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郡

吴郡

吴郡,中原地区古代郡名,其历史跨越了西汉唐朝的多个朝代。吴郡的治所最初位于相城区(今苏州市姑苏区),辖区包括现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的部分地区。吴郡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行政变更,其人口和辖区范围也随之变化。

建置沿革

汉代

吴郡所辖属县: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娄县(今江苏省昆山市),由拳(今浙江省嘉兴市) ,海盐(东汉在今平湖市),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按后汉书郡国志,吴郡有安县而无钱唐,但安县所在不明。比照汉书地理志,可能就是钱塘,此处从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册。

孙吴时期

吴郡是孙吴首都之一。建安初,孙策平定江东后领有该郡。郡治相城区(今苏州市),领吴、海盐、乌程、余杭、毗陵、丹徒、曲阿、由拳、钱唐、富春、阳羡、无锡、娄、永安、临水15县及海昌屯田都尉。汉末吴初左右置吴郡西部都尉,管辖吴郡西部的无锡、毗陵、武进、云阳4县;黄武四年(225年)分富阳区置建德、桐庐、新昌县、新城4县。黄武五年(226年)富春、钱唐、建德、桐庐、新昌、临水、新城7县移属东安郡,黄武七年(228年)郡废复归。黄龙三年(231年)由拳县改名禾兴县;废新城县(不知何时);吴郡西部都尉改称毗陵典农校尉(约赤乌年间),领毗陵、武进、云阳3县,废无锡县约在同时;禾兴县改名嘉兴县(242年)。宝鼎元年(266年),乌程、阳羡、余杭、临水、永安5县移属吴兴郡。吴末领吴、嘉兴、海盐、富春、娄、钱唐、建德、桐庐、新昌县、毗陵、武进、云阳12县及海昌屯田都尉

晋朝

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改新昌县为寿昌县。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之虞乡立海虞县。太康中,吴郡领十一县:吴、嘉兴市、海盐、盐官、钱唐、富春、桐庐县建德市寿昌、海虞、娄。太康十年(289年),封皇子司马晏为吴王,以丹杨、吴兴、吴三郡为国。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封司马岳为吴王,吴郡改为吴国。咸和二年(327年),徙封琅邪王司马昱司马曜,吴王司马岳为琅邪王,吴国成为琅邪国的支郡。咸和九年(334年),析桐庐县复置新城县。司马曜时,改富春县为富阳县。桓玄永始元年(403年),降琅邪王司马德文为石阳县开国公,改吴国为吴郡。元兴三年(404年),晋室匡复,改吴郡为吴国。义熙十四年(418年),琅邪王司马德文即皇帝位,国除,改吴国为吴郡。

南北朝

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年),改隶南徐州。次年复归扬州。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叛乱,攻占吴县,改吴郡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年)二月,复改吴州为吴郡。陈后主祯明元年(隋开皇七年,587年),析扬州地置吴州,治吴县,吴郡隶属吴州。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

隋唐时期

杨坚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苏州为吴郡,吴郡领五县:吴、昆山市常熟市乌程、长城。李渊武德四年(621年),平李子通,改吴郡为苏州。李隆基天宝(742年),改苏州为吴郡,吴郡领六县:吴、嘉兴市、昆山、常熟、长洲、海盐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吴郡为苏州。

人口

东汉时期,吴郡人口达七十万七百八十二。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各地人口大大减少。南北朝时期,吴郡人口共四十余万,是南梁人口最多的郡之一。唐朝天宝元年(742年),苏州市(吴郡)人口共六十三万二千六百五十。刘志永寿二年(156年),吴郡有164164户,700782口。司马炎太康三年(282年),吴郡有25000户。刘骏大明八年(464年),吴郡有50488户,424812口。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吴郡有18377户。李隆基天宝十三载(754年),吴郡有76421户,632655口。

