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热河战役

热河战役

热河战役,又称热河事变或热河抗战,发生于1933年2月21日至3月10日,位于中华民国热河省。该战役是日本侵略中原地区的一部分,旨在占领热河并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承认“满洲国”。由于国内舆论普遍反对承认伪满洲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于2月11日至北平市,与包括张学良等27名将领一起发表“保卫”热河通电。2月21日,热河战役爆发,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装备不良,士气低落,节节败退。3月4日,省会承德市失守,热河全境沦陷。东北军关外余部部分转入游击战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另一部分转入长城沿线参加长城事变,之后撤入关内,与之前撤入关内的东北军继续活跃在抗日战场,期盼有朝一日“打回东北去”。承德沦陷后几日之后古北口沦陷,热河抗战结束,长城抗战开始。最终,何应钦关东军签署塘沽协定,战事告一段落。

战役背景

热河战役发生之前热河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名义控制,实为奉系军阀(东北易帜后改称东北边防军)所控制的热河省。热河省地处长城以北,与辽宁省河北省察哈尔省等省接壤,九一八事变后,热河省成为东北军残部以及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后方基地。由于伪满洲国成立时,所谓的“《满洲国建国宣言》”中即曾表达过凡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地区四省均为所谓的“满洲国”法理领土,热河为伪政权一部分。日本军队驻守长城外,占领热河直取北平市态势相当明显,只要占领热河,日军便可选择除山海关区外更近的路南下直取北平。

战役起因

热河本身南有长城可为屏障,西有苏克斜鲁山脉;东南隔松岭山脉与辽 西重镇锦州相接。1931年伪满政权出现时, 《建国宣言》中即曾表达过热河为“满洲国”法理领土的一部分。

1932年7月11日下午七时,关东军特派员石本权四郎被捕。日方乃借口此事,大举侵热,比为第二个中村事件。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允诺速救出石本。7月13日,辽西地区义勇军一部及东北边防军十九、二十旅与日军二十师团部少田一旅交战,东北军方面不敌撤入热河境内阜新新邱附近。日军窥探新邱煤矿资源已久,因原奉系政府拒染指所以没能开采,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方屡图强筑新立屯镇至新邱的铁路。

1932年7月14日,朝阳县城忽遭蒙族匪军围攻,据悉此伙匪军拟定引导锦州市日军进入热河,后被驻热河东北边防军两支骑兵旅会合痛剿;同一天,日军分驻天津塘沽的日军七十七联队两连开到榆关,中午由南满铁路运往锦朝线(现锦承铁路一部分)参加作战。7月29日,石本被觅得,由义勇军北票市交与日军,后日军对此事张大其词。同时日本陆军省荒木贞夫大臣则表示“热河省归属‘满洲’,为国际调查团所熟知”。

1932年冬,日军以伪满洲国的名义让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派代表赴北票开会,会上日方提出三点要求,诱逼汤玉麟叛变,汤玉麟为保住对热河的统治,企图投敌,张学良复电汤玉麟派去的代表命令断然拒绝日方要求,迫使汤玉麟死心抗战。

1933年1月爆发榆关战斗。张学良退至山海关区之内,积极谋求抵抗。1月3日山海关沦陷。1月12日,日军占领长城要隘九门口,为侵犯热河解除了后顾之忧。1月21日,外相内田康哉于贵族院发表演说,表示“热河省为‘满洲国’一部分,征之《建国宣言》即可明白……《日满议定书》,规定满洲国领土由两帼共同负责维持治安。故所谓‘热河问题’,为‘满洲国’内部问题,同时日本因有条约上的义务,对此抱重大关心。”

战役经过

战前准备

1932年,张学良严令汤玉麟不准投敌的同时,将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缪澄流旅、孙德荃旅及黑龙江省第二十九旅、三十旅调往热河,加强防守,并从10月开始构筑工事,经三个月于年末基本完成。1933年初,张学良调四十一军孙殿英部(西北军旧部,非奉系)进驻赤峰市,并以东北民众抗日后援会的名义,收编进入热北林东、开鲁县,热东下洼、阜新市等地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前后共收编七个团。2月初,日军加紧准备进攻热河,张学良决定成立两个集团军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他自己自兼,主要指挥东北军王以哲、丁喜春、缪澄流、孙德荃等旅和黑龙江省军第二十九旅、第三十旅,约3.5万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由张作相担任,副总司令为汤玉麟,指挥孙殿英第四十一军、汤玉麟第三十六师两个旅和张廷枢第十二旅,以及热河境内的东北义勇军,约7万多人。两集团军的作战地界限划分是:以朝阳市、建昌、凌源市、平泉至承德市的公路为界,以南为第一集团军作战地,以北为第二集团军作战地。中方合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各部及东北义勇军共20多万人。1933年1月28日,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长春市下达466号作战准备令,完成部署。 2月17日,武藤信义下达了473号攻击令,准备2月23日开始军事进攻。2月18日,张学良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宋哲元等27名将领在承德发出热河抗日通电。2月21日,日军开始攻入热河,企图逼迫中原地区守军投降。武藤信义于22日下达最后通牒,要求驻热河的中国军队全部撤出。2月23日,日本要求中国撤出热河军队被拒。2月24日,日军兵分三路开始大规模进攻。

