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铃
铜铃,古代乐器。古属八音之一金类。铃的形状也象钟,但比钟小得多。现在最典型的有N铃,高4.8厘米、宽4.3厘米。据说是安阳市出土,大约是商代的。还有成周铃,高10厘米、宽6.6厘米,是西周时代的。它们的形状都是平口,上有桥形纽。由其大小推测它的用途:小铃大约是旗子上的点缀品,大的是乐器。《周礼·春官》上说:“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古代除了用它作乐器外,车上、旗上、犬马上都系铃,不过现在已难于区别了。
民族乐器
铜铃,苗族、壮族摇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的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桂南的邕宁区、武鸣区等地。
形制特征
用铜制成,外观呈圆球状,规格大小不一。大者直径约5厘米,小者直径约2厘米,铃的上部设有环状耳,用以穿绳系挂,铃的底部有一长条形开口,口长小于铃的直径,口宽随铃而定,铃大则宽、铃小则窄。铃内置有两个比铃口略宽的铁制圆珠。一般常将三至五枚同样大小的铜铃缀系于一圆形圈框或绳带上。
演奏方法
演奏时,手持圈框或绳带摇奏,铃内铁珠碰击铃壁而同时哗哗作响,音色清脆悦耳,气氛热烈。常用于民间歌舞伴奏,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奏乐器。
馆藏文物
1979年10月,瑞士苏黎世欧洲聋人协会俱乐部访问代表团赠中国聋哑人协会。
参考资料
青铜时代——青铜乐器大全.搜狐历史.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