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中
尤中(1927年4月14日—2021年7月12日),男,宣威市人,中国民族史硕士,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民族史博士研究生导师。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尤中教授秉承其深厚的学术传统,一生致力于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研究范围及于地方史、地方沿革史、云南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等领域,其中尤以民族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成就斐然,成为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之巨擘。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讲有《少数民族文学》等课程。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批准为中国民族史博士研究生导师。在1983年至2000年间,共培养了二十多名硕士、十四名博士,并指导了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生多人。
人物简介
尤中,1927年4月14日出生于宣威市,2021年7月12日逝世。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
任职经历
尤中曾任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史教研室副主任、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所长,兼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国百越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云南省志》副总、云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历史地理》《中华一统丛书》编委,云南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常委。
论文专著
尤中教授自1954年执教以来,一直从事中国民族史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出版专著十三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共计三百余万字。参与编著四部,包括《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等。此外,还公开出版了《尤中文集》《尤中诗文选集》《西南民族史论集》《焚古通纪浅述校注》等。主编的书刊有《西南民族历史研究集刊》《西南古籍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国民族史研究》。
所获荣誉
1987年,尤中被云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5年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同时获云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硕士生教材之一《中国西南民族史》,1989年获云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博士生教材之一《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1992年获云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
尤中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研究范围及于地方史、地方沿革史、云南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等领域。
媒体评价
尤中——史笔书尽往古事留得宁静和淡泊。"七十余年勤学业,文林跋涉未停歇,史笔书尽往古事,留得宁静和淡泊。"这是2005年3月25日,尤中自叙的一首诗,藉以表达其耗时51年之久的心血之作《中华民族发展史》完稿时的心情。这部460多万字的著作预计于当年9月公开出版发行。
尤老已79岁高龄,仍精神铄,思路清晰。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并留校任教的尤中开始讲授云南民族史。本来,他的教学和科研方向只是云南民族史,但胡适的一句话"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给了他启迪和思考。他认为,如果只局限在云南省这个地域范围内的研究,不可能把云南民族史讲清楚,因为云南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与全国各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历史发展不可分割,所以尤中就下决心要建造一座自己的金字塔。
几十年如一日,尤中始终坚持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在对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有深刻了解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他先后写出了《云南民族史》《中国西南民族史》等8部著作,这些著作都以严谨的文风、独到的见解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其中,《云南民族史》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西南民族史》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而即将公开发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则被列入云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得到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金资助。人民出版社将此书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但被云南出版集团晨光出版社捷足先登,并成立编委会,倾力打造此书。有评价说"过去出版的各种中国民族专著,实际上都是讲述中国少数民族史,并不包括汉族在内。《中华民族发展史》则是阐述以汉族为主体的各兄弟民族的共同发展史,这在国内史学界实属首创,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一部完整的、真实的中华民族史。
"秉笔直书,是历史学传统,也是尤中的做人原则。他在中华民族史的园地里辛勤耕耘,辛勤教学。从1983年至今,已培养了20多硕士生、14名博士生。今年是尤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60周年,"认认真真教了一辈子书、吃了半个世纪粉笔灰、写出了8部教材的教书匠。"这就是尤中对自己的总结。
特别提及
尤中教授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他是为数不多的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一书收录的中国民族史学者之一,这一荣誉反映了他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链接
尤中,中国民族史博导,曾任云大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所长、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长等职,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光荣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了《尤中诗文选集》《西南民族史论集》等书。
—— 沙青《云南日报》2006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