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杨格
爱德华·杨格(Edward Young,1683—1765),又译作爱德华·杨,是一位杰出的英国诗人。他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丧妻、失女、亡婿的巨大悲痛,这段痛苦的经历促使他创作出了传世之作——长诗《夜思录》(全名《哀怨,或关于生、死、永生的夜思》),该作品完成于1742年至1745年间。
这首长达九卷且未押韵的诗作中,诗人通过夜间无法入眠的状态,深入思考了人生的变幻无常。诗中融合了对死亡的感伤情感以及关于生命与永恒的神学探讨,这种忧郁沉闷的情感基调催生了后来被称为“墓园诗派”的文学流派,而爱德华·杨格正是这一流派的开创者。
个人背景
爱德华·杨格的父亲同样名为爱德华·杨格,曾担任索尔兹伯里学院院长。爱德华·杨格本人出生于1681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教育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年轻时的他才华横溢,若放到现在,可能会在相亲节目中备受瞩目。
文学生涯
爱德华·杨格早期的作品包括《致兰斯多恩勋爵的信札》和《末日诗篇》以及一系列零散的诗歌。1717年,他在都柏林结识了沃顿公爵菲利普,并获得了他的赞助。1719年,他将自己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戏剧《Busiris》献给了沃顿公爵。沃顿公爵承诺给予他每年100英镑的年金,并一次性的资助他600英镑用于竞选赛伦塞斯特议会议员。尽管一度拒绝了牛津大学奥索尔斯学院的终身教职和其他终身年金机会,但不久之后,由于沃顿公爵未能兑现承诺,爱德华·杨格不得不在1740年提起诉讼,最终恢复了年金,但失去了600英镑的资助。
在1725至1728年间,爱德华·杨格发表了多首讽刺诗,这些作品大多是献给当时的一些权贵人士,并在1728年集结成了《名慕集》(Love of Fame, the Universal Passion)。这些诗歌受到了著名作家萨缪尔·约翰逊的高度赞扬,并使爱德华·杨格声名鹊起,据推测,他从中大约获得了3000英镑的收益,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然而,这笔资金仅足以偿还他的债务,因为他曾经在南海公司的股票投机中损失惨重。
1726年,他获得了罗伯特·沃波尔爵士每年200英镑的年金,但这并非终身资助。随着时代变迁,贵族对文人的资助逐渐变得不流行,但爱德华·杨格仍然不断寻求资助,无论是为了他的诗歌、戏剧还是宗教事业。不幸的是,无论在哪一方面,他都没有获得他认为应得的支持,因为他的赞助对象往往是即将衰败的贵族家庭。
1728年,爱德华·杨格的职业生涯迎来了转机,他成为了王室牧师,并在1730年获得了韦林大学和赫特福德大学的生活津贴。1731年,已届五十岁的他迎娶了名门闺秀伊丽莎白·李,她是李奇菲尔德伯爵的女儿。同年,他的继女嫁给了帕默斯顿侯爵的儿子亨利·邓博尔。尽管这位继女并非亲生,但爱德华·杨格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然而,幸福并未长久,1736年,他的女儿在法国去世,随后1740年,他的女婿和妻子也相继离世。在短短数年内,爱德华·杨格承受了巨大的悲痛,也正是在这种痛苦之中,他创作了那部流传至今的长诗《夜思录》。在这部长达万行的无韵诗中,他以“独白”形式,既使用辩解语气,又运用反省语气,向世俗之人洛兰佐传授信仰之道,鼓励他信仰雅威,行善积德。诗人认为生活充满了理性和智慧都无法解决的苦难,因此他转向宗教寻求安慰。诗中对死亡的感伤情绪与关于生命的哲学讨论相互交融,这种忧郁沉闷的氛围启发了后来出现的“墓园诗派”。
爱德华·杨格晚年享有了长寿,他活到了84岁,这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非常罕见的高龄。此外,他的名字也在德语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曾在1766年告诉他的妹妹:“我的英语是从米尔顿和亚瑟·杨格的诗歌中学来的。”在歌德的自传《诗与真》中,他也承认《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情感和主题受到过爱德华·杨格的影响。在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中,爱德华·杨格的名字迅速成为一个标志和崇拜的对象。
参考资料
立夏|如何飞向云端?古典文学中的爱情、信仰和“飞升”想象.澎湃新闻.2024-08-29
单亲爸爸猝死:爸爸,是世上最细腻深情的男人.搜狐网.2024-08-29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浪漫主义的诗人 画家威廉·布莱克【68】 .个人图书馆.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