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利明

王利明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60年2月,王利明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族镇

1978年3月—1981年7月,就读于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获得法学学士

1981年9月—1984年12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1984年12月,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

1987年9月—1990年7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

1989年2月—1990年2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参加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1992年6月,晋升为教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8年8月—1999年6月,在美国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做富布莱特访问学者

2004年4月—5月,在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任访问学者。

2005年5月—2009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2008年12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2014年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副书记。

2021年10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名单”。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利明主要从事法学方法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人格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商法理论、司法改革等研究。

王利明参与了民商事法律如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起草,提出了一系列学术思想和观点,提出了人格权和侵权责任独立成编的观点,为民法典所采纳。民法典许多具体制度也都采纳了其意见。承担了部分司法解释的论证、起草工作。

1984年,王利明随佟柔对《民法通则》中涉及的问题作了研究,形成了自己对民法体系及各项制度的看法和认识;1990年,王利明先后对物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王利明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法,为中国侵权法内容和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系统阐释侵权法理论。

科研奖励

人才培养

2019年9月,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寄语青年学子:一是明德修身,砥砺品格。希望大家注重品德修养,完善个人人格,秉持公平正义,常怀律己之心,坚守做人底线。现实中,一些贪官落马的教训告诫我们,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行,即使专业知识掌握得再好,也无益于国家法治建设,甚至可能对法治危害更大。我们要永葆家国情怀,牢固树立天下己任、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努力做“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成为国家法治建设和民族振兴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二是学法、知法、研法、用法,掌握扎实的专业本领。作为一名人大法律人,希望大家怀揣法治理想,将个人梦想融入到强国梦、法治梦之中。立志做法治中国的建设者、服务人民的奉献者。作为一名人大法律人,大家要努力学习,严谨治学,刻苦读书,虚心求教,时刻保持“业患不能精,行患不能成”的紧迫感,埋下头,俯下身,沉下心,多学多悟,多思多行,学好法律知识,训练法治思维,涵养法治理念,掌握用法本领,为投身法治建设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王利明为本科生讲授“民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课程;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人格权法”“法学方法论”“民法专题研究”“民商法主文献研读”“学术前沿”等课程。

教学奖励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像很多农家孩子一样,王利明从小就跟家人一起劳动耕耘,盛夏起早摸黑抢收粮食,寒冬在冰冷河水里挖泥、挑土筑堤都曾是他的亲身经历,劳作之余他仍常挑灯夜读,汲取知识的养分。

人物评价

“著书立说,潜心治学。襄助立法,学术报国。他(王利明)肩负着造福人民的光荣使命,全身心投入法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评)。

“生而求法,修身修心修学问,砺剑成锋,为公为理为国家;从青春到白发,一部法典,垒筑文明的阶梯,也珍藏你最好的韶华;民族复兴,以法护航。心之所向,行之必达。”(“2020年度法治人物”颁奖词)。

“王利明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华英才》评)。

参考资料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4-02-01

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头条.202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