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干木
段干木(约前475年-前396年)是战国初年的魏国政治家,封于段,担任干木大夫,因此被称为段干木。他出生于春秋末的晋国,是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镇)人。
段干木幼年家贫,后拜卜子夏为师。学成后,他隐居魏都大梁(今开封市),与好友田子方、李悝、翟璜、吴起等为友,唯段干木清高不仕。魏文侯弟魏成子极力推荐段干木,魏文侯月夜登门拜请段干木出任宰相,但段干木尊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避。魏文侯求贤若渴,每过段干木家门,都扶轼致敬,以示其诚,终于感动了 段干木,得以相见。段干木虽未出仕,但魏文侯常向他请教国政,他对魏文侯辅政安邦起到了重要作用。姬骄元年(前401年),秦国曾欲伐魏国,因顾忌段干木在魏国的威望和影响力,最终放弃了进攻计划。段干木被后人称为“河东三贤”之一。
人物生平
段干姓木(约前475-前396)复姓段干,名木,封于段,为干木大夫,故称段干木。战国初年魏国名士。师子夏,友田子方,为孔子再传弟子。因其三人皆出于儒门,又先后为魏文侯师,故被后人称为“河东三贤”。战国时魏国人。少贫且贱,高尚不仕。魏文侯欲见之,造其门,干木逾墙避之。晋文侯出过其庐,必凭轼示敬。请以为相,不受。秦兴兵欲攻魏,闻段干木贤,而魏侯能以礼待之,乃不入侵而还。
人物争议
段干木祖籍河东,似可无疑。其故里所在,却众说纷纭。一说安邑县(今运城市安邑镇),一说芮(今芮城县)。有趣的是,两地现均有段村,且段干木墓冢、聂氏宗祠并存。在安邑者,又有上下段村之分,莫知孰是。段干木生卒年代不详,方志仅有“魏文侯时人”,“盖期生晚周之季”的模糊记载。大概生于春秋末抑或战国初。卒年当在魏文侯前,不会晚于前396年。
轶事典故
时代背景
段干木的青年时代正处于中原地区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战争频仍,社会动荡。新兴的地主阶级迫切需要大量的政治军事人才治理国家;士多朝秦暮楚,奔走于王侯之门。这样的社会环境为矢志仕宦之途的年轻人提供了一展抱负的良机,如果段干木想步入仕途的话,还是大有希望的。但是他根本不想这样做,而是迷上了从事马匹交易的经纪人。《淮南子》云:“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而为晋文侯师。”说明他在成为魏文侯师之前,就早已是魏国有名的市侩了。
战国时期,安邑县作为魏国都,商业空前繁荣,经商成为风气。受其影响,或为生计所迫,段干木混迹于市井,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值得一提的是,段干木年轻时曾一度名声很坏。这固然反映了战国时人们对此种职业的鄙夷,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段干木浪迹市井,久而久之,不免染上商人奸猾狡诈的习气。在《吕氏春秋》中,把段干木同颜涿、子石、索庐参、颛孙师等划为一类,统称之为“刑戮死辱之人”。
增长学识
大约在30多岁时,段干木游西河(今陕西东黄河西一带),在此遇到卜商。此后便和田子方一道投身于子夏门下。深受其师友的影响,学识德行大有长进。皇甫谧说段干木“有文有行”,“怀君子之道”,遂“声驰千里”,名重—时。据《淮南子》云,秦将起兵伐魏,司马庾说,段干姓木贤而晋文侯礼之,举兵伐魏,“无奈妨于义乎”,于是秦乃偃兵息鼓,辍不攻魏。段干木名望之高如是。段干木究竟为何步入儒门,习“王官之学”,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决非欲籍此进身当政。段干木一生“守道不仕”,“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便证明了这一点。魏文侯“造其门”,段干木竟“逾垣避之”,令人哭笑不得。此后,魏文侯便以客礼相待,“每出过其闾而轼”,甚至在屈驾请见段干木时,“立倦而不敢息”,拳幸之忱,溢千言表,而段干木却丝毫不为所动,始终不肯出山为相。依然为市井中人,过着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轻富贵,傲王侯,洒脱飘逸而毫无愧意。“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其小故。”段干木学成后,仍旧习难改,重操旧业,只是人们已经不去计较这些罢了。
厌恶功名
段干木对功名富贵的厌恶,是他追求洒脱的独特个性和儒家道德规范融合的结果。如果说,段干木早年为生计所迫,身上染着铜臭的话,这时他追求的则完全是毫无拘束和烦恼的生活情趣,而儒家追求个性的道德观和富贵说又使他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性的支柱。孔子说:“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恰是段干木生活的写照。
辅佐朝政
段干木(约前475-前396)封于段,为干木大夫,故称段干木。春秋末战国初晋籍魏人。故里郝段寨(现“段干木故里”碑尚存)。幼年家贫,干了多年市侩,曾任晋国牲畜交易牙商首领。后弃商游学于西河(今馆陶西河寨),拜卜子夏为师。学成后,为避战乱,与好友田子方、李悝、翟璜、吴起等隐居魏都大梁(开封市)。后来他人先后为将,唯段干木清高隐居。
魏文侯弟魏成子,享有千钟俸禄,拿出十分之九结交天下贤士,极力推荐段干木,魏文侯月夜登门拜请段干木出任宰相。段干木遵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避。晋文侯求贤若渴,每过段干木家门,扶轼敬仰,以示其诚,终于感动了段干木,得以相见。文侯站着向段干木请教国政,站久了很倦乏,也不说休息。姬骄六年(前401),秦国欲伐魏国,出兵至阳狐(今大名境内)。
晚年生活
段干木终身不仕,然而他又不是真正与世隔绝的山林隐逸一流,而是隐于市井穷巷,隐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中。这种经历使他对春秋战国之交连年不断的战火给人民所带来的疾苦有了极为深切的感受。进而“厌世乱而甘恬退”,不屑与那些乘战乱而俯首奔走于豪门的游士和食客为伍,使倾覆之谋,“浊乱天下”,为战争推波助澜。作为魏文侯的老师,段干木尽管没有步入宫廷,却以自己的儒师风范影响文侯,以自己的经世之才匡主裕民,使魏文侯成为战国初年名闻遐迩的贤明国君。
段于木晚年过着恬淡安逸的寓居生活,读书之余,设堂讲学,传授儒家诗书礼乐之学。邑人杨推测上下段村的由来,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段干木曾经迁居,两处均为故址,一种可能是他读书讲学的地方,后人慕名而称为段村。安邑上下段村、芮城段村或许都是段干木晚年读书讲学的地方。
段干木“盖亦圣人之徒”,而魏文侯则是集儒家和法家思想于一身的复杂的历史人物。这就造成二人在政治思想上的巨大差异,使魏文侯“得师而不得臣”,成为终身憾事。
后世纪念
隰州直隶州有怀段干木
清·黄立世
魏国有高士,高卧遏秦师。晋文侯走相见,逾垣惟恐迟。
淸节不可屈,浮云不可移。一见大难事,乃欲奔走之。
朝上山之颠,暮临水之湄。罗者尚薮泽,冥冥鸿已飞。
参考资料
段干木_段干木介绍_历史人物_词典网.词典网.2022-01-10
邯郸成语·话文明丨干木富义.邯郸成语·话文明丨干木富义.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