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一本图书。
内容提要
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严重弊端,而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倾向,更是高规格人才成长的严重障碍。近年来,一批高校为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并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举办课外人文社会科学讲座,邀请大批学者、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讲演,吸引了数以十万计人次的大学生听众,形成全国报刊争相报道的“大学校园人文现象”。
本书汇集受到学生欢迎的人文讲座讲演录。主要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50所参加国家教委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高校师生提供。
第一卷收入50位国内外讲演者的讲演稿。主题涉及大学与人才,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思潮,文学与艺术,哲学与科学,经济与社会等方面。
编辑推荐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以人文为主体,覆盖众多学科,对于当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很有帮助。因为它体现了众多学科相互渗透、整合的新趋向,也提供了许多颇为珍惜的新思想、新信息。由于主讲人来自全国各地,既有儒雅渊博的老年学者,又有思想敏锐、勇于革新的中青年俊才,各抒己见,精华纷呈,为营造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提供了良好的精神资源。
目录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代序)
大学与人才
杨叔子:传统文化·人文底蕴·大学教育
杨振宁:我的治学经历与体会
周之良:世纪之交话人才
刘献君:选择与人生
张鸿庆:学习与创造
徐葆耕:走出“半人时代”
……
中国与世界
任继愈:文化与交流
田长霖:世界的大趋势
陈平:文化的差异与经济的竞争
……
传统与现代
章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的近代意义
袁伟时: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
文化与思潮
樊星:五四情结
戴锦华:狂欢节的纸屑
张弘:再回首:’95人文精神热潮
……
文学与艺术
曾卓:新诗漫谈
成文山:我的文学阅读与欣赏
……
哲学与科学
涂又光:论人文精神
张世英:通古今之变
……
经济与社会
蒋德海:契约意识与法治文明
……
附录
后记
书摘
书摘
德意志大学与德意志现代化
[在华中科技大学讲演]
德国的大学对德国的崛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自从1810年德意志人创办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洪堡大学以来,德国的教育现代化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也成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样板。
一、建立现代化大学的原因
18世纪晚期的德意志大学教育在欧洲是非常落后的。狂突进运动的著名人物莱辛曾尖锐地指出:“德意志的大学只是些经院哲学式的神学院,它们正在行会精神、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中,在普遍的僵化和经院哲学的败落中沉沦。”唯一一所稍具现代性的哈勒大学,也在19世纪初被法国占领者撤除了,因为拿破仑·波拿巴知道,征服一个民族最成功的方法就是首先打击它的知识分子。
然而,正是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的冲击推动了德意志的改革运动。欧洲所有的民族生存下去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要想生存就必须保持效率和竞争能力,必须进行民族的自我更新。改革家冯,哈登堡首相指出:“所有的国家都必须使自己强制性地接受这个时代的新原则,否则就死路一条。”这样,德意志内部正在形成的现代化意志动员起来了,从而也使得这个德意志分裂的世界中最大邦国之一——普鲁士王国,成为了这场大改革的中心。
1807年的《堤尔西特和约》剥夺了普鲁士一半的领土,它流尽鲜血,一贫如洗,还得向法兰西第一帝国交付战争赔款。然而具有哲学家头脑的国王威廉三世对从哈勒大学逃出来的教授们说道:‘这个国家必须通过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在内阁讨论中,这位国王再度明确了他的态度:“正是由于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办亡国了的。(掌声)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国防部长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也表示支持:“普鲁士王国要想取得军事和政治组织结构上的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首先有在教育与科学上的世界领先地位。”教育部长威廉·冯·洪堡认为:“大学是一种最高手段,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在德意志世界以及全世界的尊重,从而取得真正的启蒙和精神教育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因此,普鲁士决心废除败落的大学,建立理性的新组织——现代化的大学。通过教育的现代化来优化国民,以求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更高的纳税能力,更多的理性,更多的忠诚,更少的犯罪,更好的官员。
二、新人文主义的教育和科学定义
一种新的关于教育和科学的观念得到了贯彻,这就是理想主义
……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