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洋番国志

西洋番国志

《西洋番国志》是记载郑和下西洋最早文献之一。

《西洋番国志》,明朝巩珍著。该书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记述明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经过。书中记录了郑和船队经过的不同国家:占城国(今越南南部),爪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旧港国(今印度尼西亚巨港)、罗国(今泰国)、马六甲王朝(今马来西亚马六甲)、苏门答剌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哑鲁、南巫里(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柯枝国(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一带)、奎隆、古里国、阿丹、榜葛剌、忽鲁谟斯国、天方等二十个西洋国家;并且还收录了明永乐十八年、十九年及宣德五年的三通敕书。该书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原始文献。

作者

巩珍,号养素生,明朝应天府人,生卒年不详,士兵出身,后升为幕僚。

明宣德六年(143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被提拔为总制之幕(相当于秘书)随郑和下西洋。

宣德九年(1434年)著《西洋番国志》一书纪录郑和船队所经过的二十个国家。他将在各地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撰成了一部书,名为《西洋番国志》。内中记述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关系史上重要的一笔。这本书不仅引人入胜,也对中国的航海史及中国文化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背景

郑和下西洋,是举世震惊的壮举,在他最后的一次远航队伍中,有一位南京猿人巩珍

巩珍生长在南京市,从孩童时起就经常谛听人们传颂郑和下西洋的盛事,他还曾几次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下关区江边迎接郑和船队,终于,在他十六七岁时,被派往郑和第七次远航的船队。他随同郑和先后访问了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古里及忽鲁漠斯等二十余个国家。三年后的1433年7月,才平安返回南京。

巩珍对此行途中的山川形势、人物风俗、物产气候等,都一一作了忠实而详尽的记录,写进了他的《西洋番国志》一书中。此书和郑和的另两个随行人员-马欢所撰的《瀛涯胜览》及费信所撰的《星槎胜览》并称为记载郑和下西洋史实的三部最初史料。为研究郑和下西洋史事及明初我国航海事业提供了重要材料。而《明史·外国传》即主要依据巩珍的《西洋番国志》一书修撰。

远涉重洋的三年海上生涯,使巩珍终身难忘。晚年他曾登下关狮子山夜眺,抚今思昔,心潮起伏,忆起当年随同郑和船队遍访异国情景,写下了《卢龙山夜眺》一诗:“北斗挂城头,长江日夜流。狮王蹲不动,鲸吼海天秋。”

价值

《西洋番国志》的价值一方面在于比勘对校等;一方面在于它独有的巩珍自序和所附的三通皇帝敕书。例如《自序》中提到的指南针—水罗盘的航海应用:“皆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又如谈到的宝船和水船的情况:“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水船载运,积贮仓舟者(储),以备用度”──已成为今日耳熟能详的常见引文。

版本

《西洋番国志》不如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那样广泛流传,几百年来见过《西洋番国志》的人很少。17世纪末钱曾所著《读书敏求记》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到它。

1948年天津市一位藏书家将所藏《西洋番国志》彭氏《知圣道斋》抄本捐赠中国国家图书馆

1958年向达写了《西洋番国志的发现》报告,刊登在新加坡南洋学报》14卷。

1959年经过向达校注由中华书局出版《西洋番国志》。

现知《西洋番国志》有下列版本:

彭氏《知圣道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

丁氏《竹书堂》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

目录

校注巩珍西洋番国志序言

西洋番国志自序

诸番国名

占城图 原目1

爪哇国 原目2

旧港国 原目4

暹罗国 原目3

满刺加国 原目6

哑鲁国 原目5

苏门答刺国 原目7

那孤儿小邦 原目8

黎代小邦 原目9

南里国 原目10 原本目作喃勃里本文作南浡里

锡兰国 原目18

小葛兰国 原目14

柯枝国 原目15

古里国 原目16

溜山国 原目11

.祖法儿国 原目17

阿丹国 原目19

榜葛刺国 原目12

忽鲁谟国 原目18

天方国 原目20

附录一

1 巩珍西洋番国志一卷 钱曾读书敏求记史地舆图

2 西洋番国志提要 西库全书目提要卷七十八史部地理头存目七

3 西洋番国志跋 彭元瑞知圣道读书斋跋尾卷一

附录二

1 李至刚郑和父马哈只墓志钩

2 郑和在斯里兰卡所立碑

3 永乐十五年郑和于泉州回敎先肾冢行得石刻

4 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

5 长乐南山寺天妃之神灵应记

6 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

附录三

星槎胜瀛涯胜覧西洋番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