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ation)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具有原理上远超经典计算的强大并行计算能力。传统的通用计算机其理论模型是通用图灵机;通用的量子计算机其理论模型是用量子力学规律重新诠释的通用图灵机。

与传统计算机使用0或者1的比特来存储信息不同,量子计算以量子比特作为信息编码和存储的基本单元。基于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两种状态的相干叠加,即可以用于表示0和1两个数。量子相干和纠缠都源于量子叠加。因此量子计算提供了一种从根本上实现并行计算的思路,具备极大超越经典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潜力。这也为人工智能、密码分析、气象预报、资源勘探、药物设计等所需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可揭示量子相变、高温超导、量子霍尔效应等复杂物理机制。

量子纠缠是量子计算加速效应的根本来源之一,纠缠比特数目的增多可使量子计算能力呈指数增长。2023年,中国科学家已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相关成果7月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同年5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基本原理

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使得量子信息单元的状态可以处于多种可能性的叠加状态,从而导致量子信息处理从效率上相比于经典信息处理具有更大潜力。普通计算机中的2位寄存器在某一时间仅能存储4个二进制数(00、01、10、11)中的一个,而量子计算机中的2位量子位(qubit)寄存器可同时存储这四种状态的叠加状态,随着量子比特数目的增加,对于n个量子比特而言,量子信息可以处于2种可能状态的叠加,配合量子力学演化的并行性,可以展现比传统计算机更快的处理速度。

量子的重叠与牵连原理产生了巨大的计算能力。普通计算机中的2位寄存器在某一时间仅能存储4个二进制数(00、01、10、11)中的一个,而量子计算机中的2位量子位(qubit)寄存器可同时存储这四个数,因为每一个量子比特可表示两个值。如果有更多量子比特的话,计算能力就呈指数级提高。

量子位

量子位(qubit)是量子计算的理论基石。在常规计算机中,信息单元用二进制的1个位来表示,它不是处于“0”态就是处于“1”态.在二进制量子计算机中,信息单元称为量子位,它除了处于“0”态或“1”态外,还可处于叠加态(super posed state).叠加态是“0”态和“1”态的任意线性叠加,它既可以是“0”态又可以是“1”态,“0”态和“1”态各以一定的概率同时存在.通过测量或与其它物体发生相互作用而呈现出“0”态或“1”态。任何两态的量子系统都可用来实现量子位,例如氢原子中的电子的基态(gro und state)和第1激发态(f irstex cited state)、质子自旋在任意方向的分量和分量、圆偏振光的左旋和右旋等。

一个量子系统包含若干粒子,这些粒子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运动,称此系统处于态空间的某种量子态。态空间由多个本征态(eigenstate)(即基本的量子态)构成,基本量子态简称基本态(basic state)或基矢(basic vector).态空间可用Hilbert空间(线性复向量空间)来表述,即Hilbert空间可以表述量子系统的各种可能的量子态。为了便于表示和运算,Dirac提出用符号来表示量子态,是一个列向量,称为ket;它的共轭转置(conjugate t ranspose)用表示,是一个行向量,称为bra.一个量子位的叠加态可用二维Hilbert空间(即二维复向量空间)的单位向量来描述,其简化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重叠原理

把量子考虑成磁场中的电子。电子的旋转可能与磁场一致,称为上旋转状态,或者与磁场相反,称为下旋状态。通过提供脉冲能量使电子旋转从一种状态变为两种状态,例如从激光。假设用一单位激光能量。但是假设仅用半单位的激光能量并完全消除外界对微粒的影响将会怎样呢,根据量子理论,微粒将进入重叠状态,即同时处于两种状态下,每一个量子比特呈现重叠状态0和1。因此量子计算机的计算数是2的n次方,n是量子比特的位数。量子计算机如果有500个量子比特,就在每一步作次运算。这是一个可怕的数,比地球上已知的原子数还要多(这是真正的并行处理,当今的经典计算机,所谓的并行处理器仍然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牵连原理

在某点上相互作用的微粒(像光子、电子)之间具有一种关系,能够成对的纠缠在一起,这一过程被称为相关性。知道了纠缠在一起的一个微粒的状态是上或下的话,它同伴的旋转是在其相反的方向上。令人惊奇的是,由于层叠现象,被测定的微粒没有单独的旋转方向,而是同时成对的处于上旋和下旋状态。被测微粒的旋转状态由测量时间和与其相关的微粒决定,其相关微粒同时处于相反的旋转方向。这一真实的现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两个粒子自从分开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各自的自旋方向,他试图通过EPR佯谬来质疑量子论,但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证明爱因斯坦错了),至今没有任何恰当的理论可以解释,只是简单的被接受着。量子牵连就是无论来自同一系统的粒子之间有多远的距离都能同时相互作用(不受光速限制)。无论相互作用的微粒之间相距多远,他们都将相互缠在一起直到被分开。2014年初,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Kavli Institute of Nanoscience量子计算团队在实验室中实现了这种信息的“0延迟”传递,信息传递距离为3米。

