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国民革命军第13军

国民革命军第13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曾先后组建过5次国民革命军第13军:一、“建国豫军”樊钟秀一部组成的第13军;二、第2军一部组成的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三、黔军一部组成的第13军;四、鄂军夏斗寅部组成的第13军;五、第88、第89师组成的第13军。

编制沿革

十年内战时期

樊钟秀的“建国豫军”一部

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一次组建的前身是河南籍将领樊钟秀的“建国豫军”一部。1924年,樊钟秀豫军奉孙中山之令率部驰援广州市,在国民革命军东征作战中击败粤系军阀陈炯明,受到孙中山的嘉奖,所部被编为“建国豫军”。1926年9月,“建国豫军”一部被广州国民政府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3军,樊钟秀任军长。

1927年6月,该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5军。

第2军一部组成的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

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二次组建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一部。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2军教导师、第5师和新成立的第39师合编组成第13军,陈嘉佑任军长,谭道源任副军长。下辖:第5师,成光耀任师长;第38师(由教导师改编),李韫衔任师长;第39师,岳森任师长。第13军编成后,由广东省开始出师北伐,驻守湘南地区,负责对广东、贵州省方向的警戒。同年10月,国民政府西征讨伐唐生智时,该军北湖南省军阀程潜收编。

1928年2月,该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

黔军一部组成的第13军

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三次组建的前身是黔军第10军、第14军各一部。1927年9月,白崇禧将黔系赖世第14军缩编为1个师,以熊式辉任师长;同年10月,白崇禧又将黔系王天培第10军缩编成为两个师,与熊式辉师合编组成第13军,白崇禧任军长,熊式辉任副军长,下辖:第1师(不久该师改称为第37师),熊式辉兼任师长;第2师,杨胜治任师长;第3师,王天锡任师长。该军编成后,在白崇禧的率领下开始北伐。第37师在北伐抵达上海市时,因担任卫戍淞沪之责未能继续随军北伐,并由此脱离第13军。同年12月,白崇禧在武汉将原第2路军总指挥部所属辖5个补充团改编成第38、第39师,分别以张定璠吕焕炎任师长,隶属该军编制。不久,该军又增编1个师,以侯莅霜任师长。

1928年5月,该军由武汉继续北上,参加北伐奉军作战。年底,该军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14师。

鄂军夏斗寅部组成的第13军

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四次组建的前身是鄂军夏斗寅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鄂军第1师师长夏斗寅积极追随蒋介石,所部被蒋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后不久,在国民党军编遣中,第27军被缩编为第13师,辖两个旅:第37旅,万耀煌任旅长;第38旅,朱怀冰任旅长。

1929年12月,因蒋介石因蒋阎冯大战的需要,蒋介石将第13师与第9、第11师合编为第13军,下辖第13师,夏斗寅任军长兼师长。该军组成后北编入讨逆军第9路军,参加了中原大战。

1932年4月,该军番号撤消。

第88、第89师组成的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

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五次组建的前身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第88、第89师;1933年夏,国民政府为加强长城沿线的抗战力量,将第88、第89师合编组成第13军,钱大钧任军长,李祖植任参谋长,下辖: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孙元良任师长;第89师,汤恩伯任师长。长城事变结束后,国民革命军第17军徐庭瑶任军长)被撤消,该军第4师改隶第13军。军长钱大钧调走,该军部队由第89师师长汤恩伯指挥(1935年9月30日,汤恩伯正式任该军军长)。

抗战时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军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七集团军,汤恩伯任军长,鲍刚任副军长。下辖:第4师,王万龄任师长;第89师,王仲廉任师长。同年8月,该军在平绥线上抗击日军,而后又参加平汉路北段南口防御作战。10月,汤恩伯被任命为第20军团长后,鲍刚升任军长。

1938年初,张任军长。同年6月,汤恩伯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张轸接任第20军团长,王仲廉接任该军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23师,李必藩任师长;第110师,吴绍周任师长;新编第35师,王劲哉任师长。不久新编第35师改称第128师。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1939年初,国民革命军在整编中,该军奉命将第23师与隶属于第89师国民革命军第85军对调建制关系;第128师脱离该军建制,改隶湘鄂赣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原国民革命军第89军第193师改隶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此次整编后,该军下辖第89、第110、第193师,留置桐柏山区游击。

