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鼻烟

鼻烟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鼻烟是发酵烟叶粉末调香而成,以鼻吸用的无烟烟草制品。中国清代将鼻烟风味类型总结为酸、膻、豆、糊、甜五种。白鼻烟是一种特殊的鼻烟类型,特指无烟草成分的鼻烟。

鼻烟的传播,美国学者海曼在1962年出版的《烟草与美洲人》一书中提到,16世纪初西班牙修道士帕尼跟随哥伦布第二次探险来到美洲,目睹了印第安人吸食鼻烟的过程,回到欧洲后,向欧洲人介绍了鼻烟,并且通过海员、传教士等的推介很快在欧洲流传开来,各阶层纷纷以吸闻鼻烟为时尚。

鼻烟有醒脑提神、驱秽避疫,有驱寒冷、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缓解疲劳等功效。

历史沿革

起源

据文献记载,鼻烟主要产自意大利,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传入中国。清雍正帝根据鼻烟是用鼻子来闻的特点,将其命名为“鼻烟”。据传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有大臣将鼻烟进献给他,康熙用了感觉很好,此后逐渐流传开来。到了雍正年间,意大利人来华进献的贡品大多为鼻烟,深得皇帝喜欢。鼻烟传入宫中后,随着皇帝赏赐给大臣们鼻烟以及鼻烟壶,开始向上层社会流入。早期的鼻烟价格昂贵,只有上层社会才用得起。当时流传一句话,“黄金易得,鼻烟难求”,一般百姓只闻其名无缘见其物。清末民初,北京鼻烟铺很多,鼻烟开始在社会上普及起来。

明清时期,烟草的吸食方式主要有旱烟、水烟、鼻烟三种,旱烟是最早、也是明清时期最流行的吸食方式,吸食旱烟相比水烟、鼻烟而言,要经济、简便得多。在清代,水烟是仅次于旱烟的吸食方式,其吸食人群以中上层社会人士和老人、妇女居多。而鼻烟的吸食要显得幽雅、斯文一些,但由于价格高昂,在传入中国之初,吸食人群以宫廷、政府官员、贵族和富商等上层社会人士为主,到康熙中叶之后才逐渐扩展开来。随着鼻烟的流行,鼻烟文化也开始出现并日渐发展。

到了清末,使用鼻烟的习惯已经衰落直到民国初年,除了一些少数民族之外,鼻烟已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去了。鼻烟产自欧洲,而随着外国的鼻烟制品的日益减少,导致鼻烟贸易衰落,鼻烟的货源几乎断绝,因此催生了中国本土化制造。但由于始终没有掌握配方,国内制造的鼻烟质量比较差,流于一般的烟草制品。另外,此时的罂粟贸易已占据了上风,所以鼻烟的减少可能与成本高而获利少有关。鼻烟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已经在清代末年逐渐消失了。

传播

明初期,原产于菲律宾的烟草曾进贡我国,因吸闻烟草可醉人,在我国的福建省等地已有种植。清代赵之谦(1829-1884)的《勇庐闲诘》一书是对鼻烟的专著,其中有:“自意大里亚(意大利的史称)通中国,中国始尚鼻烟,三百年来,灵异竞出,其品在吕宋淡巴孟加腊波毕之上。” 

鼻烟传入中国有400多年的历史。明万历九年(158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携带鼻烟、自鸣钟、万国图(世界地图)等贡礼,从广东省入境,一路北上传教,途经各省,将自己带来的鼻烟陆续分给各地官员;最珍贵的鼻烟,进贡给皇帝。万历皇帝闻过鼻烟后觉得神清气爽,便爱不释手,对利玛窦大加赞赏。清赵之谦的《勇庐闲诘》这样记载:“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明万历九年,利玛窦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裹为小囊藏鼻烟壶。” 

鼻烟刚进入中国时的名字叫“士拿乎”,即鼻烟英语“Snuff“的音译。《勇庐闲诘》载:“鼻烟西洋语,旧译为布露辉卢,今英吉利语译为科伦士拿乎。” 鼻烟的称呼始于清雍正年间,是雍正帝根据这个东西的使用方法是用鼻子闻,便依照使用方法起了这个名字,由此“鼻烟”的名称是自清代才开始有的。鼻烟传入宫中后,随着皇帝赏赐给大臣们鼻烟,此后开始向上层社会流入。早年鼻烟绝大部分是欧洲生产,以德国最多,所以价格十分昂贵。

