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浮山所

浮山所

浮山所,全称为浮山备御千户所,位于市南区,南临浮山湾,东倚浮山,在山东路、南京路、香港中路、江西路等纵横四条马路之间,是青岛市的中心地段。

浮山县所,因其位于浮山脚下,因山得名。浮山所始设于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明朝洪武年间,为抵御倭寇海上来袭,明政府在黄海之滨设立了浮山备御千户所,这就是浮山所的由来。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撤浮山所,其地并入即墨县,改设巡检防守,清代胶州水师营亦在浮山所分防设汛,是青岛发展以前的一所重镇。199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作出东迁决定,浮山所从一个偏僻的村庄 ,逐渐变成青岛市的中心地段。中共青岛市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就建在原浮山所城的西南角。

历史沿革

据《浮山所志》记载,在明代风雨飘摇的277年中,浮山寨备御千户所一直是保卫海防的军事机构,直到清代雍正十二年建置裁撤,改设浮山所巡检司。也就是从清朝开始,浮山所这个军屯才慢慢被人称作浮山所村。

解放初期,浮山所村民以农耕为主,兼结网捕鱼,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浮山所大队成为青岛市的蔬菜基地,种菜面积逐年增加,最多时有菜田1200多亩。

1992年,青岛市政府作出东迁决定,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以及作为青岛新标志的雕塑“五月的风”在昔日的菜田里拔地而起,座座商务楼宇如雨后春笋。昔日浮山所村所辖区域已成为青岛市的经济、政治中心。

1999年,市政府通过浮山所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原址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城市居民区。随着推土机的轰鸣,低矮、杂乱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楼房。在十余年的时间内成为都市村庄的浮山所变成历史中的一页。

概况

历史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朝廷在今即墨区东20公里处设山卫,下辖右、前、后3个千户所,其中前所设置在浮山寨,称“浮山备御千户所”,简称浮山所。在如今的青岛市地图上,明代的浮山所城(即后来的浮山所村)的原址在香港中路以北,江西路以南,山东路以东,南京路以西所围成的矩形内。浮山所设立后,即按照当时朝廷对卫、所的规定开始建庙宇,先后建有玉皇庙、佛祖庙、三清庙、高台庙、南阁庙、城隍庙、龙王庙、关帝庙、马神殿、社稷坛、旗祠、观音庙等。各庙多于文革或此前即被毁坏,很多已不可考,只有南阁庙旁、树龄已600余岁的银杏树现仍存活。

浮山所城初建时,为提调兵马,在城内开辟有十字大街,分别位于今徐州路和闽江路上。南阁庙即位于南北大街的南端,庙宇建在一个高约7米、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10米的平台的北半部,因为其形似楼阁,因此被人们惯称为南阁庙。南阁庙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庙群,据传当时的香火极盛。明初建庙时在庙北两侧各种一株银杏树(玉皇庙和关帝庙内亦种有银杏树),其中右侧一株已在清代死去,左侧的银杏树现古朴苍劲,是青岛市市区树龄最长的银杏树,上世纪80年代初,市有关部门树干上标牌为“古树名木·一级·编号01”。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南阁庙的银杏树都是航海、航空的标志物。

文化

建筑特色

城四面墙,只有三个门

既然设立了浮山所这个重要的军事防御单位,自然要建设好相关的配套设施,但这建城池的事儿可不是一日之功。据史料记载,浮山所城略呈长方形,南北长422米,东西宽403米,周长约1500米,占地约17公顷。这座如今看起来并不是很大的城池,当时却足足建了14年,一直到1402年才彻底完工。要抵御倭寇,自然要有坚固的城墙,浮山所城的城墙高约8米,厚5米,以夯土筑成,外面还包了青砖,城上还砌有雉(矮墙),从城外看上去颇具规模,威武雄伟。

因城墙取土,在城内留下了数处土坑,后来四个较大的土坑形成水湾,也就是苏家湾、余家湾北湾和东草湾,其中苏家湾面积最大,约占地2000平方米。浮山所城是按照明朝规定的千户所构造修建的,城内有十字大街,可跑马、行车,官署就设在十字大街的交叉口西侧街北。两条大街将长方形的所城均匀分为四个部分,各个姓氏分区聚集而居。据老浮山所村的居民介绍,虽然城墙早就被毁,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浮山所旧城改造之前,十字大街的格局仍十分清晰,而这两条交叉的大道与现在的徐州路、闽江路部分路段重合。

“娶媳妇儿,出西门进东门,死人出殡走北门。”在浮山所,这是老少皆知的习俗,对于这几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现在当地人也说不出个具体原因,但还是保留了下来。看到这儿,有人可能要忍不住发问了,这里面东、西、北门都有了,那南门是用来干什么的呀?答案有些让人意外:浮山所古城没南门。四四方方的古城怎么会没有南大门?“浮山所是为防御倭寇从海上侵袭,自然是要建在海边,那时候城的南墙外就到海了,所以才没有南大门,而是在那个位置修了南阁庙,就当是村南头的标志,很多年后才在南城墙的中部修了个便门。以前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去只要站在南阁庙的高台子上,把鱼杆伸到城墙外就能钓到鱼!”苏世广告诉城市信报记者,别说自己现在还不到八十岁,就是比自己年纪再长上几十岁的老人也都没见过隔着城墙钓鱼的景象,“在我记事的时候,南阁庙旁早就不是海了,那都是我的父辈,或者父辈的父辈传下来的说法。”