战役爆发

1933年2月21日,在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下,以张景惠为“满洲国讨热军总司令”,大本营设在锦州市,日伪军总共达10万余人,兵分三路:北路以日军第六师团和伪满洲国军张海鹏、程国瑞部组成,由通辽出发,攻开鲁、新惠、建平,目标赤峰,之后南下承德;东路以日军第八师团和伪满洲国军李寿山部组成,由锦州出发,沿锦朝线(现锦承铁路)进攻北票市朝阳市、叶柏寿,最后向承德市进犯;南路由第七师团第十四师团、骑兵第四旅团和第八师团一部,另有伪军丁强(李际春)部,从绥中县出发,向建昌、凌源市、平泉进攻,再向承德进犯。此外,侵占长城沿线的日军第八师团一部和驻山海关区守备队组成一个支队,由古北口出发北上,直犯承德。

针对日伪军三路进犯热河,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也分三路应战:北路开鲁至赤峰市一线,由孙殿英部和热河省军骑兵第十七旅崔兴五部防守,东北义勇军冯占海、李海青、刘振东等部协助战斗;东路北票至朝阳市、建昌一线,有黑龙江省军第十三旅于兆麟部、热河省军步兵第三十八旅董福亭部和退入该地区的东北义勇军李春华、唐聚五部;南路凌源至平泉、承德市一线,由东北军第十六旅缪澄流、第八旅丁喜春、第十九旅孙德荃和黑龙江省军第十九旅王永盛等部防守。

战役过程

1933年2月21日,日军北路第六师团主力及第十一旅团一部,配以蒙族匪军骑兵500多人,在师团长坂本政右卫门指挥下,向热北重镇开鲁县进攻。守军主力是汤玉麟所部崔兴五所部骑兵第17旅,崔兴五寻找种种理由不予抵抗,也不准其他抗日军进城休整补充。当晚,日伪军向大树营子抗日义勇军刘振东部偷袭,被刘部击退。22日,日军复以飞机10余架轮番轰炸,并不断进行炮击,义勇军刘振东、李海青、张玉廷等部奋起反抗,但因无高射炮,各部均受重大损失,余部2000余人被迫退出阵地,向开鲁以南转移到赤峰街内划入孙殿英部序列。23日,伪满洲国军张海鹏部伙同日军,向开鲁县发起进攻,崔兴五借口义勇军出击不力,竟率全旅临阵脱逃至林东,开鲁遂陷敌手。日军第六师团占领开鲁后,分兵两路进犯,一路沿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经白音套海直攻赤峰市;一路经大沁他拉、下洼镇、新惠攻占建平镇,与东线第八师团会合。东路热河省军董福亭旅驻北票市及朝阳南岭,22日,日军第八师团第四旅团在飞机、铁甲车配合下,发动数次进攻,战斗极为激烈。东北义勇军耿继周率部迎敌,阻击日军不能前进。23日,董福亭旅第五十八团团长邵本良被敌人收买,在前线投敌,致使北票、南岭两地相继失守。董部主力退守朝阳西郊大平房防线,又有一营叛变,引敌深入,董旅死伤惨重。最后,董旅在张郁文旅掩护下,率残部逃往凌源市。25日,朝阳沦陷,另有一部日军攻陷八仙筒。26日,日军南部主力第八师团进朝阳。

