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州
卫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北部,包括新乡市、鹤壁市等地。因地处春秋古卫国地,故得名卫州。治所长期在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历代稍有变更。卫州在南北朝时期设立,隋朝大业年间,天下州改郡,改为汲郡。唐朝武德初,天下郡改州,复为卫州。贞观元年(627年),治所由卫县迁移至汲县。贞观十七年(643年),清淇县并入卫县,同年,黎阳县改属卫州。天宝卫州下领五县:汲县、卫县、共城县、新乡县、黎阳县。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卫县隶安利军,熙宁三年(1070年),安利军废为县,属卫州。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升为卫辉路,明朝时,为卫辉府。
历史沿革
卫州是北周宣政元年(578)分相州汲郡置。治枋头城(今浚县西南)。隋大业初改为汲郡。唐武德初复为卫州。贞观元年(627)移治卫辉市(今卫辉市)。天宝初又改为汲郡。乾元初复为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卫辉、辉县市、浚县、淇县、滑县等市、县地。宋、金属河北西路。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以河患,移治共城县(今辉县市),二十八年复治汲县。贞祐三年(1215)移治胙城县(今延津县北胙城)。蒙古朱见深元年(1251)复治汲县。中统元年(1260)升为卫辉路。
区域规划
唐辖境相当今河南新多市、卫辉市、辉县、浚县及淇县等地。金大定间曾移治共城(今辉县),贞佑间移治胙城(今延津北),蒙古时复旧。中统元年(1260 年)升为卫辉路。
史书记载
《元和郡县图》曰:卫州,汲郡。〈禹贡)冀州之域,后为洹水帝都,卫县界朝歌是也。战国时属魏。秦属河东郡。汉为汲县地。
《汉书地理志》曰:河内,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度尹之;以监殷人,谓之三监。
《史记》曰:周旦以成王命兴师,杀武庚禄父,杀管叔,放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之间故商墟。
《汉书·艺文志》曰:朝歌,属河内,纣所都。姬发弟康叔所封,更名卫。王莽曰雅歌。
《刘子》曰: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后汉书》曰:虞诩为朝歌令,多盗,连年不解,亲旧多劳吊之,曰:“得朝歌何衰也!”诩笑曰:“难者不避,易者必从,臣之节也。”诩谒河内太守马棱,棱曰:“君儒者,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诩曰:“贼犬羊相聚,以求饱暖耳。去敖仓不过百里,不知取以为粮;青、冀流民,不知掠以为众,守其塞,此为断天下之右臂也。今则不然,此无大计之效也。”诩悉平之。
《春秋后序》曰:太康五年,吴寇始平,余自江陵还襄阳市,解甲休兵,乃申予旧意,修成\u003c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始讫,会汲郡汲县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得古书,皆简编科斗文字,发家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科斗书久废,推寻不能尽通,始者藏在秘府,余晚得见之。
刘澄之《山川古今记》曰:黎阳,古黎国也。《诗》曰“黎侯寓于卫”是也。
相关文化
送人过卫州
(唐)杨巨源
忆昔征南府内游,君家东合最淹留。纵横联句长侵晓,次第看花直到秋。论旧举杯先下泪,伤离临水更登楼。相思前路几回首,满眼青山过卫州。
卫州怀古
(清)方象璜
卫水日夜流,行山峙天半。瞻望太师祠,翚飞睹轮奂。森森郁林木,阴霭亘昏旦。残碑历千龄,古藓露遗翰。陵谷势可移,日星气常贯。殷墟久蔓草,淇水空波澜。唯有铜盘铭,岿然炳霄汉。
卫州名人
贺铸(1052-1125年)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祖籍绍兴市(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祐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市,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小梅花·行路难》《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
参考资料
卫国、卫州、汲县、卫辉——卫辉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常识!.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