1940年1月,张雪中任军长。同年4月,该军第193师该隶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军,另将新组建的新编第1师列入该军编制序列。

1942年下半年,该军第110师与国民革命军第85军第4师对调建制关系,第4师改隶第13军。7月30日,张雪中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第85军副军长石觉代理该军军长。

1943年初国民党军在整训中,将该军第110师改隶第85军,同时将原属第89军的第117师改隶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同年5月,石觉实任军长,吴绍周、王文、王公亮舒荣任副军长,张纯玺任参谋长。此时,该军下辖:第4师,蔡剑鸣任师长;第89师,舒荣兼任师长;第117师,刘漫天任师长。

1944年5月,暂编第16师调归该军编制序列,参加了豫中会战。同年9月,该军第117师改隶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另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八军暂编第16师改隶第13军。同年底,第13军奉命调往贵州省,据守贵阳。

1945年2月,第13军所属暂编第16师被裁减,另将被撤消建制的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54师改隶第13军。同年4月至5月,该军参加湘西会战和收复桂林保卫战。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由秦皇岛市海运东北地区地区,隶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为国民革命军队进入东北的前锋军。于1945年冬,该军先后进占山海关区、九门口、锦州市等地。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月,主力沿锦(州)承(德)一线,向热河解放区大举进攻,企图夺取承德市和赤峰等要点,并在华北国民党军的配合下,占领整个热河省,发起了进攻热河战役。但在此次作战中,该军被人民解放军歼灭2000余人。同年2月中旬,该军第89师孤军冒进进占了辽西地区秀水河子地区。人民解放军在侦得这一情报后,当即将其严密包围,集中兵力于2月13日黄昏对其发起攻击。被围的国军拼死抵抗,双方激战至14日晨,将其第266团和第265团1个营、师属山炮连、汽车连全部被歼灭,毙俘1400余人。7月,该军驻热河承德,隶属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主要担任热河地区的守备和局部地区机动作战任务。同年冬,该军开至东北。此时,下辖:第4师,骆振韶任师长;第54师,史松泉任师长;第89师,万宅仁任师长。同年12月至1947年4月,该军先后参加了对南满解放区进攻的临江进攻战(解放军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第4次作战、松花江以南防御解放军进攻战役(解放军称三下江南作战)的第3次作战和1947年的东北夏季防御作战(解放军称东北夏季攻势)等。其第89师在对临江的第4次进攻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师长万宅仁化装潜逃。

1947年秋,该军第54师调出,与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第14师及新建的暂编第59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在此同时,该军将收编的地方保安团队编成的暂编第63师列入该军序列。其后,参加了东北地区秋季战役(解放军称东北秋季攻势作战)、东北冬季战役(解放军称东北冬季攻势作战)。

1948年5月,国军调整作战部属,热河省划归华北“剿总”管辖,第13军随之改隶华北“剿总”指挥,参加了冀热察战役(解放军称出击冀热察战役)。同年11月,军长石觉调第9兵团任兵团司令职。另以第9兵团副司令骆振韶兼任军长,胡冠天任副军长,全英任参谋长。此时,该军下辖:第4师,骆振韶兼任师长(后邓邦捷接任师长);第89师,刘建章任师长(后胡冠天、潘如涵接任师长);暂编第63师,(后改番号为第297师),欧孝全任师长。同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后,该军隶属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曾由承德市出兵增援辽西地区。辽沈战役结束后,华北国军收缩兵力,该军由承德撤到北平市附近地区,并大肆扩编队伍,第155师和第299师此时隶属该军序列,使其所辖军队达到5个师。

1949年1月,该军第155师两个团、第297师1个团在密云区被人民解放军全歼。1月21日,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该军军长骆振韶、副军长胡冠天、参谋长全英及师以上军官等,由北平乘飞机逃往南京,留在北平的部队接受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