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赤坑镇

赤坑镇

赤坑镇是海丰县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它位于海丰县东南部,东北面与陆丰市隔东溪相望,西北面与陶河镇可塘镇毗邻,西南面与市城区东涌镇接壤,东南面与市城区田墘街道、大湖镇以羊岭山脉为界。赤坑镇的总面积为103.13平方千米,下辖1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共有57个自然村。根据2020年11月1日的数据,赤坑镇的常住人口为26316人。 赤坑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至清代,当时它属于海丰县金锡都。1950年,赤坑镇成为六区的一部分,而在1987年1月,它撤销了区级行政单位的地位,成为一个独立的镇。赤坑镇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而闻名,被誉为“戏剧之乡”,拥有两种稀有剧种,即正字戏和潮剧。全镇共有7个戏剧团,包括沙大正字戏剧团、石望玉春香剧团、石望鸿兴正字剧团、石望白字剧团、茅湖白字戏剧团、大化白字戏剧团和龙兴潮剧团等。 2017年,赤坑镇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4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工业总产值为8.9亿元,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1.43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为6.96亿元。农业总产值为4.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08亿元,同比增长6.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9亿元。 总的来说,赤坑镇是海丰县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拥有丰富的戏剧文化传统,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历史沿革

宋至清代,属海丰县金锡都。

民国时期属六区。

1949年10月解放。

1950年,建政属六区。

1957年,撤区划分为赤坑乡和沙港乡。

1958年,合并成立赤坑人民公社。

1964年,高大乡部分划出成立大湖人民公社,杨埔乡部分划出并人陶河人民公社,余为赤坑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社设区。

1987年1月,撤区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赤坑镇共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赤坑镇316乡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坑镇位于海丰县东南部,东北面隔东溪与陆丰市相望,西北面与陶河镇可塘镇毗邻,西南面与市城区东涌镇接壤,东南面与市城区田墘街道、大湖镇以羊牯岭山脉分界。  辖区总面积103.1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赤坑镇地势西高东低,西南部为突出的丘陵地带,东北部为低洼的咸潮田,南、北、西三面群山环抱,南部羊牯岭山脉(主峰海拔527.6米),中部是平原,全镇地形状似盆地。

气候

赤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人口民族

2017年末,赤坑镇常住人口35557人。 

2018年末,赤坑镇户籍人口72099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赤坑镇常住人口为26316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末,赤坑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得12.44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工业总产值达8.9亿元,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1.43亿元,规摸下工业6.96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4.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亿元,同比增长6.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9亿元。 

2017年末,赤坑镇辖区有企业175家,企业从业人员2996人。 

农业

2017年,赤坑镇水稻种植面积3118.2公顷,其中早稻1280公顷、晚稻1838.2公顷,平均亩产约410千克。 

工业

2017年末,赤坑镇辖区有工业企业16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 

2018年末,赤坑镇辖区有工业企业16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 

商贸

2018年末,赤坑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9家。 

乡镇发展

近年来,赤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本地实际,一心一意谋发展。公路、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长足发展,教育、文化、卫生、殡改、社会治安等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475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工业产值达到62400万元,增长28%;农业产值达到22350万元,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6530万元,增长30%,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增快,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荔枝种植、咸淡水养殖是赤坑镇的特色农业和亮点。目前,该镇以荔枝为主的水果基地达到3万亩,年产量在2500吨以上,产值近3000万元。拥有咸淡水养殖基地1.5万亩,年产值2500多万元。特别是去年来,赤坑镇党委、政府成功引进了汕尾市五丰水产公司罗非鱼养殖项目。该项目计划开发罗非鱼养殖面积1万亩,总投资5000多万元。首期开发面积2000多亩,投入资金2000万元,目前已正式投入生产。推进了赤坑镇养殖业向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发展。

赤坑镇是知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赤坑镇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带领全镇7万人民,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力度,开发咸水温泉等第三产业,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为把赤坑镇建设成为海丰县城区的后花园,实现赤坑的跨越式发展而奋斗!

交通

赤坑镇省道汕可公路、县道陶赤、赤大等公路穿越镇区。 

赤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完善。特别在构筑交通网络方面不遗余力。自2000年开展公路大会战以来,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省道大化通遮浪公路,南土、沙港、陶赤公路及21个村(居)委会通行政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4公里。今年,该镇公路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完成57个自然村路的水泥化建设,成为全县第一个全面通自然村路水泥化的大镇。

2015年年底,改造穿越镇区的可汕公路(省道241),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两边增加人行道。

赤坑镇所在地青坑圩距海丰县城27公里,距汕尾市区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距厦深铁路汕尾站约5公里,距离深圳—汕头高速公路埔边出口约10公里,省道汕可公路、县道陶赤、赤大等公路穿越镇区。水运经流冲河通东、西溪,进入红海湾碣石湾。 

社会

教育事业

2020年,赤坑镇有6所小学,分别是中心小学、沙港小学、赤花小学、南涂小学、岗头小学、大化小学。  2所初级中学,分别是沙港中学和南涂中学以及1所完全中学赤坑中学。 

治安管理

2016年,赤坑镇共出动4324人次,清查仓库、闲置房屋、养殖场等166处,化解初信初访18起,化解率100%;全镇共查处涉毒刑事案件8宗,抓获7人查处出吸毒案件35宗,抓获35人,其中强制戒毒23人,社区戒毒12人。 

文化

文物古迹

赤坑镇人文古迹主要有长庆寺(始建南宋宝裕二年)、孝节寺(清建)、大德妈祖庙(明建)、徐庐山夫妇合葬墓等。 

地名由来

赤坑,雅号青坑,大革命时期,该镇是赤卫队活动中心,为纪念赤卫队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故名赤坑镇。镇府驻青坑圩。1969年4月改名向阳人民公社,1979年复为今名。  

文化戏曲

赤坑镇有“戏剧之乡”的文化传统,正字戏、潮剧两种稀有剧种,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发展,全镇拥有7个戏剧团,即沙大正字戏剧团、石望玉春香剧团、石望鸿兴正字剧团、石望白字剧团、茅湖白字戏剧团、大化白字戏剧团、龙兴潮剧团等。 

旅游

长庆寺

长庆寺位于海丰县赤坑镇茅铺村南畔山麓与南涂族交界处,传说始建于南宋宝二年(1254年)。明代重建,初名“长明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修建,易名“长庆寺”,又称“新庵”;因前殿供奉汉代名医华佗,故俗称“华祖庵”。

人文古迹主要有长庆寺(始建南宋宝裕二年)、孝节寺(清建)、大德妈祖庙(明建)、徐庐山夫妇合葬墓等。 

参考资料

海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海丰县人民政府.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