发展

概念的提出

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ation)的概念最早由IBM的科学家R.Landauer及C.Bennett于70年代提出。他们主要探讨的是计算过程中诸如自由能(free energy)、信息(informations)与可逆性(reversibility)之间的关系。80年代初期,阿岗国家实验室的P.Benioff首先提出二能阶的量子系统可以用来仿真数字计算;稍后费因曼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而着手研究,并在1981年于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的First Conference on Physics of Computation中给了一场演讲,勾勒出以量子现象实现计算的愿景。1985年,牛津大学的D.Deutsch提出量子图灵机(quantum Turing machine)的概念,量子计算才开始具备了数学的基本型式。然而上述的量子计算研究多半局限于探讨计算的物理本质,还停留在相当抽象的层次,尚未进一步跨入发展算法的阶段。

中期发展

1994年,贝尔实验室的应用数学家P.Shor指出,相对于传统电子计算器,利用量子计算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很大的整数分解成质因子的乘积。这个结论开启量子计算的一个新阶段:有别于传统计算法则的量子算法(quantum algorithm)确实有其实用性,绝非科学家口袋中的戏法。自此之后,新的量子算法陆续的被提出来,而物理学家接下来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去建造一部真正的量子计算器,来执行这些量子算法。许多量子系统都曾被点名做为量子计算器的基础架构,例如光子的偏振(photon polarization)、空腔量子电动力学(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CQED)、离子阱(ion trap)以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等。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这其中以离子阱与核磁共振最具可行性。事实上,核磁共振已经在这场竞赛中先驰得点:以I.Chuang为首的IBM研究团队在2002年的春天,成功地在一个人工合成的分子中(内含7个量子位)利用NMR完成的因子分解(factorization)

2019年8月,中国量子计算研究获重要进展:科学家领衔实现高性能单光子源。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与陆朝阳、霍永恒等人领衔,和多位国内及德国、丹麦学者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理论方案,在窄带和宽带两种微腔上成功实现了确定性偏振、高纯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单光子源,为光学量子计算机超越经典计算机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发表了该成果,评价其“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 

2021年10月,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种系统的量子计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

2022年7月消息,量子计算可行性研究取得里程碑进展,美国物理学家受斐波那契数列的启发,将这种序列的激光脉冲照射到量子计算机内的原子上,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时间物质相,新型物质相可使信息存储时间更长。

2023年7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

2024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

发展前景

量子计算将有可能使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大超过今天的计算机,但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大规模量子计算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提高所需量子装置准确性有困难。

相关成果

世界上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

加拿大量子计算公司D-Wave 系统公司于2011年5月11日正式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型量子计算机“D-Wave One”,量子电脑的梦想距离又近了一大步。D-Wave公司的口号就是——“Yes,you can have one.”。其实早在2007年初,D-Wave公司就展示了全球第一台商用实用型量子计算机“Orion”(猎户座),不过严格来说当时那套系统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量子计算机,只是能用一些量子力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特殊用途机器。

时隔四年之后,D-Wave One终于脱胎换骨、正式登场。它采用了128-qubit(量子比特)的处理器,四倍于之前的原型机,理论运算速度已经远远超越现有任何超级电子计算机。另外,D-Wave 系统公司公司将会在2013年1月将其升级至512量子比特。另外,为尽可能降低qubit的能级,需要利用低温超导状态下的产生qubit,D-Wave的工作温度需保持在绝对零度附近(20 mK)。最后就是价格,2011年,美国航空航天局Google分别以约一千万美元购置了一台512位qubit的D-Wave量子计算机。

中科大首次研制出非局域量子模拟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教授研究组首次研制出非局域量子模拟器,并且模拟了宇称—时间(Parity-time, PT)世界中的超光速现象。这一实验充分展示了非局域量子模拟器在研究量子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量子模拟器是解决特定问题的专用量子计算机,这一概念最早由费曼于1981年提出。费曼认为自然界本质上是遵循量子力学的,只有用遵循量子力学的装置,才能更好地模拟它,这个力学装置就是量子模拟器。量子模拟器研究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它的量子加速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个量子模拟器所操控的量子比特数越多,它的运算能力就越强。 

行动计划

2016年欧盟宣布启动11亿美元的“量子旗舰”计划;德国于2019年8月宣布了6.5亿欧元的国家量子计划;中美两国也在量子科学和技术上投入数十亿美元。这场竞赛旨在建造出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优于传统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2019年10月,Google宣布一款执行特定计算任务的量子处理器已实现这种量子霸权。2019年12月6日,俄罗斯副总理马克西姆·阿基莫夫于索契举行的技术论坛上提出国家量子行动计划,拟5年内投资约7.9亿美元,打造一台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并希望在实用量子技术领域赶上其他国家。

华为首次曝光量子计算成果

2018年10月12日,华为公布了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量子计算模拟器HiQ云服务平台问世,平台包括HiQ量子计算模拟器与基于模拟器开发的HiQ量子编程框架两个部分,这是这家公司在量子计算基础研究层面迈出的第一步。 