闻鼻烟最盛行是在清雍正和明嘉靖年代,基本是皇家和达官贵人所享用,一般百姓是用不起的。直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五口通商后,广州市一些商行利用国产的烟叶原料仿制进口鼻烟后,才有老百姓加入闻鼻烟的行列。

在文献资料统计中,多认为最早吸闻鼻烟的是美洲原住民。烟草和玉米、西红柿、土豆、巧克力并列为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发明,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明代弘治五年(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后才使美洲的烟草逐渐流传至全世界。在1935年于纽约出版的《鼻烟和鼻烟壶的历史》中提到,1492年10月12日,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到达萨尔瓦多,当地的印第安人赠给他珍贵的礼物则是金黄色的烟叶。在当时自然环境中印第安人经常徒步或者坐着牛车跋涉迁徙,生活动荡而且艰苦,而闻烟草不仅能战胜疲劳和饥渴,还可以用它医治创伤和疾病。烟草则成了他们珍贵的物资。1503年,西班牙修道士帕尼跟随哥伦布第二次探险来到美洲,发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奇特习俗——吸闻鼻烟。鼻烟以美式湿鼻烟(US和瑞典式鼻烟(Swedish-StyleSnu为代表。它们主要是在配方、含水量及外观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并分别流行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简介

鼻烟也称作“闻药”,是一种中医闻香治病的外治法,通过鼻腔吸闻,使该药物入于体内,透肌,入脏腑。作用在口鼻、肌肤、经络等穴位,发挥治疗、防病作用,达到调整肌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功效。清时期的王士祯(1634-1711)的《香祖笔记》之七有载:“吕宋国所产烟草本名淡巴菰,又名金丝薰,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辟疫之功。闻药的组成是以芳香类药物为主成分,多见散剂。我国的传统医学的闻药还有耳闻、脐闻、阴闻等。[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卷二·火部》鼻烟,有载:“烟有多品,总以洋烟为最,取其滋润不烈,所以为佳。通关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辟疫尤验。” 并引证《常中丞笔记》的具体介绍:“鼻烟,或冒风寒,或受秽气,以少许引之取嚏,则邪秽疏散,积满亦解。” 

分类

鼻烟种类很多,因原材料的使用不同,颜色也不相同,鼻烟粉末有灰黄色、黑紫色、黄褐色、石色等相应不同的颜色。早期的烟味分为五种:膻、糊、酸、豆、甜。鼻烟进入我国后,流传过的鼻烟分为三种:洋烟、闻药和中国鼻烟。鼻烟的粗细度、湿润度、色泽、刺激程度及香味,根据治疗需要,制作出多种多样的鼻烟。据统计,当今世界上的鼻烟已达1000多种,主要风味有烟草、薄荷、干果、浆果、花、草药、咖啡、酒香、木香、泥土、皮革、麝香、龙涎香等。

鼻烟类型也逐渐演变,现有干鼻烟和湿鼻烟两大种类。干鼻烟中为有烟草成分的有色鼻烟,而呈白色鼻烟为无烟草成分的湿鼻烟。根据鼻烟里面含有烟草成分与否,可以分成含烟草成分的黑鼻烟和无烟草成分的白鼻烟。