社会文化

吴郡是吴国四姓(吴郡四姓)的故乡。在孙吴时期,这四姓是孙权统治的重要支柱。吴郡和淮泗地区的大族一起,构成了东吴政权的主要力量。陆云晋朝时曾描述吴郡为一个文化和政治上先进的地区,与中原地区齐名。在三国时期,吴郡是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来源地,有28人被记录在《三国志》中。在汉朝,吴郡以经济繁荣而闻名。曹植曾写过一篇关于吴郡的赋,描述了其农业的繁荣。陈寿的《三国志》也记载了吴郡商业的繁荣。在东吴时期,政府在吴郡设立了军事种植园,为边境防御提供后勤支持。五胡乱华后,北方的贵族和士族大量南迁,但吴郡四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导地位并未受到威胁。

行政长官

吴郡太守(129年—289年)

萧永,或名冰,兰陵人,东汉时在任。曹鼎曹休祖父,沛国谯人,东汉时在任。徐参,东汉时在任。陈瑀,下邳淮浦人,刘协永汉元年(189年)除,不之官。朱治,丹杨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由孙策任命。许贡,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任。盛宪,字孝章,汉献帝时为孙权所害。太史享,字元复,东莱黄人,吴大帝时在任。吴勖,吴郡吴人,吴大帝时在任。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孙休时出任,孙皓时离任。殷祐,字庆元县,吴郡云阳人,司马炎时在任。胡冲,汝南固始人,晋武帝时在任。

吴国内史(301年—399年)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司马炽永嘉元年(307年)除,不就,后就任。沈充,吴兴武康人,晋朝时在任。邓攸司马睿太兴二年(319年)在任。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晋元帝时在任。张茂,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遇害。朱腾,沛郡沛人,东晋时在任。张镇庾冰,字季坚,颍川鄢陵人,晋明帝时出任,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弃官而逃,后还郡。蔡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到三年(328年)在任。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出任。颜含,字弘都,颍川临颍人,晋成帝时在任。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晋成帝咸康二年(336年)离任。王恬,字敬豫,琅邪临沂人,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在任。庾希,字始彦,颍川鄢陵人,晋朝时在任。荀羡,字令则,颍川临颍人,东晋时在任。王荟,字敬文,琅邪临沂人,东晋时在任。王劭,字敬伦,琅邪临沂人,东晋时在任。王洽,字敬和,琅邪临沂人,东晋时在任。庾希,字始彦,颍川鄢陵人,东晋时在任。王侃,琅邪临沂人,东晋时在任。虞谷,会稽余姚人,东晋时在任。乐谟,字张弘范,南阳淯阳人,东晋时在任。刁彝,字大伦,勃海饶安人,司马曜宁康元年(373年)离任。江灌,字道群,圉镇镇人,晋孝武帝时在任。司马恬,字元愉,谯敬王,河内温人,晋孝武帝时在任。何澄,字季玄,庐江灊人,晋孝武帝时在任。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晋孝武帝时在任。王默,琅邪临沂人,东晋时在任。司马允之,河内温人,司马德宗隆安初在任。虞啸父,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离任。王𫖮,琅邪临沂人,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受王恭之命假。

吴郡太守(403年—404年)

张敞,孙吴吴人,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由太守改称。

吴国内史(404年—418年)

张敞,吴国吴人,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由太守改称。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晋安帝义熙初在任。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晋安帝义熙初在任。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司马德宗义熙七年(411年)出任。王弘,字休元,琅邪临沂人,晋安帝义熙十一年(415年)离任。袁湛,字士深,陈郡阳夏人,晋安帝义熙十一年(415年)到十二年(416年)在任。

吴郡太守(418年—549年)