日军攻占北票市朝阳市后,27日又做出新的侵略部署:第十六旅团长川原劲率部沿朝阳、凌源、平泉公路快速前进,直攻承德市,这是中路;北路派一个支队经建平镇直攻赤峰市,与第六师团配合行动;南路派一个支队直攻建昌。1933年2月27日,下洼镇沦陷,日军进抵老哈河畔,热东防线崩溃,孙殿英率领107旅一部驰援赤峰,赤峰县县长孙廷弼率领绅商各界代表和中小学生列队到西门外迎候。28日上午,日军进逼赤峰东郊山水坡一线,与孙殿英部交火,赤峰保卫战打响,赤峰政界及绅商各界代表在赤峰中学(现赤峰第三中学)礼堂外召开欢迎大会,孙殿英登上礼堂外检阅台作抗战演讲,表示决心和赤峰父老共同抗日。誓师大会结束之后,107旅第二团以两个营的兵力开赴赤峰街东郊水地乡山水坡和红庙子镇沙坨梁底制高点布防,以前五二道防线抗击日军的进攻。31日,日军猛攻天山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石文华旅全线溃逃。3月2日,日军进攻林东,东北军崔兴五旅率部投降,3月6日,日军攻占林西县中原地区守军热北防线全线崩溃。

1933年3月1日,日军第八师团主力开始进攻叶柏寿,遭到守军黑龙江省军于兆麟旅的抵抗,日军约5000多人,有飞机9架、坦克30余辆与陆军配合向中国守军阵地猛烈攻击,激战六、七个小时。于兆麟旅伤亡很大,六八八团第一连连长以下全部阵亡。但是,朱碌科镇阵地在二十九旅六八四团增援下,始终没被攻下,日军只好绕过叶柏寿直取凌源市

日军第八师团在攻打凌源时,与第七师团混成第十四旅团的米山先遣队会合,一同发起进攻。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丁喜春、缪澄流、孙德荃等三个旅在此防守,但这些军官贪生怕死,没有抗日的决心,在日军进攻面前纷纷退却。2日午前,凌源失守,全线动摇。3日,平泉也被日军占领。日军南北三线一齐突破防线,攻入热河腹地。东北军虽然退走,却遭到义勇军各部的顽强抵抗,义勇军第三军团在凌源牛河梁与日军激战一夜,击毙日伪军百余名。翌日晨,日军在飞机、铁甲车配合下发起进攻,义勇军被迫退入山中,辗转退至宁城县境内。承德市以东各地相继失守,北部赤峰市也不断告急。1933年3月1日,日军逼近赤峰街城区,以飞机、重炮狂轰滥炸,市区大火弥漫,混乱到了极点。孙殿英部117旅第三团在红庙子炮手营子展开激战,下午3时,敌骑兵约两个联队攻入建昌营镇老哈河西岸城镇,非建昌)、山水坡等地,当夜,117旅第二团第一第二两个营增援山水坡,在东沙陀子梁底与敌人遭遇,展开激战,孙殿英部利用夜袭优势与敌展开搏杀,杀敌数百,打退了日军进攻,老百姓烙饼送往前线,民众踊跃支援,双方呈胶着状态。冯占海率六十三军以火炮迫击炮封锁各城门,孙殿英四十一军官兵也在城内向敌军猛烈射击,战斗处于胶着状态。3月2日黎明,日军第18师团长小矶国昭中将见进攻赤峰市受阻,率快速部队及骑兵源源而来,炮声隆隆,在众寡悬殊情况下,凌晨3时,敌人占领城东沙陀子,以猛烈炮火向城内轰击,中午12时,孙军各部退回赤峰市内,整编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日军兵临赤峰城下,向东门、北门、西门的中国守军进攻,把大炮架在城东门外,向三道街轰击,而孙军炮火仍未到达,守军处于劣势,孙殿英亲自登上东门督战,直到下午4时许,赤峰城区仍然牢牢地控制在中国守军手中。日军只能调整进攻部署,迂回到头道街大和洋行(今赤峰制药厂),将房舍炸开冲入头道街,此时孙殿英正在东门指挥战斗,见城区已破立即组织守军在头道街、三道街开展巷战,他登上东门城楼,发誓与赤峰共存亡。县长孙廷弼眼见城区即将毁于炮火之中,出于保护城区居民的安危考虑,派赤峰农会会长宋子安恳求孙殿英撤军,孙殿英洒泪率军向西屯突围,东北义勇军并未撤出。下午5时许,日军攻入城内,东北义勇军各部与日军展开巷战,经一番苦战,守军弹尽粮绝,相继退出,赤峰市沦陷。孙殿英部在赤峰退却之后,在二道河子一线构筑工事与日军继续激战,直到3月8日下午防线被日军突破,中原地区守军向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转移。

