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作霖
易作霖(1897年7月19日—1945年3月29日),号剑楼,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语言学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曾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语言学研究以及社会福利事业。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易作霖出生于南通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明过人,精通儒家经典。他曾就读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成为该校第十一届毕业生。
职业生涯
1920年,易作霖开始在上海中华书局担任编辑。随后,他在上海越南语专修学校任教,并参与了国语罗马字拼音的研究工作。他还曾任教于通州师范附属小学、江苏省盐城中学等地,并在南通县教育会、江苏省督学等多个职位上任职。此外,易作霖还积极参与了国民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反对与敌人合作,坚持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继续工作。
社会贡献
1930年,易作霖与其他同乡一起发起了通州贫儿院的建设,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他的努力不仅培养了一批人才,也改善了当地的教育环境。作为南通县视学和江苏省督学,易作霖以其严格的纪律和公正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在战乱时期,他以董事长兼校长的身份在苏北姜堰东乡重建崇敬中学,亲自拟定校训,并亲自授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由于长期的劳累,易作霖最终因病去世,享年47岁。
纪念活动
易作霖逝世后,南通市的地方名人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四项纪念建议,包括请求政府表彰他的功绩、恢复通州贫儿院并更名为剑楼贫儿院、修复墓地以及抚恤他的家人。
家庭生活
易作霖的父亲易爻,号谦六,是一位秀才,曾在通州水师营担任文书。他的母亲易王述严也曾是一名学生。易作霖有四个兄弟姐妹,分别是大哥易继唐、弟弟易鼎、姐姐易专和妹妹易末。1921年,易作霖与吴洁君结为夫妻,他们共育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学术成就
易作霖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他早期便投身于越南语统一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积极推动标准国语和注音字母的教学。他对汉语语法和语音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将中西方的学术思想融合起来。他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易作霖的主要作品包括《国音学讲义》,《国音读本》,《五声论》,《南通语音字母说明书》和《国语文法四讲》。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学术界广泛引用。
参考资料
一百年前编撰《国音读本》 易作霖心系南通教育探索慈善办学.江苏省情网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4-09-18
寺街里走出的南通籍中国语言学家.搜狐网.2024-09-18
國音學講義.豆瓣读书.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