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运冬
段运冬,1974年7月出生于云南曲靖,是一位博士、博士后,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术学院院长。他在1997年7月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学院,2009年7月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学位。段运冬的研究领域涵盖艺术史论、美学理论、艺术批评,尤其专注于外国艺术史、视觉文化、电影理论。他曾在美国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并在纽约参加“美国艺术高级工作站”。段运冬是多个学术组织的会员,包括美国亚洲电影协会(ACSS)、中国动画学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中国高教影视学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等。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多部著作,并获得多项学术奖项。
人物经历
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电影学博士学位;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美国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访学;
2011年12月进入西南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做艺术哲学研究;
2012年8月在纽约参加由美国亚洲文化协会、路西基金会主办的“美国艺术高级工作站”(Advanced workshop for American art)。
研究方向
段运冬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外国艺术史、视觉文化、电影理论等领域。他对美国现当代艺术以及支撑动画理论的绘画、电影理论有着深厚的涉猎。
主要成就
主持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青年项目,“中原地区主流电影问题史研究”(批文号:10CC080),10万;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电影隐喻研究”(批文号:07JA760011,已结题),5万;
3、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课题,“新媒体与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批文号:SWU1009082),3万;
4、重庆市高教教改重点课题,“艺术学科升位与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转向研究”(批文号:112069),3万,2011年;
5、重庆市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国际化发展的美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视觉文化研究为例”(批文号:122021),6万,2012年。
6、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全球电影产业网络与中国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研究“,15万,2013年;
7、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美国当代艺术的经典化研究“,5万,20013年;
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中国主流艺术的国际化研究“,20万,2013年;
9、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艺术史的编年与方法“,6万,2013年。
主要学术文章
1.《关于马克马巴夫的对话》,《世界电影》(译,2),2013年第2期;
2.《中国祖先画像的文化意义》(译,2),《人民政协报》,2013年1月14日;
3.《北欧艺术思想浅析》(译,3),《人民政协报》,2013年1月28日;
4.《莫奈与美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复兴》(译,3),《中国国家美术》,2012年第4期;
5.《近四十年西方艺术理论一瞥》(译,2),《中国国家美术》,2012年第3期;
6.《西方美术馆研究评述》(2),《中国美术馆》,2012年第4期;
7.《从营运模式到价值介入:新世纪以来西方美术馆研究评述》(2),《美术观察》,2012年 第4期;
8.《艺术与思想:北欧早期现代艺术的学术思想》(译,3),《中国国家美术》,2012年第2 期;
9.《深挖掘+广实验:聚焦第六十二届柏林电影节》,《中国艺术报》,2011年2月25日;
10.《“介入性”与新世纪以来我国主流电影的嬗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 2012年第1期;
11.《青春怀旧的市场逻辑》(2),《中国艺术报》,2012年1月21日;
12.《关于中国祖先画像的探究》(译,2),《中国国家美术》,2012年第1期;
13.《“介入性”与新世纪以来我国主流电影的嬗变》,《文艺研究》,2011年第10期;
14.《乌菲兹博物馆散记》,《中国美术馆》,2012年第9期;
15.《实现经济品牌到艺术品牌的转化》(1),《人民政协报》,2011年6月13日;
16.《重建电影批评:语义学的路径》,《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
17.《谁来关心民间博物馆》(2),《中国美术馆》,2011年第5期;
18.《“中国意识”的视觉传播与构建——基于利玛窦\u003c坤舆万国全图\u003e的考察》,《宁夏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19.《美术研究领域内的“三聚胺”》(1),《中国美术馆》,2011年第3期;
20.《艺术建设是“十二五”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民政协报》,2011年3月6日;
21.《当代艺术,别忘了对社会现实的介入》,《中国美术馆》,2011年第1期;
22.《姜文:孤傲的子弹还能飞多久》,《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4日;
23.《“网络水军”与新媒体的国家文化安全》(访谈),《人民政协报》,2010年12月13日;
24.《\u003c山楂树之恋\u003e的“张艺谋怪圈”》,《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29日;
25.《文化发展远景与结构性矛盾的突围》,《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8日;
26.《国家意识、资本策略、学科自觉——近期我国大陆电影知识生产的权力结构》,《中国人民 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0年第11期;