制作

欧洲制作

美洲美洲原住民有一种奇特的习俗—吸闻鼻烟。鼻烟是通过一根细管,一端放在烟末上,另一端放在鼻孔前。在吸闻中,还时常拔出细管,清洗干净。由于墨西哥和巴西都盛产烟叶,所以墨西哥和巴西的印第安人也有吸闻鼻烟的习惯。后来,葡萄牙殖民者到了美洲,他们发现巴西的印第安人用最优质的烟草制成鼻烟,而较粗糙的烟草则用来制造雪茄。在巴西,有专业的鼻烟磨坊,将优质烟末掺合玫瑰花等,制成当时世界上最优质的鼻烟。印第安人还以玫瑰树制成研钵和研杵,把优质烟草捣成碎末,并附加香草植物的碎叶,制成气味芬芳的鼻烟。鼻烟时常是热的,用骨制细管的下端插进鼻烟中,而以上端放上鼻孔前吸闻,以承受芳香的气味。这些玫瑰木的研钵、研杵以及吸闻鼻烟的骨制细管,都是装饰优美的手工艺品。奥托玛克斯(Otomacs)部族的美洲原住民采集烟草、含羞草的枝梗切割成碎末,并将其弄湿,使之发酵,然后混合木薯淀粉制成鼻烟,放在盘里,用右手持叉(骨制,多为鸟形)盛起,将鼻烟放在鼻前吸闻。有的鼻烟还掺合多枝柽柳、红色硬木(partridge)、中国红豆杉(yew)、漆树等树皮、麝香、树胶等碎末。特别是印第安人用动物的骨、角以及皮革、树皮等制成的美丽的鼻烟壶(盒)。

中国制作

鼻烟原料主要是晒烟。最初用自来红(蟾蜍头)的烟面加入一些黄羊粪灰即可。蒙原羚吃的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其粪对一些疾病能起治疗作用。也有将烟叶研成末,杂以芳香类物质配制而成。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品第的划分注重色、香、味俱全。后来,鼻烟的制作方法也更加科学。通常将烟叶晒干,粉碎过筛后所得的粉末即为初制品,再将初制品以蒸气熏制并加兑香料搅拌均匀,以小包或小瓶分装便为鼻烟成品。一般采用密封较严的容器保管,不致发生霉变。储存一年多的鼻烟,香味更加醇厚浓郁。旧时传说以深绿色为上,鸭头绿次之。然鼻烟又以数十年陈久者为佳品,故多年陈化后一般呈深紫近墨色或微黄色。

主要产地

清朝鼻烟的产地主要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四川省等。

各地鼻烟

各地生活生产的鼻烟味道不同,上海烟类似国外烟,主要用洋酒和香料浸泡入味。天津生产的鼻烟适合高原游牧民的口味,以烟香,花香为主,多销往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蒙古等地。

法国的鼻烟一般采用烟草、盐、碳酸钠、红葡萄酒、奶油、果葡糖浆、罗望子树的果汁等原料,有的鼻烟还掺入红柳、红色硬木、紫杉、漆树等树皮和麝香、树胶等碎末。

相关作用

闻鼻烟是呼吸其芬芳之气,借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有驱寒冷、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缓解疲劳等功效。民间老百姓佩戴鼻烟是为了避瘟。到了清代后期,宫廷中的医生常以鼻烟治疗鼻病和瘟疫。鼻烟作为一种文化,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而且通过嗅觉治疗疾病的方法仍在民间流行,这就是中医外治法中的鼻嗅疗法。

不同品尝方法

美洲印第安人吸闻鼻烟是通过一根细管,一端放在烟末上,而另一端放在鼻孔处吸闻。墨西哥和巴西都是盛产烟叶的地方,所以当地的印第安人都有吸闻鼻烟的习惯。

巴西的印第安人会用最优质的烟草制成鼻烟,而用较粗糙的烟草制成雪茄。他们有专业的鼻烟磨坊,将优质烟草末掺合玫瑰花等,制成当时世界上最优质鼻烟。而玫瑰木则可以制成研钵和研杵等工具用来研磨烟草,并加入香草植物的碎叶,制成气味芬芳的鼻烟。