百度推出百度量子平台

2020年9月15日,“百度世界2020”大会在线上召开,百度研究院量子计算研究所所长段润尧发布了百度量子平台,展示了百度用量脉+量桨+量易伏赋能新基建、追逐“人人皆可量子”的愿景。他介绍,“百度全新发布国内首个云原生量子计算平台量易伏,并全面升级量子脉冲云计算服务系统量脉和量子机器学习开发工具集量桨,通过构建以百度量子平台为核心的量子生态,开启量子时代的大门。”百度量子平台提供了连接顶层解决方案和底层硬件基础所需的大量软件工具以及接口,百度希望这一平台扮演量子计算时代操作系统的角色,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实现量子计算对行业的赋能。

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

2022年1月23日,中国首个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前身为国内首个以“量子计算”为主要特色的双创平台,目前正式升级为2.0版,更新为“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旨在将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打造成国内首个“经典-量子”协同的量子计算开发和应用示范平台,推进量子计算产业落地。

2022年4月18日,英特尔(Intel)近日宣布,该公司偕同来自荷兰台夫特理工大学,以及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共同创立的量子技术研究机构QuTech,由双方研究人员所组成的先进量子运算研究中心,在美国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的英特尔D1制造工厂,成功地首次大规模生产硅量子比特。

百度正式发布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

2022年8月25日,“量见未来”量子开发者大会上,百度正式对外发布其第一台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集量子硬件、量子软件、量子应用于一体,提供移动端、PC端、云端等在内的全平台使用方式。2023年1月5日,百度研究院发布2023年十大科技趋势预测,量子计算上榜。

1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

2023年5月16日,玻色量子发布了其自研的1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天工量子大脑”。据称,该机有100个计算量子比特,达到当时国际领先水平。它可以解决最多超过100个变量的数学问题,并具备完整的可编程能力。其求解速度超过经典算法100倍,且求解问题的计算复杂度越高,其量子优势越明显。

光子盒排布成阵列

2024年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发布新成果。他们将自主研发的“光子盒”排布成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物理学家创造出一种研究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新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

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

通过量子态的远程传输来构建量子网络是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要素。基于量子网络,可以实现广域量子密钥分发以及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构成未来“量子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在远距离分离的独立量子存储器间建立纠缠,主要挑战在于如何控制单光子相位。研究团队,首先通过超稳腔稳频来压制控制激光线宽,其次通过光锁相环来构建读写激光间的相位关联,最后通过远程分时相位比对来构建两节点间的相位关联。采用以上相位控制技术,并利用量子频率转换,该团队实现了相距十几千米远的量子存储器之间的纠缠。以此为基础,202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构建了国际上首个城域三节点量子纠缠网络。该网络可以在任意两个量子存储器节点间建立纠缠。

参考资料

中国科大在光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态空间维数提高百亿倍,玻色取样逼近里程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3-08-21

量子计算术语解释.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2023-07-14

量子计算:后摩尔时代计算能力提升的解决方案.人民论坛网.2023-07-14

“脆弱”的量子比特,如何成为量子计算“主心骨”.新华网.2023-07-14

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具有操作等效性 新发现有望推动更广泛的量子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2023-07-14

量子计算又达里程碑,“量子纠错”成色如何.新华每日电讯.2023-07-14

我国科学家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 大幅刷新世界纪录.新华网.2023-07-14

刷新世界纪录 我国量子计算研究取得新进展.西部网.2023-07-14

中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百家号.2024-05-16

我国提出的首个量子计算领域的国际标准项目已成功立项.北京交通大学物流标准化研究所.2023-07-14

一文看懂量子计算:原理、应用、行业现状...2021-12-28

IBM研究院院长:量子计算“大爆发”将在十年内到来.今日头条-澎湃新闻.2023-07-14

我国量子计算研究获重要进展:科学家领衔实现高性能单光子源.新华网.2023-07-14

龙桂鲁|量子计算机的研发进展与未来展望.今日头条.2021-12-28

量子计算可行性研究里程碑:新型物质相可使信息存储时间更长.齐鲁晚报.2022-07-21

锚定次时代数据生态,这家汽车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掷下重金.今日头条-界面新闻.2023-07-14

5000量子比特,D-Wave宣布“下一代量子计算平台”.中国科技网.2023-07-14

我国科学家首次展示量子模拟中非局域性作用.新华网.2023-07-14

俄加入全球量子计算战局.今日头条-光明网.2023-07-14

华为首次曝光量子计算成果.36kr.com.2021-12-28

百度世界2020开幕 百度量子计算为新基建增添动能.新浪财经.2023-07-14

我国首个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正式上线,推动全球普及应用 .澎湃新闻.2023-08-21

英特尔与荷兰量子机构制造首个大规模硅量子比特.澎湃新闻.2023-08-28

百度发布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百家号.2023-08-21

最新发布!2023十大科技趋势预测.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1

实现产业化应用!京企发布国内首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百家号.2023-08-28

【中国科学报】他们让光子跳出霍尔舞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