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是指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纪念仪式。首次国家公祭仪式于2014年举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由奏唱国歌、全体默哀、敬献花圈、宣读《和平宣言、中央领导人讲话以及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主要环节组成。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对于保存历史记忆、彰显国家意志、借鉴历史智慧、协调国际关系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人惨遭杀戮。1994年,南京各界人士在12月13日首次公开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2005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赵龙提出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相关的提案。2012年2月,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错误言论引发轩然大波。同年3月,受时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的朱成山委托,邹建平向全国人代会提交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活动的建议。
2014年2月25日,邹建平作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建议者而受邀专程来到北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这次会议全票通过了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概况
时间
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举行。
地点
主办单位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
参加人员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和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江苏省、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雄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和遭受过日本法西斯主义侵略的亚洲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中外记者会在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过程
公祭仪式开始,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街头所有红灯亮起,行人低首停驻,轮船、汽车停驶鸣笛,公祭仪式现场全体默哀一分钟。
军乐团演奏《国家公祭献曲》,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礼兵缓步将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
中央领导人发表讲话。
历年公祭仪式
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2015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出席并讲话。南京市17处丛葬地与国家公祭仪式同步举行悼念活动,一大早很多市民也自发赶到这里,依次献花表示默哀。很多人胸前挂着一个小小的白花,以此来对那场灾难中的同胞表达祭奠和缅怀。
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仪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同志主持公祭仪式。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
201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18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出席并讲话,国务委员王勇主持公祭仪式。
2019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19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主持公祭仪式。
2020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主持公祭仪式。
2021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主持公祭仪式。
2022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主持公祭仪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出席并讲话。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主持公祭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和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出席。
价值和意义
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成为国家公祭,对于保存历史记忆、彰显国家意志、借鉴历史智慧、协调国际关系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保存历史记忆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不仅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也有利于世界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使南京大屠杀成为一种世界记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政府大量销毁档案、文书等证据,造成还原历史真实、清算战争责任的困难。而日本社会又特别重视其作为战争“受害者”史料、证据的发掘、保存和利用,强调原子弹给日本造成的灾难,由此模糊了国际社会对日本作为战争“加害者”的认识。加上中国学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整理、学术成果、文艺作品在西方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传播力度、传播范围有限,影响了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和判断。国家公祭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无疑有助于国际社会建构和保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彰显国家意志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是以立法形式确立的一种国家行为,它是国家意志的表达,也是国家文明进步的体现。南京大屠杀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屈辱的历史,国家公祭仪式的举行表明,中原地区政府和中国人民能坦然面对这段历史,彰显了国家富强之后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
借鉴历史智慧
历史是教科书、营养剂,历史智慧可以启迪后人、告诉未来。国家公祭能告诉国人“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从而致力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进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担当历史的责任。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再现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和苦难,能唤起国人的觉醒,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凝聚国人的爱国力量,使国人明白个人与国家、个人命运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关系。国家公祭是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能使国人重新审视和平对于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价值,从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协调国际关系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不是要延续民族仇恨,而是要在牢记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通过国家公祭这一平台,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交流。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有利于增进与国际社会的对话、沟通与交流,推进我国融入国际社会、适应国际潮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也是鸣谢国际友人的重要契机。
国家公祭鼎
揭幕
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简介
国家公祭鼎为三足圆形,高1.65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仪式。鼎为深古铜色,以显庄重与肃穆,鼎上铭刻“国家公祭鼎”5个篆体鎏金大字,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所在地南京市常见绿色植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绿色和平、生命重生。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国家公祭仪式在古城南京举办。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国家公祭鼎正面铸有魏碑简体、共160字的铭文。铭文描述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中原地区人民的愤怒和谴责之情及对遇难同胞的悼念之意;记述南京大屠杀激发中国人民全民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表达中国人民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维护和平、圆梦中华的意志和决心;因祭器是古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故铭文采用“骈文体”体来写,讲究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国家公祭鼎浑为一体,体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增强公祭仪式的感染力、震撼力、历史传导力。
国家公祭鼎的后侧左右两边铸有记事,共287个楷体简体汉字,详细记载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举办首次国家公祭的事实。
铭文
泱泱中原地区,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公益行动
紫金草行动
2014年,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为了深切缅怀惨遭日军屠戮的遇难同胞,南京广播电视台发起了“紫金草行动”,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让更多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年轻人保持“痛”感,承担起“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责任。
紫金草即二月兰,又被称为“和平之花”。为了深切缅怀惨遭日军屠戮遇难同胞,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珍视。“紫金草行动”通过家史征集、丛葬地寻访、系列公开课、故事分享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种下和平种子。截至2023年11月,已有来自14个国家的超20万网友和市民加入到“紫金草行动”中来,用行动传递对和平的热爱,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2023年11月28日,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2023“紫金草行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启动,通过播放纪录片、志愿宣讲课,以及线上新媒体产品互动等方式引导大家缅怀历史、珍惜和平。2023“紫金草行动”得到了南京多所高校的支持。当天,南京广播电视台牛咔视频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了“紫金草行动”授旗仪式,将象征祈愿和平的“紫金草行动”旗帜进行传递、交接。
相关评价
南京上空响彻的凄厉警报、公祭仪式上敲响的和平大钟、幸存者句句剜心的讲述,传递着人们无限的缅怀和深深的追思。以国家名义缅怀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就是要在铭记历史中吸取历史教训、激发奋进力量,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评)
中国提高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活动的规格,并以此铭记重要的战时事件,与此同时,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出席纪念仪式,也说明中国正致力唤醒对日本当年野蛮侵略行径的记忆。(美联社 评)
1937年12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南京大屠杀被认为是与奥斯威辛集中营并列的事件,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悲剧,或称“亚洲的奥斯威辛”。而日方往往回避这一历史事实。中原地区首次举行国家公祭,希望能铭记历史,并对国民进行教育。(德国全球新闻 评)
参考资料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2018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侧记.人民网.2023-11-29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 习近平讲话.人民网.2023-12-06
南京大屠杀纪念:国家公祭的价值解读.国家公祭网.2023-12-12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北青网.2023-11-29
南京大屠杀80周年 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北方网.2023-12-06
南京: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生效.民主与法治网.2023-12-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国政府网.2023-12-06
南京17处丛葬地同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央广网.2018-12-13
[视频]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央视网.2023-12-12
以国家公祭,重申文明世界的规则.新浪财经.2017-12-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18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人民网.2023-11-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19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黄坤明出席并讲话.人民网.2023-11-29
二〇二〇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人民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光明网.2023-11-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光明网.2023-12-15
揭秘国家公祭鼎:高1.65米重2014公斤三足圆形铜鼎.人民网.2023-12-01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人民网.2023-12-06
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 紫金草行动赓续前行!-腾讯新闻.腾讯网.2023-12-16
2023“紫金草行动”再出发!请为南京戴上紫金草.南报网.2023-12-16
人民网评:以国之名公祭,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人民网.2023-12-12
外媒关注中国国家公祭日 日本媒体鲜有报道.人民网.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