十九世纪,蒙古族也已经流行起吸闻鼻烟的习俗。外出时,他们将鼻烟壶带在腰上。当有客人来家里拜访时,主人必须用双手递上鼻烟壶给客人,而客人也必须用双手(或右手)接过主人的鼻烟壶,倒出少许鼻烟,放在鼻子上吸闻几分钟,或者将壶塞掀开少许在鼻上吸闻,再用双手将鼻烟壶归还给尊敬的主人。再吸闻鼻烟时,大家互致问候和敬意,例如:身体健康状况等。鼻烟壶已经成为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十九世纪英国伦敦研究蒙古族生活文化的著名学者吉尔摩尔说:“蒙古族人民没有我们西方国家握手互致问候的习俗,而是以吸闻鼻烟这一独特的风俗习惯来表达相互的友谊和尊敬。”还提到蒙古族的喇嘛是禁止抽旱烟的,但是却可以吸闻鼻烟,在北京,寺庙里的蒙古族僧侣会受到皇帝的接见,他们也会将鼻烟壶带到京师作为珍贵的礼物献给皇帝。直到二十世纪初蒙古族人还有吸闻鼻烟的习惯,它不仅代表着友谊和尊重,也是礼仪中的信物以及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鼻烟危害

1761年,英国医生约翰·希尔就发现吸食鼻烟者更易罹患鼻部肿瘤。

相关成品

鼻烟壶

鼻烟进口到中国,基本都是大的玻璃瓶包装,大的是两斤装,小包装是半斤一瓶的。来到中国经营时,为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和便于随身携带,便分装成各种小包装销售。最早的包装是鼻烟盒,这种最原始的包装虽便于携带,但不便于使用,经常是在打开包装时,烟粉末会撒出来,或被风吹散,最严重的是鼻烟盒打开后会容易散味,这便是盒包装的缺陷。《红楼梦》第52回里,晴雯头疼时,“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闻些。“这里所提及的鼻烟便是盒包装时期。因鼻烟盒有众多不便,市场上相继出现了口小肚大的鼻烟壶,口小的益处是鼻烟散味小,也不易被风吹散。一般利用盛中药面的玻璃小药瓶,也是初期的鼻烟壶,此便是鼻烟壶的启蒙和由来。

鼻烟盒

嗅闻鼻烟这种吸烟方式源自于美洲原住民,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将发现于美洲地区的烟草制品引入了欧洲。随着欧洲地区皇室贵族之间密切的社交往来,鼻烟也迅速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成为欧洲贵族阶级的时尚潮流。伴随着鼻烟的普及,一种盛放鼻烟的小方盒也开始在欧洲的皇室贵族之间流行了起来。这种容器方便随身携带,还能防止烟草中的水分蒸发,使烟草保持新鲜,这就是早期的鼻烟盒。

相关传说

鼻烟本不是我国本土特产,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其起源至今没有具体的资料可证。相传16世纪中叶,有个欧洲烟草商人因经营不善,造成大量烟草积压在库,时间久之则发霉变质。因对烟草嗅觉敏锐,他忽闻到霉变烟草散发出一种特殊味道,感觉这个味道很诱人。闻后突发奇想:“将这个新奇味道的烟草推向市场是怎样?”后将发霉、发酵的烟草碾成极细粉末投放市场,没想到销售很好,商人还发了大财。之后,这种鼻子闻的烟草便逐渐风靡了全球。

乾隆,闻鼻炎风行一时,茶叶上下皆嗜鼻烟。从高贵的帝王到最下层的平民。不可一日缺其事。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烟。”及品鼻烟的价格很高,有一两黄金不换一两飞烟之说。

早期传入中国的鼻烟多为德国西班牙法国泰国产制的,其中以德国商人运来的数量居多。当时,传入的鼻烟十分稀少,只是作为士大夫和达官显贵的一种雅好,并当做贵重礼品馈赠亲友,一般百姓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甚至有“黄金易得,高尚鼻烟难求”之说法。

参考资料

曾经的“时尚单品”鼻烟壶,是如何盛行后没落的?.北京纪事杂志社.2024-01-14

【益德成】鼻烟和它的前世今生.祥瑞百年.2024-01-14

【博古通今】鼻烟(一).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2024-01-14

包头旅蒙商:消失了的商业帝国.包头新闻.2024-01-14

过去的“闻药”——鼻烟.中医药文化杂志.2024-01-14

【博古通今】鼻烟(二).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2024-01-14

【博古通今】蒙古人吸闻鼻烟的习俗.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2024-01-14

吸烟危害健康.新长泰微新闻.2024-01-14

珍宝丨小小“盒子”也能“旅游”?——揭秘鼻烟盒的“东方之旅”.山东博物馆.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