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凤里庵

凤里庵

凤里庵位于今凤里宽仁社区,始建于隋朝,是香客行香礼佛的必经之道。

传说

相传隋代此处有一风穴,故名凤里,后建凤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对石狮,名为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标记,久之遂成惯称。自唐朝以来,石狮是南安县、晋江县境地。

凤里庵。隋代至今的千年史话,始终在传达一个讯息:凤里庵是石狮繁荣商业的最早见证。

凤里庵又称观音亭或石狮亭,坐落在今凤里宽仁社区。今时今日的凤里庵还尚存清代竖立的石碑,碑文记载,凤里庵始建于隋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隋朝之前,此地尚为荒芜,仅有一条由永宁沿海盐场通往泉州市的大路在庵前经过。据地方文史专家考据,当时人们常约定以庵前石狮子为标记碰头聚会,由于紧挨着城隍庙,凤里庵也成了香客行香礼佛的必经之道。《西方杂志》也记载,时有石狮子,外来商人在此贸易。

别称

凤里庵,又称观音亭,建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8年),历经九度重修,现有拜亭、前殿、中殿、方丈室、知客室、斋堂、花苑等。亭前一尊隋朝流传下来的石狮子,为石狮发祥圣物。附近地带,也称为“观音亭下”。

陈棨仁与凤里庵

陈仁,字铁香,一字戟门,福建晋江人。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年)生。其父陈大源,字雨春,擅经商,家颇殷

富,又通书史,延聘名师教授诸子。陈棨仁兄弟10人,雁行第三而居长,四弟陈棨仪字仪门,五弟陈棨伦字剑门,均学有所成,科举连第,昆仲同榜,一门显达,时人传为佳话。

陈棨仁随父迁居县城三朝铺象峰巷。自幼天资聪颖,曾有神童之誉,年十五即中秀才,弱冠拜名宦陈庆镛为师。陈庆学有渊源,陈棨仁师承其治学之道,上溯诸子百家、汉儒经学,旁及文字训、考据以及金属之学,且工于篆(至今永宁镇观音亭中,尚留其书题之篆刻)。

同治六年(1867年),陈棨仁乡试中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改任刑部主事。光绪初,募赈直隶水灾,拯救无数饥民。同时,为台湾防御之事陈言献策,朝论嘉评,当道叙其劳绩,授中宪大夫并花知府衔。然陈棨仁倦于宦海浮沉,辞官回乡。先后于泉、漳两府及厦门市等地主持书院,讲学授徒30余年,门生遍及闽南地区各地。金门县、台湾亦有不少士子倾慕其名,不畏风涛,来投其门下。

陈棨仁于讲学之外,举凡有益乡里之事,皆见义勇为。如管理义仓及监督城工、总理乡团等,皆身体力行。晚年,出任泉州府官立中学堂总办之职。陈棨仁卒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初四日,葬泉州新田之万安山,太傅陈宝琛亲为撰写墓志铭。

陈棨仁为文雅丽而宏赡,卓识独具,为学者所称道。同治初(1862~1863年),与黄南、龚咏樵等人,同倡组建“桐阴吟社”,与泉州市文人作联咏雅会,刊《桐阴吟社甲乙编诗集》于世。

陈棨仁素嗜金石,其竭毕生心血之力作《闽中金石录》共15卷,为省内金石学之权威著作,收录自古代至宋朝泉郡诸山摩崖石刻及古代钟、鼎、铭器甚详,为治金石学者的必备著作。书成未梓,民国24年(1935年)方由中华书局出版。

陈棨仁平生著作甚多,大多散失,于今行世者仅《温陵诗记》、《温陵文字》、《藤花吟馆诗钞》、《闽中金石录》4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