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
《流水》是战国时期伯牙创作的一首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中。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古曲。
《流水》的开头部分八度的大跳音程隐约奏出了高山的轮廓,音符时而高、时而低,仿佛在描绘大山的高低起伏,余音悠长,宛若山脉绵延,音色的松沉旷远给人以古朴幽深之感。古琴曲《流水》通过运用曲调、节奏、音域、音符、弹奏技巧、调式和音韵等,将流水的形象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灵动、流畅的感觉。它的演奏既需要技巧的娴熟掌握,又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流水的意境,使得听者在音乐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流水》体现了其心中所想,蕴含的人文精神主要有“天人合一”,以及强调“人”的作用,突破创新这两个方面。经历代琴家不断演绎和完善,一曲《流水》,也成为时间和艺术的见证。这首深具中国文化内涵、哲学意义和审美情趣的古曲,让很多人喜欢上中国音乐,进而喜欢中国文化。
名称来源
《高山流水》,相传为先秦琴师伯牙所作,至唐朝分为《高山》和《流水》两曲。《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伯牙心中想到高山,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心中想到流水,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去世后,伯牙为痛失知音而摔琴绝弦。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自此流传千年。高山流水,是中国人的山水情怀;知音,是中国人对友谊的最高赞美。《高山流水》,相传为先秦琴师伯牙所作,至唐代分为《高山》《流水》两曲。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古曲之一。
发展历程
出处
琴曲《流水》的产生提及《流水》,背后总会有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与之关联———《列子·汤问篇》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文献中说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两人均是历史名人,伯牙是战国时期的一名琴师,有日俞伯牙端坐于山林溪水之畔抚琴,琴声入耳悠扬,时而如潺潺流水奔入江河、波涛汹涌,时而如崇山峻岭峨峨高哉。此时樵夫锺子期砍柴途经此地,不禁为之顿足,感叹道:“弹得好啊……像那巍峨的泰山;弹得好啊……像那潺潺的流水”,一言便道出伯牙心中所想、手中所弹,自此二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伯牙视子期为自己的知音。后来伯牙得知钟子期病故,感慨再无知音知其“乐”,所以将琴摔碎,不再抚琴,自此“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便流传下来。由此可知,《流水》一曲出自中国战国时期琴家俞伯牙之手,作品从诞生起便被赋予其寄情山水的崇尚自然之情。
发展
琴曲《流水》的发展在琴曲《流水》产生的战国时期,当时音乐记录上还未形成系统的记谱法,音乐传播与传承多靠着“口口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进行,对于音乐的流传讲求意境的领悟而不在于单纯复刻音高、节奏与时值,因此战国时期的《流水》并无曲谱传世,在音乐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多次流变。
对于琴曲《流水》曲谱目前流传最早的版本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之中,其中对作品的流变传承有着记录,书中提到古琴曲《高山流水》原本为一首曲调,到了天宝将《高山流水》分为《高山》《流水》两曲进行弹奏、传播,这时两曲还不分段数,等同于西方曲式结构中的一段体;到了宋代又进行发展,将《高山》分为四段,《流水》分为八段,后来清代张孔山所传的《流水》分为九段,从作品的段数中能够窥见音乐的发展流变。除了《神奇秘谱》收录琴曲《流水》曲谱外,作品还被收录于40余种琴谱之中,如《天闻阁琴谱》《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等等,由此可见,琴曲《流水》流传得颇为广泛。在琴曲《流水》的发展流变中,同样体现出弥足珍贵的人文精神。
音乐结构
调式调性
琴曲《流水》采用的是F宫民族调式,且通过音阶的运用表现出流水的音韵。作品中运用音阶的起伏变化和音符的连续流动,使得音乐具有水流的动感和灵动之美。琴曲《流水》的音域为大字组的C——小字三组的d3,音域较为宽广,横跨四个八度,旋律涵盖高音d3与低音大字组的C这一整个部分。
节拍
琴曲《流水》在节拍上采用的是散拍子,强弱规律不明显,给予演奏者较大空间,音乐注重情感抒发,曲中多运用自由的节奏型,对应流水之无形。