战役结局

汤玉麟听闻赤峰沦陷后惊慌失措,从北平市天津市征集大批汽车,并扣留前方军用卡车240余辆,装载私产和鸦片等运往天津租界。1933年3月3日,张作相的第二集团军司令部从承德市移驻古北口;4日清晨,汤玉麟还未见日军踪影,便放弃承德逃往丰宁满族自治县。4日中午,日军川原旅团派128人,兵不血刃占领热河省会承德。3月10日攻占了乌丹和围场,中国军队撤至半截塔镇、丰宁地区,日军撤回赤峰市集结待命,热河沦陷。至此,鼓噪一时的热河抗战,不到10天彻底失败,东北地区全境沦陷。

战役影响

政治影响

日军侵占热河后,继续向长城沿线冷口、界岭口喜峰口、罗文峪、古北口各口发动进攻。日本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难保战局不及于华北地区方面”。

1933年3月8日,张学良因东北全境沦陷,被迫引咎辞职,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之后长城沿线相继沦陷。其中古北口战斗中,中央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一个远离主力的军事哨所的7位勇士在大部队撤防后,坚守阵地,独立作战,先后毙伤日军100余人,最后壮烈牺牲。日军佩其勇,把这7人掩埋起来,并题“支那七勇士之墓”

到1933年5月下旬,日军已侵占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抚宁区迁安市密云区蓟州、唐山等22县,进逼平津,对北平市形成三面包围之势,迫使国民政府缔结城下之盟。5月22日,何应钦与驻北平日本大使馆代办回见。几经周折,中国代表熊斌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塘沽区会谈。5月31日,中日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

热河陷落后,东北地区各地义勇军失去了赖以回旋的大后方,断绝了一切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来源。《塘沽协定》签订后,蒋介石下令“侈言抗日者杀无赦”。接着,命令何应钦解散东北及冀东各地义勇军、救国军。1933年7月16日,何应钦正式通知救国会负责人应根据《塘沽协定》规定速予取消救国会。东北各地抗日活动走向低潮。

国歌素材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最初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正是以长城沿线风起云涌的抗日义勇军为背景的。许多资料记载,正是1933年爆发的热河抗战使聂耳亲历了抗日烽火,了解了抗日军民,获得了《义勇军进行曲》的重要创作素材。

著名的抗日爱国人士杜重远、原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军

团副军团长李纯华、原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原东北抗日义勇军骑兵旅迫击炮连连长刘凤梧等众多当年参加热河抗战的义士都在自己的文章或回忆中讲述了聂耳等人来到热河的四家子镇,被《义勇军誓词歌》感动的经过。著名导演张慧冲也在此行拍摄的纪录片《热河血泪史》再现了1933年发生在四家子镇的真实情景。

通过他们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事情的原委。1933年2月的一天,天降大雪。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政治部长杜重远,率音乐家聂耳、著名电影导演张慧冲等40余人携带枪支弹药、服装、慰问品和摄影器材,赶往建平县朱碌科镇。准备在朱碌科慰问抗日将士并进行阅兵。谁知到达朱碌科后情况突变,驻这里的义勇军团长生病,副团长赌气辞职。无奈,第二天车辆只能继续行驶来到了驻有义勇军第二军团骑兵一团的四家子镇。

刘凤梧的儿子刘生林根据父亲的回忆详细地描绘了当时的情形:阅兵顺利进行,结束检阅后,刘凤梧指挥等候领取补给的义勇军战士唱歌。聂耳人带着慰问袋,来到队伍前。聂耳用云南方言问道:“你用东北话唱的歌词我听不懂。你们唱的是啥子歌?”刘凤梧也听错了:“我们唱的不是傻子歌,是《义勇军誓词歌》”。他从兜里拿出一张《义勇军誓词歌》传单,递给聂耳:起来!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用我们身体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向前进!杀!杀!杀!诸多研究者著文论述,这次热河四家子阅兵时得到的《义勇军誓词歌》正是后来《义勇军进行曲》的雏形,成为田汉、聂耳创作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重要的核心素材。

战役评价

热河省是旧奉系军阀之地,东北地区事发之前虽张学良已宣布东北易帜,服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管理,但实际上奉吉黑热四省主政之人仍为张作霖旧部,此时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便是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东北事发前东北地区主帅张学良将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主力开进关内,参与中原军阀纷争,使奉天吉林黑龙江省三省轻易沦陷,东北此时只剩热河没有沦陷,汤玉麟此时是热河省名副其实的“热河王”。汤氏主政热河八年,以其子汤佐辅之言是从。卖官种烟、苛捐杂税,甚至摧残教育、破坏司法,以致于民怨沸腾。其军队四师,号称三万,实则二万,欠饷10月。东北军主帅张学良虽派东北军重要人物张作相前往热河前线领导东北军作战,但其主力并没有开往热河支援留守的东北军,所以除去留守热河的东北军以外,只有中央政府调去的西北军孙殿英部,吉林义勇军的冯占海部,黑龙江省抗日义勇军这几支力量薄弱的援军参与了战斗。加上中军军事失败,都是败战原因。

