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位于西安市,前身是1952年由著名电子专家孙俊人院士、毕德显院士主持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雷达工程系。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111计划”重点建设学院。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保铮)、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梁昌洪、孙肖子)。设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在第一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两个学科全国评估第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全国评估第五。在2004~2014连续三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均位列全国第二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全国第四名。2016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的一级学科排行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排名第一。
学院拥有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截至2023年3月,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7837人,其中本科生22438人,硕士生12666人,博士生2733人。
截至2023年,学院拥有专任教师队伍 286 名,教授 89 人,博士化率达 80% 以上,学术环境优良。
历史沿革
1980年将电子工程专业、雷达工程专业合并为电子工程专业,加上原有的信息工程专业、新建的自动控制专业、工业自动化专业组建为电子工程系,完成了以设备设课和学科设课的改革。
经原电子工业部批准,1993年9月由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研究所,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研究所共同组建为电子工程学院。
1999年6月由原电子工程学院、微波电信系和天线研究所合并组建成新的电子工程学院。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学院拥有专任教师队伍 286 名,教授 89 人,博士化率达 80% 以上,学术环境优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保铮教授和国家级教学名师梁昌洪教授、孙肖子教授为突出代表,拥有首批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创新团队和微波教学创新团队。
本学科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电子学与通信学科召集人)保铮教授为学科带头人,集中了梁昌洪、张守宏、吴成柯、吴顺君、杨万海、焦李成、李玉山、廖桂生、姬红兵、刘其中、傅德民、龚书喜、褚庆昕、焦永昌、史小卫、葛德彪、吴振森等一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和专家。
学科建设
国家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省部级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设置情况
电子工程学院学科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两个,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有四个,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有七个,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导航、制导与控制。
电子工程学院学科设置
人才培养
电子工程学院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可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对抗”、“智能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6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九五”期间,电子工程学院培养硕士600余名、博士近200名、博士后10余名,高级研讨班学员100余名。
教学成果
专业设置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已经转入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招生)
(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 Technology)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
(Electromagnetic Fieldand Radio Technology)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已经转入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招生)
(Naviga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经转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招生)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学术研究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1994~2004年,电子工程学院年均科研费超过1000万元,共获科研成果23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93项;取得优秀教学成果6项,其中国家优秀教学成果1项,省部级5项;出版教材与专著140部,其中国优教材1部,部优教材20部;发表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789篇,其中,被SCI收录152篇,被EI收录346篇,ISTP 291篇。
95年以前部分成果:
“可编程信号处理机与低速目标检测技术”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视频雷达模拟器”获1990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多功能雷达信号处理机”获1991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非线性传递函数理论与应用”获199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与信号处理”获1995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研究”获199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功参雷达信号处理技术”获1992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海燕CS54-3-R彩色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获1993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综合电子侦察干扰系统的研究”获1992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多功能雷达信号模拟器”获1995年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型干扰波形产生技术”获1992年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研平台
重点实验室: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所)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天线所)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所)
实验室: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EDA实验室
校园文化
校训校徽
校徽:见右图
校训:厚德求真,励学笃行
学校校风与宗旨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校风: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校歌
《与共和国同行》
星星之火,照耀着我们,照耀着我们的忠诚。
红色电波,辉煌着我们,我们的传统。
肩负使命,千锤百炼,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厚德求真,力学笃行。
我们是光荣的西电科大人。
向着太阳拥抱光明,向着太阳拥抱光明,永远向着太阳。
艰苦奋斗,传承着我们,传承着我们的校风。
英才摇篮,奋发着我们,我们的豪情。
开拓创新,走向未来,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
绿色校园,百年树人,时代青年,勇攀高峰。
我们是新世纪西电科大人。
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祖国强盛民族复兴,铸造祖国强盛。
杰出校友
孙俊人:电子工程专家,1952年组建解放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创办全国第一个雷达工程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德显: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1952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保铮: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校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王越:1956年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雷达工程系,1991年,1994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郭桂蓉: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锡祥: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信息产业部第二十九所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顾问。
包为民:1982年8月毕业于中央军委工程学校电子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尧学: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柳传志:江苏镇江人,196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工程系。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贤达:1970年毕业于原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革:电子工程学院82届毕业生 美国Iowa大学 IEEE fellow
李荐:电子工程学院85届毕业生 美国Florida大学IEEE fellow
崔铁军:电子工程学院87届毕业生,任东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刚: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96届博士毕业生,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吴枫:电子工程学院1992届毕业生,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
苟仲文:信息产业部副部长,,198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1989年1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张宝会:任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982 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雷达专业
参考资料
研究生培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23-12-26
电院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23-12-21
机构设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23-12-26
学校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12-27
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