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空山
灵空山地处沁源县西北部灵空山镇,距县城约40公里。海拔高度在1600-1850米之间,最高山峰为海拔1953米。山岩地质为寒武纪石灰岩,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地壳发生变异,大面积基岩裸露,沟谷切割较深。山中心三条沟壑交汇,形成一处奇险的深谷。山岩之上为第四纪老黄土覆盖,适宜植物生长且雨量充足,所以林木郁郁葱葱,山花野草遍地。山中岩洞较多,险峰竞秀,幽静奇特。
2013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审定,山西灵空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灵空山又名九顶山,在沁源县西北。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省会太原市东南,长治市西北部。城西南10余公里处有一条季节河,这条季节河称为“柏子河”,西北东南流向,河的源头处即灵空山。灵空山虽然偏僻,地居太岳山的极深处,但它北通韩洪,南连岳阳,西达霍州市,东走沁源县城,历史上四向均有川路相接,加上唐末五代十国以后它的名声越来越大,所以对那些虔诚的朝山者来讲,走起来倒还方便。作为名山,灵空山的山川林海景致,从古至今堪称绝佳。尤其是此处的大川风光,更是有名有实,既多又好,比如古人曾经备加赞赏的五龙川、含宏川、苗维川、地肉川和水屯川等等均是。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后人却把含宏川的名字改成了“韩洪川”,又将苗维川改作“猫尾木川”,将地肉川改作“第一川”,通俗是通俗了一些,但多少丢失了一点古雅之气,倒使许多游览之人少了许多玩味琢磨的兴致。
奇特山势
灵空山方圆百里,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
圣寿寺
在灵空山山腰,有一块平台地,古老的圣寿寺就坐落在这里。据史籍记载,李漼第四子李侃,因黄巢起义,避难到此,削发为僧。这位皇太子死后,被封为“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朝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
除寺院之外,灵空山还有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芽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风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沟通南北,贯连三山。其中恋桥上部,丹柱长廊,雕龙绘凤,斗拱斜插,工艺精巧。跨过恋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
灵空山巨松
如果说灵空山的山势、风光还不足奇,那么,灵空山随处可见的巨松,足可令你叹为观止。山上两人合抱的巨松数不胜数。著名的有“九杆旗”,堪称“山西巨松”,它一茎出土,派生九株,株株笔直挺拔。它们各有名目,有“二仙传道”,有“一炉香”,有“三大王”,有“一佛二菩萨”等,为灵空山增色不少。距圣寿寺不远,有一株树围长约5米,树身高至40余米的巨松,因为在它的主干之上后来又派生出九枝高插云天的茁壮新干,许多人就戏称此松为“九杆旗”。据知,这株“九杆旗”以其硕大的体魄,已成为整个华北地区的油松之王。
唐王李侃
在公元九世纪末唐朝衰亡以前,灵空山这块地方还没有多少著名的故事和说道,恐怕连“灵空山”这个名字当时也未具备。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三月,19岁的李儇李在一班权臣的指使下,把自己的四哥李侃派到一片硝烟战火的古城太原市(即今太原古县城),去作战乱中的太原府尹和北都留守兼充河东节度使。但是没有人能想得到,李侃可能根本就未到任上,中途却遁入灵空山去作了和尚。这应该是灵空山作为历史名山的真正开始。熟悉灵空山历史的人们谁都知道,如果没有“先师菩萨”的到来,灵空山可能永远不会有后来的大名气。而一千多年以来,却有许多的当地人还不知道,所谓的“先师菩萨”原来竟是唐朝等20
位皇帝李漼的四儿子李侃。唐懿宗一生没有多大的政治作为,死的时候刚刚41岁。年纪不大,但儿女成群,后妃们为他前后生下了八位皇子和八位公主。到灵空山作了和尚的李侃因不是皇后所生,所以未能继承大统,而比李侃小很多的老五和老七因有个作皇后的母亲,故而都有皇位可坐,这就是历史上的李儇与李晔。新旧《旧唐书》本纪中讲唐懿宗这个人崇仰佛教,过于迷信,且在这方面用度极为奢靡。其三女儿卫国文懿公主病死,他不但自制挽歌,让满朝文武辍朝送葬,而且还冶金为俑,用无数珍宝甚至活人殉葬。他在宫中与僧人一块唱经念佛,经常用御宴赏赐僧人,招待和尚时常一次即达万人以上。后人对李漼四儿子李侃弃官不作而入灵空山削发为僧之事,多以为是由于唐朝黄巢起义引起的战乱所促成,事实上可能并非只此一方面原因。看来,唐懿宗生前那样狂热地沉迷于佛教,应该对李侃后来的遁世出家也有相当的影响。