27.《他者的想象: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南大戏剧论丛》,商务印书馆, 2010年9月;
28.《国家意识、资本策略、学科自觉——近期我国大陆电影知识生产的权力结构》,《电影艺 术》,2010年第5期;
29.《媒介生态是一个文化新问题》,《人民政协报》,2010年8月23日;
30.《灾难的二十三秒与忏悔的三十二年》,《人民政协报》,2010年8月9日;
31.《价值起点的位移与电影理论的重构》,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论文集,2010年8月9日;
32.《萨吉亚特——自由主义及其兴衰》(译文,2),《世界电影》,2010年第3期;
33.《电影强国的关键是文化心智》,《人民政协报》,2010年6月14日;
34.《价值起点与电影理论的重构》,《当代电影》,2010年第6期;
35.《电影的隐喻本质》,《影视文化》,2012年第2期;
36.《电影里我们很近也很远》,《人民政协报》,2010年6月6日;
37.《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人格化的塑造路向》,《中国文化报》,2009年5月20日;
38.《“痛打落水狗”——中国电影中的负价值判断》,《电影艺术》,2009年第2期;
39.《国家形象何以在影像中建构》,《当代电影》,2009年第1期;
40.《构筑儒学研究的国际平台》,《艺术评论》,2008年第12期;
41.《电影隐喻:理论原点与逻辑延展》,《文艺研究》,2008年第10期;
42.《奥运*影像*文化》,《艺术交流》,2008年第4期;
43.《视觉文化与国家形象——新世纪以来\u003c国家地理\u003e与国家形象的塑造》,《现代传播》, 2008年第4期;
44.《从电影的本体迈向文化的现实》,《音乐与表演》,2008年第4期;
45.《文化价值的缺失:制度转译中的明星制》,《当代电影》,2008第7期;
46.《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电影年鉴》,2008年1月1日;
47.《中产阶级的审美想象与中国主流电影的文化生态》,《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
48.《英国动画:来自个案的研究》(译,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7年 第3期;
49.《固守*绵延*断裂*突围:新传媒时代电影美学论坛综述》,《当代电影》,2007第2期;
50.《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电影报》,2007年2月23日;
51.《中国“大片”:国际化的悖论》,《艺术评论》,2007年第2期;
52.《前数字时代的亚洲动画》,《世界电影》(译文,2),2007年第2期;
53.《问题史与中国电影史的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7年第1期;
54.《问题史与中国电影史的写作》,《文艺研究》,2006年第10期;
55.《英国动画:来自个案的研究》,《世界电影》(译文,2),2006年第6期;
56.《变化语境下的动画美学》(译,1),《世界电影》(译文,1),2006年第4期;
57.《欧美动画研究述评》(2),《世界电影》,2006年第3期;
58.《国外动画研究扫描》,《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8期;
59.《向本体逼近:动画艺术特征探查》,《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
60.《国外动画研究扫描》,《电视研究》,2005年第5期;
61.《新媒体时代的影像叙述:周星驰的\u003c功夫\u003e》,《艺海》,2005年第3期;
62.《想象与隐喻的坐标:关于\u003c木兰从军\u003e》,《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
63.《视觉文化的创世纪:新媒体艺术及其对影像文化的促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 艺术》,2005年第2期;
64.《张艺谋电影批评的文化悖论》(2),《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
65.《新媒体艺术的语言品格》,《装饰》,2004年第12期;
66.《动画文化的生态品格》;中国影视教育委员会,2004年10月;
67.《虚拟化的人物人物想象——关于电视剧〈邓小平〉》,《中国电视》,2004年第8期;
68.《视觉文化的“创世纪”:新媒体艺术及其对影像文化的促动》,《美术研究》,2004年第4 期;
69.《离经与叛道:80年代的日本青春电影》,《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3期;
70.《动画文化品格探查》,《装饰》,2004年第2期;
71.《关于\"中心\"的对论话》,《中国电视》,2003年第7期;
72.《“俯视”与“游走”:文德斯及其公路片》,《贵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73.《动画文化探查》,《美术与设计》,2003年第4期;
74.《动画文化探查》,《美术观察》(论点摘要),2003年第12期;
75.《世纪末关于重庆艺术的反思》,《西华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
其他成就
先后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装饰》《美术观察》《电影艺术》《电视研究》《世界电影》《文艺争鸣》《中国电视》《当代电影》《美术与设计》《艺术评论》等权威核心和核心期刊发表动画、电影、美术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美术观察》全文转载。
参加了《海外藏历代中国绘画选》《心灵与世像●德国电影经典》《心灵与世像●日本电影经典》《世纪影像的三十个瞬间》《中国电影百年特刊》《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2006年年度报告》等的撰著,出版译著《欧洲绘画教室●素描》,参与中国第一部大学电影《歌者》的拍摄,电影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6)专栏节目编导。
主讲课程
段运冬教授在教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开设了多门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包括视觉文化研究方法论、动画基本理论、基本电影理论、视觉思想问题史、艺术学前沿与热点问题研究、电影艺术导论、影视语言、影视画面造型、视觉传播导论等。
荣誉奖项
段运冬教授的博士论文入选文化部中国艺术学优秀博士论文。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获得了多项学术奖项,包括《海外藏历代中国画选》获得的1999年国家图书提名奖,2005年论文《视觉文化语境下美术教育的转向研究》获得的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艺术教师科研论文全国二等奖、重庆市一等奖,以及故事片《歌者》获得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