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在中国属于神经官能症的诊断之一。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这些症状不能归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症状时轻时重,波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程多迁延。近世纪,神经衰弱的概念经历了一系列变迁,随着医生对神经衰弱认识的变化和各种特殊综合征和亚型的分出,在美国和西欧已不作此诊断,CCMD-3工作组的现场测试证明,在我国神经衰弱的诊断也明显减少。

病因

很多患者患病前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自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心或偏于主观、急躁、好胜心切,因而易于导致对生活事件的弛张调节障碍,使大脑长期处于持续性紧张而发病。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病。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紧张和疲劳。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具有相当高的耐受性,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虽然产生了疲劳,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复,不过,长期强烈紧张状态的神经活动,一旦超越耐受极限,就可能产生神经衰弱。

症状

常见症状有乏力和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于集中,失眠,记忆不佳,常忘事,不论进行脑力或体力活动,稍久即感疲乏。对刺激过度敏感,如对声,光刺激或细微的躯体不适特别敏感。

检查

为了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病变,需作心电图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经颅多普勒超声、头颅CT等检查。

诊断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_-3),其诊断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标准;

2.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症状为主,特征是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力差,思考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并至少有下列2项:

(1)情感症状,如烦恼、心情紧张、易激惹等,常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有关,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对付。可有焦虑或抑郁,但不占主导地位;

(2)兴奋症状,如感到精神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主要是对指向性思维感到费力,而非指向性思维却很活跃,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但无言语运动增多。有时对声光很敏感。

(3)肌肉紧张性疼痛(如紧张性头痛、肢体肌肉酸痛)或头晕;

(4)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不解乏,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5)其他心理生理障碍,如头晕眼花、耳鸣心悸病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早泄或月经紊乱等。

(二)严重标准

患者因明显感到脑和躯体功能衰弱,影响其社会功能,为此感到痛苦或主动求治。

(三)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四)排除标准

1.排除以上任何一种神经官能症亚型;

2.排除分裂症、抑郁症

鉴别诊断

许多过去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例,符合现在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的标准。但对有些病例,采用神经衰弱的描述比任何其他的神经症性综合征都更为合适。在采用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时,首先应排除抑郁性疾病和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但痛苦感不明显,求治心不强烈。随着病程的发展和精神症状的出现,不难鉴别。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和缓解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但患者对其疾病抱无所谓态度无迫切求治要求并有相应的精神病性症状可资鉴别;

2.抑郁症

鉴别诊断常很困难,特别是轻度抑郁症患者,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因为抑郁症患者常有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缺乏和各种躯体不适感。两类症状类似,躯体检查均无相应阳性体征,如忽视检查患者抑郁情绪往往导致误诊。因此临床上诊断神经衰弱时必须排除抑郁症。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对日常生活兴趣丧失,自责,自罪,常萌生消极自杀的意念。患者的症状可呈现晨重夜轻的节律性波动。早醒是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特点。抑郁症病程可有周期性缓解。

3.疲劳综合征

是一组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不能以休息解决的障碍。持续半年以上的综合症且未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常伴低烧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无力、肌肉痛、关节痛、头胀痛、持久性疲劳精神心理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过多或失眠)。体格检查发现有低热(37.6℃-38.6℃)、非渗出性咽炎及颈前后部或咽峡部淋巴结肿大触痛。由于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增大及触痛等客观体征因而有助于与神经衰弱鉴别。

治疗

此病的治疗原则是在详细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应用心理治疗、行为疗法、配合药物及物理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可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也可使肌肉放松,消除一些躯体不适感。其他治疗包括体育锻炼,旅游疗养,调整不合理的学习、工作方式等也不失为一种摆脱烦恼处境、改善紧张状态、缓解精神压力的一些好方法。支持性和解释性的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消除继发焦虑。

危害

预后

预防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