唐懿宗四子李侃在灵空山出家一事,在新旧《旧唐书》中均无记载,而仅见于灵空山中碑石与当地方志类文献。也许正由于此,所以许多人都认为李侃出家灵空山只不过历史传说而已,故持不足为信的态度。其实,新旧《唐书》中虽然没有明写此事,但如详读《旧唐书》李儇本纪中有关干符六年纪事的话,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旧唐书》先记乾符六年三月朝廷“制以宁节度使李侃检校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山西省节度等使”,而同样还是在《旧唐书》乾符六年八月纪事中,却已经另派“东都留守李蔚为检校司徒、平章事,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三月到八月,仅仅五个多月的时间,显然李侃并未到任,无论从时间上或是地理上去分析,此种记述已经为李侃并未赴任而是到了灵空山作了某种旁证。
灵空山的历代碑碣及其沁源当地的方志文献中,则对李侃其人(亦即民间传说中的“先师菩萨”)到灵空山出家作和尚以后的事情,有了较多的记述,虽然这种出自民间的记述常常带着浓浓的传说口吻,但它作为“口碑”,毕竟从另外一种角度弥补了正史记载的缺佚。历史上的灵空山名胜很多,如马跑泉、盖海洞、十八盘、仙桥、峦桥、五龙潭、唐王寨、马明王井、铁瓦寺、舍身崖、滴翠洞、净身窑和海泉寺、灵寿寺等等。其中大多都与李侃遁入佛门的经历有某所瓜葛。像舍身崖两涧的仙桥,人们世代传说,最早此桥即李侃刚进山时用山中长石搭筑而成。再如东峡孤峰上的唐王寨,此峰高可万仞,四周全是刀削斧劈般的峭壁悬崖,但峰巅宽平约有10亩广阔。据说李侃时常攀上峰顶西望长安于此。据当地方志记载,灵空山及其附近至少有四座寺院的初建与李侃的到来有密切关系。这四座寺院分别是灵空山峦桥附近的圣寿寺,韩洪镇的海泉寺,沁源县城南10公里处北石村的螺山寺和灵空山南麓的灵寿寺。其中第一座寺院原本并不称圣寿寺,因李侃即先师菩萨于李晔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圆寂坐化在此,人们就习惯上称该寺为先师菩萨寺。圣寿寺的寺额是北宋端拱二年9公元989年)由赵光义敕赐的。螺山与海泉两地,一山一泉,皆因李侃初到灵空山时曾将它们作为落脚卓锡(僧人在某地居留称为卓锡)之地,故后来均建有佛寺,并以原地名借作寺名。灵寿寺则是李侃圆寂之后,为了纪念李侃由唐昭宗在景福年间敕令建立的。这后三座寺院在唐以后各代曾有几次重修,一直到明中叶时仍然完好保留。
距沁源县城以西15公里处有所谓云盖山,云盖山上旧有“白侯庙”。据说这位“白侯”本是李儇派出寻访李侃行踪的朝廷官员,但谁知此人找到灵空山后,不但未能将李侃劝归,到最后这位“白侯”自己竟然也在当地作了道士。这一则民间记载从另外一个角度使我们隐隐感觉到,李侃遁入灵空山作了僧人以后,极有可能是真正皈依了佛门而下决心不愿再暴露自己皇子的身份的。
保护与发展
以灵空山为核心建立了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沁源县人民政府在此接连举办过了数届避署节。古老的灵空山又在渐渐苏醒,蒙在她身躯之上的一层层神秘幕幔也在被人们轻轻揭开。将来,灵空山将成为旅游者在山西省最喜爱光顾的风景区之一。
沁源县灵空山以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喜欢观光旅游的人,沁源县以灵空山为中心创立了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而且每年夏天都要举办特别隆重的避暑节,热情欢迎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参与。经过多方面的维护,古老的灵空山重新获得了绽放美丽的生机。往日不为人知的一些神话故事渐渐地在文化领域传播开来,如今的灵空山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变的更加的庙宇庄严,香火鼎盛。
旅游信息
景区门票
灵空山门票:23元,其中包括8元的太岳国家森林公园门票。门票现价60元,采用套票形式。游客请保留好门票,一方面因为门票上印有景区地图,另一方面,进入圣寿寺时需要验票。
2009年7月29日,第十九届灵空山避暑节开幕。当天免费开放供游人参观。
门票现价60元,采用套票形式。请妥善保管好门票,以便中途查验。
交通指南
景区往返沁源县的公交车一天三趟,车票5元,也可到郭道镇包乘出租车上山20元左右。往返霍州市的车每天一趟。往返太原市的车每天一趟。早8点从太原客运总站发车,四小时到灵空山,下午2时返回。从太原走大运公路,在霍州附近有通往沁源的霍上公路,可直接进入灵空山,也可从长治市出发,可走208国道至沁源县,再至郭道镇,按路标指引,进入灵空山。其中霍上线霍州-上兴居)长度约50千米,道窄,弯多,路陡,但灵空山段白杨行道,非常可人。
参考资料
灵空山.新浪旅游.2024-01-07
灵空山风景区.沁源县人民政府.2024-01-07
(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山深处的绿色守护者.新华网.2024-01-0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布山西灵空山等23处 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1-0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布山西灵空山等23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生态环境部.202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