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干姓
出自李姓,为春秋时道家鼻祖李宗子之后代,以封地名为氏。据《路史》载:“殷干氏初邑段,以邑干,因邑为氏。”又《史记》中记载,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被封地“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段干作为姓氏,称段干氏。
基本介绍
段干[段干,读音作duàn gān(ㄉㄨㄢˋㄍㄢ),不可读作duàngàn(ㄉㄨㄢˋㄍㄢˋ),不可繁写作“段乾”]
姓氏源流
段干(duàn gā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嬴姓,或出自已姓皋陶之后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本自李姓,出自春秋时期道家鼻祖李耳之裔李宗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路史》的记载:“段干氏初邑段,以邑干,因邑为氏。”又据史籍《史记》中记载,春秋时期道家鼻祖老子之孙李宗,曾任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先被封于魏国的段邑,后又封于魏国的干邑。在典籍《战国策·韩策三》中的宋鲍彪本记载:“凡段干,皆魏人,今在秦。”吴补曰:“\u003c史记\u003e注:段、干,魏邑。”段、干两邑皆在今夏县东部,干邑就是干河流域一带,即姚家河,干涸之后称干河,其地称干邑。段邑、干邑、再加上古安邑,就是完整的夏县全境。因此,有史学家就认为段干氏是李宗的后裔子孙合其封邑名而为姓氏。如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段氏,段干木之后。一云:老子十三世孙名宗,事魏为将,有功封于段干,因为姓。”汉朝学者赵岐在《三辅决录》也记载:“段氏,李老君之自出,段干木之子,隐如入关,去干字为段氏。”到了宋朝,著名的姓氏学家罗沁在《路史》中亦认为:“段干,李姓邑,初邑段,后邑干,因邑而氏。”
由此,诸多姓氏史籍就记载为:在李宗的后裔子孙中,有人将先祖的封邑名称“联邑为氏”,称段干氏,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段氏,世代相传至今。嬴姓段干氏族人皆尊奉李宗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段干氏一族合谱。
源流二
源于姬姓,本自段氏,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武公之二子姬叔段,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段氏起源于姬姓,姬姓的始祖是黄帝。黄帝打败蚩尤后,为他的二十五个儿子中的十二个分封了不同的姓氏,其中就有姬姓。黄帝的嫡系后裔长期以来保持着“姬”姓。黄帝的第三十一世嫡孙为郑武公姬掘突,他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二代君主。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生二儿子姬姬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武姜请求郑武公立姬叔段为太子,被郑武公拒绝。后来姬叔段与姜氏合谋,准备袭击郑庄公。郑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结果姬叔段大败,逃到一个叫共的地方,所以叔段又叫共叔段。共叔段的后代为了记念祖先,便将姬姓改为段氏。段氏传到第六世孙,即为著名的贤者段干木。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姬姓段氏,名木,郑国姬叔段的第六世孙,孔子的再传弟子,老师就是七十二贤之一的卜商。“三家分晋”之后,他成为魏国人,由于住在魏国的城邑段干(今山西夏县),所以人们称他为“段干木”。
在段干木的后裔子孙中,就以先祖姓、名合为姓氏,称段干氏,后又大多省文简改回单姓段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在史籍《史记》中记载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战国初期魏国的段干木,学识渊博,但守道隐居不作官。后来魏文侯魏斯专程去拜访他,他则翻墙溜走,避而不见。但魏文侯仍然对他十分尊敬,每次路过他的家门口,必定下车扶辕行礼,而后而行。段干氏一族,就是这位贤人的后代。在宋朝时期,宋徽宗赵曾追封段干木为“善应侯”。不过,人们除了知道如此著名的段干木为姬段的第六世孙、原先居于晋国以外,还给后人留下诸多不解之谜,即:生卒时间、故里所在、身世事迹、轼庐之年、归葬墓地等等,皆无考,就连所有的《段氏族谱》中也皆语焉不详。姬姓段干氏族人皆尊奉段干木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嬴姓段干氏一族合谱。
得姓始祖
段干木、李宗。
迁徙分布
段干氏复姓或是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六十六位门阀。段干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考证,段干木是我国段干氏的始祖,段干氏与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颇有渊源。“段干”本来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邑名。根据《史记·老子传》记载,老子的孙子名字叫宗,是魏国的将军,先后受封于段、干这个地方,故而得姓,称为段干氏。根据《风俗通义》上的记载,段干氏是段干木的后代。而《史记》记载得很详细,春秋时期晋国人段干木,居于魏国,守道隐居不作官。魏文侯去拜访他,他翻墙走避,魏文侯仍对他十分尊敬,每次路过他的家门口必定下车。段干氏就是这位贤人的后代。段干姓望族居于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县东)、鲁郡(今山东省滋县西一带)。
历史名人
段干木
魏国人,李宗的后代。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来到魏国,住在魏国的城邑段木,所以人们称他为段干木。段干木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卜商。他很有才能,但不愿做官。魏国国君魏文侯曾经登门去拜访他,想授给他官爵。他却避而不见,越墙逃走了。从此,魏文侯更加敬重他。每当乘车路过他家门时,就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段干木的尊敬。有人问魏文侯为什么要下车?魏文侯说,段干木是个有贤德的人,他不为权势而坏了君子的道德。住在陋巷而驰名千里,我怎么能不下车表示对他的尊敬呢?
段干崇
(生卒年待考),即段干子;魏国人。著名战国时期魏国大夫。在《史记·魏世家》中有记载。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之间爆发了“华军之战”,双方均不胜不败。但魏侯怕秦国的强势,就派遣段干崇出使秦国,割出自己的一部分土地以求和平。史书记载:华军之战,魏不胜秦。明年,将使段干崇割地而讲。
段干纶
(生卒年待考),亦称段干朋、段干萌。著名齐国大夫、将领。段干纶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上大夫、著名将领,他有勇有谋。汉朝学者刘向在整编的《战国策》中对段干纶有记载,刘向在《战国策·齐策一》中还特别说明:“段干纶。段干,姓,纶,名也。齐臣且将。”汉朝历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史记·田完世家》中,将其记作“段干朋”,而汉朝另亦学者魏孔衍则在《春秋后语》中将其记作“段干萌”。
段干越人
(生卒年待考),魏国人。著名战国时期秦国贤士。段干越人,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贤士。
郡望堂号
郡望
扶风郡:周代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刘彻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区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其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五代十国时期的东汉政权将其辖地限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晋朝时期则移治到池阳(今泾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再移治到好畴(今乾县)。隋、唐两朝,则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县、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市,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曾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
家谱文献
湖北巴东段干氏族谱,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巴东县档案馆。
字辈排行
湖北巴东、江陵段干氏省改段氏字辈:“一道茂家世长尺启远昌炳辉成良策克项督天章”。
四川广安段干氏省改段氏字辈:“学元明礼德正修道林和平安”。
湖南县段干氏省改段氏字辈:“文能尚遇志永世锡宏德孝友传家远诗书继泽长胜立本道业朝庭自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