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报》创刊于1986年1月24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权威性文化综合类日报。

《中国文化报》坚持“理性、建设性”的办报理念,遵循“立足市场,面向世界,探索未来”的办报方针。1993年,中国文化报推出《文化周末》专栏, 报纸达到每周三刊。1997年,《中国文化报》扩为周五刊。1998年9月,《中国文化报》副刊推出20个整版的“科学与人文对话”。2009年11月,转企改制成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2010年7月创办《中国文化手机报》。2013年1月,《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创刊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4年,《中国文化报》已在北京、济南市长沙市深圳市成都市、郑州、上海、西安市8个城市设立了印点。2016年7月27日,《中国文化报》创刊30周年读者座谈会在广西柳州举行。11月,中国文化报社采编体制进行了调整,将现有采编部门整合为编辑、采访、专刊三个中心。重组后的采编平台于2017年1月1日正式运行。2021年5月11日,由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主办的第34期“艺海问道”文化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文化报》每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周平均56个版。截至2023年,报纸全国印点已达到8个,投递时效性更强,多个地区实现“日报日到”。

2013年和2017年,《中国文化报》分别获得“中国百强报刊”奖,2014年6月,荣获“2013—2014年度中国报业发行工作创新奖”。

历史发展

初创发展期

《中国文化报》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1985年12月初,文化部党组主管报社的周巍峙副部长宣布方杰任《中国文化报》一把手、总编辑、正局级,焦勇夫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24日,《中国文化报》正式创刊。《中国文化报》从1986年的每周一期发展到第二年的每周二期,1993年《文化周末》应运而生, 报纸达到每周三刊。《文化周末》虽然存在不足, 但以其鲜明的个性,关注现实的敏锐, 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1993年下半年,《中国文化报》进行锐意改革大胆开拓,到1997年报纸扩为周五刊, 增加了一期正报,又推出了一期《文化广场》周刊。从1998年9月起,《中国文化报》副刊推出了20个整版的“科学与人文对话”,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别就科学普及、科学与宗教、科学与艺术、性学与性文化等多视角发表独到见解, 科学与人文如何在未来世纪和谐发展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1999年1月,《文化文摘》周刊诞生,至此,《中国文化报》达到每周六刊。在这一时期,报纸不但由周三刊扩为周六刊,而且推出了“广东省专刊” (对开四版,双周刊) 、“影视周刊”、“娱乐双周刊”。在版面结构上也做了适当“微调”,推出了“文化产业”专刊、“书与人”专刊。

转企改制期

2008年11月,中国文化报社主动向文化部党组申清转企改制。

2009年11月12日,文化部直属的《中国文化报》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此举创下了业界的四个第一:第一家整体转企的中央部委主管报社;第一家具有很强意识形态属性,实行整体转企的报社;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全国第一家转企改制的报社;第一批原文化部直属单位转企改制的试点单位。

 2009年12月,《中国文化报》报社已经全面做好进行2010年《中国文化报》的改版工作,将于1月1日全新亮相。新版的《中国文化报》定位为一份可读性很强、读者面很宽的文化艺术综合类报纸。改版之后,报纸将逐步从日均8版扩至日均12版,内容在保持文化艺术领域权威性、指导性等既有优势的基础上,拓宽报道范围,以文化视角报道公众关注的事件或话题,辐射社会的方方面面。

2010年7月26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文化手机报》在北京正式创刊。《中国文化手机报》是全国第一家国家级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第一家文化信息类手机报,是全国文化工作者拥有的第一家文化类新型无线媒体。2011年7月,在山东省湖南省新建立了两个分印点。2013年1月15日,《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创刊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4年6月,中国文化报荣获“2013—2014年度中国报业发行工作创新奖”。同年7月1日,《中国文化报》上海市、陕西西安两个分印点正式开机运行,投递区域覆盖长三角地区和西北。至此,中国文化报已在北京、济南市长沙市深圳市成都市郑州市、上海、西安市8个城市设立了印点。同年7月2日,《中国文化报》第一个县级读者俱乐部在河南滑县成立。2016年7月27日,《中国文化报》创刊30周年读者座谈会在广西柳州举行。11月,中国文化报社采编体制进行了调整,将现有采编部门整合为编辑、采访、专刊三个中心。重组后的采编平台于2017年1月1日正式运行。

2021年5月11日,由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主办的第34期“艺海问道”文化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文艺评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为主题,邀请多位业界专家学者就如何打造文艺批评这把利器的尺度、力度和亮度,批评标准的建立和衡量,文艺评论如何更好地为时代发声、为时代引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022年7月22日,《中国文化报》专区正式上线中国文化传媒新文创藏品平台。

现状

采编方针和内容构成

采编方针

《中国文化报》坚持“理性、建设性”的办报理念。以科学理性的精神采编新闻,以简洁明快的形式表现新闻;着眼中国文化行业,聚焦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揭示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文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走势,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热点新闻和重要信息。《中国文化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突出文化艺术领域焦点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报道。《中国文化报》注重指导性、服务性和可读性,遵循“立足市场,面向世界,探索未来”的办报方针。《中国文化报》围绕党和国家经济、文化的方针、政策,围绕文化事业的兴起和文化产业的产生、发展、繁荣进行报道,形成了全、准、快、深、稳健求实的办报风格。

内容构成

《中国文化报》有选择的信息,独到视角的专栏,富有冲击力的图片和制作讲究的整体设计。版面内容主要包括:要闻、综合新闻、文艺评论、人物、专题、基层、文脉、广告等板块。主要刊登文化和旅游类新闻。《中国文化报》为日报,对开四版至八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组织运营和主要代表性栏目

