,每平方米地面2-3W,第二周后的每平方米0.75W,防止过分活动或发生啄癖。有条件的也可采用1-2小时光照,2-3小时黑暗的光照方式。并且需要注意观察鸡的行为精神、采食、粪便、呼吸等状态,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5、适当的密度
要保证每只黄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都占有必要的地面面积,使其自始至终保持适宜的密度,这是黄鸡饲养成败的一个关键。"饲养密度"这一概念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平方米面积养多少羽鸡;二是每羽鸡占有多少食槽位置;三是每羽鸡有多少饮水位置。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黄鸡的饲养密度通常以出售时的每平方米载鸡数来计算。采用地面厚垫料平养方式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1-14羽,采用网上平养方式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4-16羽
疾病防治
黄鸡饲养周期短,任何疾病一旦发生即使得到控制,到出售前往往也来不及恢复,因此必须立足于卫生防疫,要有"防重于治"的观念。
1、实行"全进全出"制:就是同一栋鸡舍或鸡场一次只进同一批雏鸡,饲养同一日龄鸡,并且在同一天全部出场,出场后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然后将鸡舍空闲密闭一周以上,再接养下一批雏鸡。由于在鸡场或鸡舍内不存在不同日龄鸡群的交叉感梁机会,切断了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从而保证了鸡群的安全生产。
2、做好消毒工作:要对鸡舍及舍内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人员、车辆进出均应消毒;每周至少1次带鸡消毒,定期清理消毒鸡舍周围的环境,加强垫料管理,保持垫料干燥、无霉变。
3、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1-3日龄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或Ma5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点眼;7日龄用新城疫苗Lasota(拉碳酸钠)或Clrone(克隆)-30或Ⅱ系进行滴鼻或点眼;14日龄用法氏囊苗D-78饮水或滴口;26-28日龄,用新城疫Lasota或Clrone-30苗2倍剂量饮水。必要时在35日龄用法氏囊D-78再次饮水。
或者,1日龄用新支二联苗ND-H120或ND-Ma5进行点眼或滴鼻,同时用新城疫油乳剂活苗在颈部下1/3处,背侧皮下注射半个剂量0.2ml/羽;14日龄用法氏囊D-78饮水或滴口;32-35日龄再用法氏囊饮水一次。
4、在饮水或饲料中预防性投药:用抗生素预防剂量间断性加入饮水或料中,预防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技术要点
产蛋量是 黄鸡种鸡育种、营养、饲养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指标。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可能导致产蛋量的下降。在生产实际中,要保持黄鸡种鸡的高产蛋量是不容易的。这也是各品种黄鸡种鸡需要解决的科技难题。各地饲养黄鸡种鸡的生产单位,普遍存在种鸡产蛋量偏低的问题。
产蛋量是鸡的一个重要的数量性状,与鸡本身的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从遗传育种方面提高黄鸡种鸡的产蛋量是十分有效和主要的技术手段。据测定,鸡500日龄产蛋量的遗传力为0.25~0.35。同时黄鸡产蛋量在个体间的差异性很大,如石岐杂鸡的个体产蛋量从数十只至277只,通过不断地选择产蛋量高的许多个体组成核心群,从而逐步提高子代的产蛋量是完全可行的。石岐杂鸡在1981年刚引进时的产蛋量仅100多只,经过数代的选择以后,产蛋量已提高到140只左右。采用多元杂交育成的黄鸡品种,同样在考虑肉用性状的同时,应选择产蛋量较高的品种或品系作祖代亲本,杂交父母代母本的产蛋量才可能较高。
在生理因素方面,影响产蛋量有性成熟期、产蛋强度、抱性、冬休性和产蛋持久性五个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遗传的性状,也可以通过饲养管理技术加以改变。限制饲喂技术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所证明的改善鸡的生理性状、提高产蛋量的有效手段,所以要提高产蛋量,就必须实施好限制饲喂技术。抱性可通过人工方法改变。冬休性和产蛋持久性可通过育雏季节的选择、人工光照等改变。
饲料的营养条件是影响产蛋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必须满足黄鸡种鸡产种蛋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和需要量,一般要求种鸡产蛋期饲料的营养为粗蛋白17%~18%,代谢能10.89~11.62兆焦耳/公斤,钙3.25%~3.50%,磷0.6%,有效磷0.4%,食盐0.37%。
改善种鸡群生活的局部环境条件是提高产蛋量的重要方面,包括想法将鸡舍温度控制或尽可能接近在15~25℃,减少各种因素的应激,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等。
参考资料
晟大生物 | 白羽鸡 黄羽鸡 哪种鸡更好?.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