发生原因

热河,南有长城可为屏障,西有苏克斜鲁山脉;东南与辽宁省相接。1932年“满洲国”成立时,《建国宣言》中即曾表达过热河为“满洲”一部份。1932年7月11日下午七时,关东军特派员石本权四郎被捕。日方乃借口此事,大举侵热。比为第二个中村事件。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允诺速救出石本。7月29日,石本被觅得交与日军。同时日本陆军省荒木贞夫大臣则表示“热河省归属‘满洲’,为国际调查团所熟知”.1933年1月爆发的是榆关战斗。张学良退至山海关区之内,积极谋求抵抗,并且于1月23日爆发山海关战斗。1月11日,日本陆军省表示“热河省系旧‘东北地区四省’之一,与其他三省有不可分之关系”,1月21日,外相内田康哉贵族院发表演说,表示“热河省为‘满洲国’一部份,征之《建国宣言》即可明白……《日满议定书》,规定‘满洲国’领土由两国共同负责维持治安。故所谓‘热河问题’,为‘满洲国’内部问题,同时日本因有条约上的义务,对此抱重大关心。”此些言论一出即已表达其欲攻打热河之意。

战役过程

1933年2月21日,热河战役的前哨战南岭战斗开打。日本人分三线配置兵力:第一线左翼为“满洲国”国军张海鹏五队;第二线新编满军李、程等五军。第三线日军锦朝线第7、第8师团23,000余人及飞机四大队、绥凌线第14、第7师团25,000余人及飞机二大队。至于中国方面,由于汤玉麟拒绝其他军队入境,因此分为三线:一为开鲁、鲁北、绥东,由崔兴武率4,500人,孙殿英增援:二为朝阳,汤玉麟、董福亭负责;三为凌源,万福麟部组成。2月22日下午五时,日军200人占刘龙台。中国北票董福亭军退至朝阳;开鲁崔兴武军暗中投降,日军与孙殿英部激战,孙退守围场。2月23日,日本使馆秘书上村伸一向中国交节略要求彻出热河军队遭拒。2月24日,日军受到北票商民往迎,随即朝阳战斗(抗日战争)开打。2月26日,日军进占朝阳,中方不战而退,爆发凌南战斗。3月1日,驻平泉万扶麟至凌源视察,闻前方战况不佳,即反平泉。同时凌源各机关退至平泉,爆发赤峰战斗。3月2日日军随即进入凌源。3月3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以为日军已陷平泉,遂率1,000余人逃走。至承德市西20里的广仁岭得知赤峰战斗胜利,凌源未失才返回。然日军装甲车已经逼近承德仅90里的六沟。3月4日早上七时,汤玉麟再度弃城逃走。八时日机飞承德,轰炸汤玉麟军,十时日军达距承德30里的红石岚。下午一时日军装甲车开进承德,而日军竟只128名骑兵即陷承德。热河省十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遂并入“满洲国”国土。

败战原因

汤玉麟主政热河八年,以其子汤佐辅之言是从。卖官种烟、苛捐杂税,甚至摧残教育、破坏司法。不战而逃被认为是败战的原因。其军队四师,号称三万,实则二万,欠饷10月。以致于民怨沸腾,欢迎日满联军。加上张学良军事指挥失败。都是败战原因。

参战部队

1933年2月12日,张学良以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职务,组成榆关热河战斗序列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张学良:下辖:

第一军团总指挥于学忠

第40军庞炳勋

第50军于学忠(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

第二军团总指挥商震

第32军商震

第57军何柱国(东北军)

第三军团总指挥宋哲元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

第四军团总指挥万福麟

第53军万福麟(东北军)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张作相:下辖:

第五军团总指挥汤玉麟

第55军汤玉麟(东北军)

骑兵第2军孟昭田(东北军)

第六军团总指挥张作相

第41军孙魁元

第63军冯占海(东北军)

第七军团总指挥傅作义

第59军傅作义

第61军李服膺

第八军团总指挥杨杰

第17军徐庭瑶

第26军萧之楚

第67军王以哲(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