孟𫖮,字彦重,平昌安丘人,晋末宋初在任。殷淳,字粹远,陈郡长平人,宋武帝时在任。江夷,字茂远,济阳考城人,刘义符景平元年(422年)在任。徐佩之,东海郯人,刘义隆元嘉三年(426年)离任。谢述,字景先,陈郡阳夏人,宋文帝时除,以疾不之官。何叔度,庐江灊人,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卒官。陆仲元,吴郡吴人,宋文帝时在任。庾登之,字元龙,颍川鄢陵人,宋文帝时在任。丘渊之,字思玄,吴兴乌程人,宋文帝时在任。刘式之,字延叔,东莞莒人,宋文帝时在任。刘斌,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31年)伏诛。刘损,字闵子,沛郡萧人,宋文帝时在任。羊玄保,太山南城人,宋文帝时在任。袁洵,陈郡阳夏人,刘义隆元嘉三十年(453年)离任。王慈,字伯宝,琅邪临沂人,刘骏时在任。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出任,大明元年(457年)免官。王翼之,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年)在任。王昙生,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在任。刘子鸾,字孝羽,襄阳王,彭城人,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到五年(461年)在任。刘子仁,字孝和,永嘉王,彭城人,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到六年(462年)在任。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年)除,不之官。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人,刘骏大明八年(464年)离任。蔡兴宗,济阳考城人,刘子业大明八年(464年)除,不之官。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宋前废帝大明八年(464年)出任,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正月举兵反。张永,字景云,吴郡吴人,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在任。萧子恪,字景冲,兰陵人,刘彧时在任。萧子操,兰陵县人,宋明帝时在任。蔡夤,萧宝融中兴元年(501年)弃郡投奔萧衍

吴郡太守(550年—588年)

萧大临,字仁宣,南海王,兰陵人,萧纲大宝元年(550年)出任,二年(551年)遇害于郡。张彪,萧绎承圣元年(552年)在任。裴忌,字无畏,河东闻喜人,萧方智绍泰二年(556年)到陈霸先永定元年(557年)在任。沈君理,字仲伦,吴兴武康人,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到三年(559年)在任。陈伯山,字静之,鄱阳王,吴兴长城人,陈蒨天嘉二年(561年)十二月离任。陈伯恭,字肃之,刘子勋,吴兴长城人,陈文帝天康元年(566年)到陈顼太建元年(569年)七月在任。陈叔坚,字子成,长沙王,吴兴长城人,陈宣帝时在任。袁宪,字德章,陈郡阳夏人,陈宣帝时在任。陈伯智,字策之,永阳王,吴兴长城人,吴末时在任。

吴郡太守(742年—758年)

刘微,字可大,河南人,李隆基时在任。张愿,唐玄宗时在任。毕抗,东平县人,唐玄宗时在任。郑长裕(743年)。林洋(750年)。赵居贞,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在任。岑轲(天宝年间)。萧谊(天宝年间)。封某(天宝年间)。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人,李亨至德元载(756年)除,未之郡。崔巽(756年)。李希言(756年—758年)。

重要事件

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四月甲寅,甘露降吴国钱唐县右乡康巷之柳树。同年五月癸酉,白獐见吴国吴县,内史虞潭获以献。同月,大天鹅见吴国钱塘县,内史虞潭以献。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十二月,孙吴内史王恬上言,木连理生吴县沙里。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八月,白獐见吴国吴县西界包山,获以献。司马奕太和六年(371年),吴国发大水,稻稼荡没,黎庶饥馑。司马曜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五月癸卯,白乌见吴国,获以献。司马德宗元兴元年(402年),吴郡大饥,人相食,户口减半。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六月丁酉,白乌见吴郡娄县,知府孟𫖮以献。刘义隆元嘉十一年(434年)六月乙巳,吴郡海盐王说获白乌,扬州市刺史彭城王刘义康以献。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吴郡嘉兴盐官县杂草稻自生三十许种,扬州刺史始兴县王刘濬以闻。刘骏大明二年(458年),白燕产吴郡城内,知府王翼之以献。

参考资料

溯源浙江 问道钱塘.浙江日报.2024-03-26

【老年电大•乐学堂】浙江地名与文化(十):绍兴地名溯源.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

【转载】“二陆”究竟是不是小昆山人?.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