组织运营

《中国文化报》创刊于1986年1月24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权威性文化综合类日报。《中国文化报》立足文化和旅游系统,面向社会,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及文化和旅游产业,促进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为宗旨,权威发布国家文化和旅游政策,快速报道国内外文化和旅游动态,大力推介优秀文艺作品,理性评说社会文化和旅游热点,客观反映和科学探究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管理之策、经营之道和消费之势,是面向文化和旅游管理者、文化和旅游经营者、文化和旅游消费者及对文化艺术和旅游有兴趣的广大读者的必备报纸。《中国文化报》努力坚持科学理性、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

《中国文化报》主要由报社办公室、采访中心、编辑中心、专刊中心、周刊中心、特别报道部、经营中心(对外合作部) 、考评部、记者站管理部等部门组成。

主要代表性栏目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报社管理

主要领导

徐海军,男,江苏盐城人,人文地理学博士,曾任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原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国际司市场调研处处长等职务。现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

王  旗,男,汉族,1964年9月生,1983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历史学学士。 1983年12月至1988年8月 故宫博物院。1988年8月至1998年1月 国家文物局。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文化部办公厅工作。2011年至今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工作。现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中国文化报》社总经理、常务副社长 。

赵  忱,女,汉族,1964年生,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 1987年至今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

叶  飞,男,汉族,1983年10月生,2008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主任编辑。2001年9月至2008年6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2008年7月至2017年8月,中国文化报社记者、国际文化部主任助理、副主任。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中国文化报社要闻国际部主任。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中国文化报社编委、采访中心主任。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中国文化报》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兼采访中心主任。2022年1月至今,现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新闻记者名单

宋合意、赵  忱、徐  涟、叶  飞、李晓林、罗云川、苏晓明、曲晓燕、杨胜生、代柳梅、江  心、续红明、李  静、刘  、马  霞、薛  帅、屈  菡、宋佳烜、杜洁芳、陈  曦、程  佳、李  月、卢  旭、王学思、于  帆、张  婧、赵若姝、王连文、李  、党云峰、刘  茜、陈洁如、程丽仙、舒  琳、程晓刚、简  彪、李  雪、刘海红、祝  静、裴秋菊、秦丹华、苏丹丹、张  妮、黄  卓、丛  楠、张海宁、蔡  璐、高  昌、周志军、张  昱、冯  倩、杨晓华、翟  群、朱永安、李百灵、李佳霖、李亦奕、连晓芳、刘妮丽、鲁  娜、施晓琴、肖维波、郑  洁、张欣然、高素娜、张  婷、胡克非、罗  群、郭人旗、孟  欣、肖依群、毛  琦、  磊、阿勒得尔图、宾  阳、陈关超、张莹莹、张  玲、付远书、郭凯倩、郭志清、华  伟、黄国勇、张建友、柯中华、李秋云、骆  蔓、秦  毅、苏  锐、孙丛丛、谭志红、王  炜、王雪娟、王永娟、伍文、徐继宏、杨  渊、金  晏、胡  芳、林瑞华、刘修兵、赵  婷、韩  洁、路  雪、任  韧、周  伟、吴  敏、王娅玲、唐志成、王  彬

以上统计时间2020年1月14日

重要事件

1993年1月8日,《中国文化报》周末版《文化周末》被迫停印。停印的直接原因是头版有一篇8000字的大专访——《歌坛大腕儿一一韦唯》。7日中午,中国轻音乐团团长李谷一给《中国文化报》总编室打来电话,以“组织”的身份要求该报撤下那篇专访,并称她早已清楚文章的内容,经过沟通无效,最终撤稿停印。

荣誉和奖励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影响与评价

影响

《中国文化报》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文化部直属新闻单位和全国文化系统最大最重要的媒体,《中国文化报》发挥了文化建设宣传主阵地、主渠道和文化部机关报的作用,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坚持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坚持正确的导向、准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即权威的文化新闻、沉静的文化气息、较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在全国报刊中独树一帜。

2009年11月,中国文化报社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主动进行转企改制,组建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整体转企改制的中央部委主管报社。转企改制后,《中国文化报》进行了改版扩版,更加注重指导性、服务性和可读性,报纸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努力建设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新型媒体,增强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和引进优秀人才,努力发展经济,加强对外合作,集团的体量和规模迅速扩大。

评价

《中国文化报》进入而立之年,我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和作者,与之相交也整整30年了!读者兼作者,一身二任,这便是我与《中国文化报》30年来结下的亲密关系。(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评)

《中国文化报》伴随了他30年的演艺生涯,他依然记得当年担任桂林地区彩调剧团团长时每周组织团内演职人员集体阅读《中国文化报》的情景。(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覃明德读者评)

其他媒体形式

衍生周刊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2013年1月15日,《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创刊,创刊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周刊每周日出版,8版全彩印刷,是一份服务艺术家、贴近广大读者的高端、有品位的美术类专刊,将为全国文化系统和各界人士搭建一个观察美术事件、享受美术成果的信息交流平台。中国文化报社在办好《美术文化周刊》的同时,将本着为美术机构和广大美术工作者服务的精神,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新业务,精心打造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深化改革、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新亮点。

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报 .2024-01-12

中国文化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01-12

中国知网.中国知网.2024-01-23

《中国文化手机报》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01-12

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2024-01-12

《中国文化报》创刊25周年座谈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01-12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1-18

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新走向(图).中国日报网.2024-01-18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1-18

首批中央文化艺术单位转企改制 核销千余事业编.北方网.2024-01-18

中国文化报_国家级报纸.http://www.dengbaoyi.cn/xwlist.php?id=21092.2024-01-15

中国知网.中国知网.2024-01-24

中国文化报 > 2024-01-04.中国文化报.2024-01-12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传媒集团.2024-01-24

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化报数字报.2024-01-24

《中国文化报》迎来创刊30周年.搜狐.2024-01-15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全新亮相.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