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福罏寺

福罏寺

俗称泰山堂,位于闽侯县南屿镇西南侧,祀温康都统、天后娘娘。庙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座东朝西,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门楼、戏台、酒楼、钟鼓亭、中殿、后殿等。右侧为明永乐年间建的妈祖殿,面阔三间。中殿面阔五间。后殿于20世纪50年代,1990年重建,后殿天井地下建有石构地藏殿。

地理位置

福寺(俗称泰山堂〉位于闽侯县南屿镇西街铺境内的罏峰山麓,整座庙宇坐南朝北,背枕罏峰山,面俯锦江,与岐西境的金光寺西来庵(现已毁)隔江相峙,昔日这里锦江水流湍急,江面广阔,交通方便,来往船只多泊于此,桅杆林立,白帆片片,素有环江第一胜之称谓。从现存的石碑记载中得知,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泰山堂地方就已建有闽台海神妈祖娘娘的天后宫,是过往船只祈求航运平安的圣地。

寺庙简介

原先南屿诸姓信士,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福罏寺九案泰山春巡 境土时均备办礼仪到福田泰山祖殿敬供烧香,因人多路远,供品只能 摆放在田野奉敬泰山爷,极为不便。时有里人刘端英、张尔修相议,如能发财定在南屿就近建一个泰山分堂,方便南屿乡亲敬供。是年乡间时逢暴雨,山洪冲垮福田泰山祖殿,堂内两尊泰山神像随水漂流到天 后宫前的妈祖道头打旋,不肯离去,乡人捞起暂供妈祖宫内。机缘巧合,据说当时由得天财的刘端英出钱,张尔修出让祖地在清朝康熙帝六 年(1667年)合并赤湾天后宫,拓地建造泰山堂,并取福田寺的“福”字. 与罏峰山的“罏”字,取名“福罏寺”,奉供的两尊神明乃东岳仁圣大帝驾前的温、康两都统,所以也称都统府、泰山堂。

福罏寺规模宏大,古朴庄严,富丽堂皇,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描金绘彩、雕梁画栋、屋脊翘天、飞檐凌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殿堂从中轴线上自北至南依次建有门楼台、前天井、中殿、后天井、后殿,戏台两侧建有阁式酒楼、钟鼓楼等,中殿面阔四间,后殿面阔三间,均为拱梁穿斗式木质结构,外围风火墙。

福罏寺殿堂内有着四个特色的建筑物:戏台十分考究,台后壁上有巨幅 人物故事木雕,下以四扇方格门窗配锦台顶,天井有十三个规模不 一、风格各异的藻井,制作工艺精细,正中大藻井采用榫卯穿叠的传统做法,中间一层夹饰一圈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桶、造伞、卖酱、补鞋、卖酒等内容的三十六间店,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藻井又是能起着集演出音响于台中央的传声结构。

福罏寺殿堂楹联,联句隽永幽默,书体集楷、行、草、隶、篆五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戏台上有民国初年时任海军总司令的黄钟英海军上将行楷楹联,其书法超群,此联是当今仅有存留的宝贝。

二进后天井东侧辟建尤为罕见的石构地藏殿、奈河桥,精致巧小 古奈河桥全长80公分,用三块花岗石石凿雕成马丁型状穿接而成,下有泉水淙淙流淌,常年不干,奇特无比,被誉为福州市最短、最精巧的古石桥。泰山堂的戏台、藻井、字画、楹联、奈河桥,这些独特的古建筑物是宝贵的文物遗产,也可说是南屿福罏寺的镇堂瑰宝。

福罏寺后殿,正中主祀温、康两都统,俗称泰山爷,还有世子、八将爷,左侧崇祀海神妈祖娘娘,右侧奉祀五道将军,中殿左右两厢奉祀阴阳司、注寿司,天井左边敬供柳、谢两总政,右边敬供十八位大哥,诸神神威显赫,香火旺盛。

福罏寺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破损严重,濒临倒塌。1990年后在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来,先后有旅台乡亲黄水金先生、林肇中先生献巨资以及广大乡亲信士赞助和县、镇政府的拨款,经几届管委会成员的努力,按原貌进行修复并开辟公园,

重建大同桥,修水泥路,才有今日之状况与规模。1992年泰山堂被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成立南屿泰山堂文物保护委员会,福罏寺现为政府注册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闽侯县道教协会团体会员宫观,由管委会负责管理文保、宗教事务。

2012年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传统的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全境迎泰山,由2009年起易为逢闰 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举办泰山文化节。届时堂内开展字画展,出刊鲈峰文化报,宣扬泰山文化,踩街游行等,气象更新,盛况空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