虽然古城无南门,西门却一直热闹得很,因为浮山所城西门外是西校场,那可是明朝时士兵们操练兵马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市政府办公大楼及府新大厦所在地。据史料记载,浮山所西校场曾建有点将台、辕门、射圃、钟鼓楼等建筑物,而西校场上还曾了发生一段流传至今的故事。

相传,薛家岛薛禄受皇帝之命前来浮山所阅兵。当时正逢酷暑三伏,烈日当头,戴盔披甲的浮山所将士们个个汗流浃背,按照阳武侯的命令操练了一整天,没饭吃、没水喝,苦不堪言。待演练结束,将士们急忙卸甲脱盔,争着去井边喝凉水。可这一下子,许多将士得了“御甲风”。又因当时明军使用头盔是用铁皮作成的,经过炙日照射,里面的温度很高,所以很多人的头发都被蒸脱落了。当时的掌印千户姓苏,一看战士们发高烧的发高烧,秃头的秃头,因心疼将士,一怒之下竟杀了薛禄。后来,苏姓武官怕皇帝怪罪下来,就带领浮山所这批秃子兵进京告御状。当时,京城午朝门外,跪了一大片秃子兵,皇帝一看也很痛心,动了恻隐之心,这场风波也就平息了。

习俗

浮山所集

浮山所集的创立与明代初期设置“浮山备御千户所”有关。当时的浮山所城既是千户所的驻地,又是其属下的一个军屯。自明永乐年间起,在屯的周围陆续出现了许多村庄,形成了一个局部性的小社会,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浮山所集应运而生。

上世纪初,青岛市地区有9个集市,即李村集、流亭集、华阴集、浮山所集、沧口集、韩家庄集、肖家庄集、红石崖集、薛家岛集。其中,浮山所集的规模仅次于李村集。根据1928年出版的《胶澳志》记载,“浮山所集市,为本区东南滨海一带各村庄惟一市场,每逢农历四、九为期,每会莅场人数,盛时可四五千人,平时二千人上下,尤以浮山所、湛山一带居民及各渔户居其多数。”

随着浮山所村周围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伴随着青岛市的东部开发,浮山所集作为青岛市区惟一的乡村大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每逢集市,“街巷皆成市,有空便设摊”,成千上万过惯都市生活的人,都愿意来这里领略一下古朴的乡风民俗。

1999年7月,浮山所村开始改造,11月浮山所集被改为集贸市场,暂时移到江西路95号的广场内,集市内按区域划定,共设千余摊位,赶集的人仍很多。2004年5月12日浮山所大集“退路进室”,被重新冠名为“新贵都集贸市场”,依然延续农历四、九赶集的风俗。

浮山所居民过年不能吃肉

每个村庄都有独特的习俗,浮山所村也不例外,不过这个习俗实在够特别,那就是过去浮山所居民过年不能吃肉。

中国人过春节大都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可浮山所当地居民过年却是“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这还不算啥,特别的是过去浮山所的“十三户”过年是要吃素的。这些祖上为军户的家族从农历除夕晚上到大年初二晚上,都要吃素食,就连彩色水饺里也不能包肉馅,祭祖的贡品也全都是糖果、点心等素食。就在别人家大鱼大肉吃年夜饭的时候,军户的后裔们却在吃素菜,直到现在浮山所还有不少家庭仍保留着过年不吃肉馅饺子的习惯。

据浮山所的老人介绍,军户家过年吃素的习俗传说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因为他曾经当过和尚,而当年的武官们一直非常敬重他,所以在过年等重大活动中忌讳肉和鱼等荤菜,以表示对朱元璋的尊敬。

文物古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遗址

浮山所日军堡遗址,1938年1月,日本军队再次登陆青岛市。为解决部队的医疗问题,日本的青岛占领军当局决定在青岛建“陆军病院”并选址在浮山所村西北处。根据档案记载,1938年秋,侵华日军为建“陆军病院”即开始在浮山所北部寻找水源。今金湖路东端及其连接南京路一带,原本被浮山所人称为“北桥”,但在日本侵占前,这一带一直是耕地。后来,日军寻找水源时在现在南京路与宁夏路交汇处南约100米的3~4米厚的土层下面发现了一座用四根缝隙严密的石条铺设的石桥,人们才搞清“北桥”的由来。

1938年冬,“陆军病院”建成。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军病院”的存在对浮山所人无疑是种灾难。由于“陆军病院”周围设有电网,从1939年秋起,经常发生电网电死牲口的情况,甚至发生电死人的事。今新浦路东侧,曾有一条名为小桥沟的小沟,由涵洞穿过马路(今闽江路),沟上端在“陆军病院”内,日占时期成了医院的排污水道,每到夏季臭味阵阵,苍蝇成群,从那时起,小桥沟又被人们称之为苍蝇河。日军还在病院周围建了炮楼和碉堡,从1939年到1945年8月15日,路经日本“陆军病院”大门和东北角炮楼的中国人一律要向鬼子哨兵行鞠躬礼,否则要遭毒打或受罚。现闽江路四零一医院东南方向不远处尚有一个碉堡,作为当年日本“陆军病院”的历史见证,该碉堡已经被作为围墙一角与周围的建筑连为一体了,很多居住在附近的人都不知道碉堡的由来。

1945年,日本投降后,“陆军病院”被中国国民党政府接管改为国民党海军医院。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接管,以其为基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第二兵站为骨干组成海军医院。1954年7月20日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四零一医院至今。

参考资料

第二节 古 城.青岛市情网.2024-03-27

【城市记忆】浮山所拆迁前旧影,你还记得这里曾经的模样吗?.时尚香港中路.2024-03-27

青岛浮山所夜景.中国青年网.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