乐句
该版本《流水》谱例由9个段落加一个尾声部分共十段构成。
音色:乐曲的音域为大字组的C——小字三组的d3,音域宽广,横跨四个八度,在高低音区均有旋律流动,旋律运用多种多样的琴技来表现流水特点。例如:“挑”“拨”“引”“泛”等技巧,通过明亮、暗沉等不同的音色和高低不同的音响效果,模拟流水在不同阶段的声音,音色随水的流动而变化。
速度:乐曲引子由44的速度开始,第二段为72的速度,第三段为76,第四段为80,第五段为90,第六、七段为80,第八段为204,第九段为104的速度,全曲速度由慢至快,最后两段再逐渐减慢,全曲节奏对应山中泉眼的水珠滴涌而出,逐渐汇成小溪,再一起奔腾直到入海的整体速度变化。
力度:乐曲采用泛音与实音的交替进行,泛音部分力度较轻,实音部分较强。由于古琴这一乐器本身音量不大的原因,琴曲《流水》总体需以偏强力度弹奏。
节奏:乐曲的曲调流畅,注重音符间的连贯与流动性,以连续的二八节奏与四十六分节奏表现出流水形象。它使用许多琴弦的开放音和八分音符与四十六音符的音阶级进进行,以表现流动的水声。全曲采用的节奏性多样且变化有致,共同展现出流水的形象。
旋法:乐曲整体遵循起承转合原则,共有三个核心材料,多采用重复的手法且加以变奏,使得音乐紧密相连,共同展现出流水的音乐形象。
弹奏技巧
琴曲《流水》在节拍上采用的是散拍子,强弱规律不明显,给予演奏者较大空间。它的演奏既需要技巧的娴熟掌握,又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流水的意境,使得听者在音乐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作品赏析
在乐曲《流水》的开头部分八度的大跳音程隐约奏出了高山的轮廓,音符时而高、时而低,仿佛在描绘大山的高低起伏,余音悠长,宛若山脉绵延,音色的松沉旷远给人以古朴幽深之感。
总体来说,古琴曲《流水》通过运用曲调、节奏、音域、音符、弹奏技巧、调式和音韵等,将流水的形象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灵动、流畅的感觉。它的演奏既需要技巧的娴熟掌握,又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流水的意境,使得听者在音乐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作品影响
琴家创作的古琴作品的本质是体现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宇宙与艺术的深刻见解,要求音乐要蕴含着作者的精神气质与思想品格。伯牙的《流水》体现了其心中所想,蕴含的人文精神主要有“天人合一”,以及强调“人”的作用,突破创新这两个方面。
经历代琴家不断演绎和完善,一曲《流水》,也成为时间和艺术的见证。这首深具中国文化内涵、哲学意义和审美情趣的古曲,让很多人喜欢上中国音乐,进而喜欢中国文化。
作品评价
《流水》这首曲子可以说是非常神奇,它能让第一次听琴的人,甚至第一次了解中国音乐的人,一下就进入这个音乐。(古琴演奏家李蓬蓬评)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古曲《流水》,颇具传奇色彩。(北青网评)
相关作品
相关事件
《流水》还曾于1977年被刻录在金唱片上,随旅行者号探测器进入太空,代表人类文明在宇宙中寻找地外生命。27首入选的世界名曲中,《流水》是唯一保留全曲而不做删节的曲子。
2019年10月24日,在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国宝音乐会”上,古琴演奏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祥霆用九霄环佩古琴弹奏了《流水》。
2023年4月,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访问中国期间,在广州聆听了古琴演奏家李蓬蓬用千年唐琴“九霄环佩”演奏的《流水》。马克龙不仅问了古琴独特的指法“吟猱”,还带走了一份琴谱。
2024年2月15日晚,“高山流水遇知音”新春古琴音乐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近200位中德来宾参加,领略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共庆中国龙年春节。当晚,李凤云教授等几位音乐家表演了古琴独奏《流水》等经典曲目,为观众带来绝美的视听盛宴。
2024年6月18日,央视新闻在新浪微博宣传《高山流水》,相传为先秦琴师伯牙所作,至唐朝分为《高山》《流水》两曲。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古曲之一。
参考资料
弦歌中华|这首曲子代表人类在太空寻找“知音”.百家号.2024-06-18
#文化中国行听不腻的传统音乐#【#被中国古琴演奏的乐曲治愈了#】 .新浪微博.2024-06-18
流水.豆瓣音乐.2024-06-18
流水.豆瓣音乐.2024-06-18
拨动古琴的时代新曲.新华网.2024-06-18
“高山流水遇知音”新春古琴音乐会 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百家号.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