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由[英]迈克尔·波拉尼著,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社会与人丛书”,2000, 《个人知识》一书共分四篇:第一篇,认知的艺术;第二篇,缄默的层面;第三篇,个人知识的辩护;第四篇,认知与存在。全书在写作上颇具古典色彩,结构严整,逻辑解释清晰,由表层及内里,再复归于现实的统一,把作者欲创立的意会认知论烘托得如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毫无造作专怪之嫌。

内容简介

大卫·休谟约翰·洛克以来,客观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经得起经验的检验,不得超越经验,如果知识与经验冲突,人们必须随时准备抛弃这种“知识”。依据这种认识论,我们必须尽力排除求知过程之中的个人系数,才能达至完全客观的理想该书认为,这种以主客观分离为基础的认识论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是有害的。

事实上,求知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个人怀着责任感与普遍性意图、从启发性前兆不断趋近真实的过程,一旦缺少了个人的求知热情与参与,任何有意义的知识都无法获得。而个人对求知的寄托、科学社群对知识主张的共识,以及社会对自由思维的尊重,都是人类知识增长过程中环环相扣的要素。

严密的理路、详尽的论证,《个人知识》所呈现的,不仅是一个科学家对自己志业的热情与省思,更是一个公民对自由社会的忠贞与执着。

作者简介

波拉尼是20世纪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原本医学出身,在化学与物理学方面也具有重要的贡献。纳粹兴起后他被迫逃亡到英国,中年以后才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理论和经济学方面来。本书出版于1958年,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几乎所有门类知识的考察,波拉尼批判了客观主义的知识观,通过对知识的默会性、分立性与寄托性的强调,从而最终构建起了自己以“个人知识”为标识的认识论。

目录

译者前言 / 1

前言 / 1

致谢 / 1

第一编 认知的技艺 / 1

第一章 客观性 / 3

第一节 哥白尼革命的教训 / 3

第二节 机械论的发展 / 7

第三节 相对论 / 11

第四节 客观性和现代物理学 / 17

第二章 概率 / 21

第一节 纲领 / 21

第二节 无歧义的陈述 / 22

第三节 概率陈述 / 24

第四节 命题的概率 / 28

第五节 断言的本质 / 31

第六节 准则 / 35

第七节 信心的等级 / 36

第三章 秩序 / 39

第一节 偶然性与秩序 / 39

第二节 随机性和有意义的模式 / 44

第三节 化学比例的定律 / 47

第四节 晶体学 / 50

第四章 技能 / 58

第一节 技能的实践 / 58

第二节 破坏性的分析 / 59

第三节 传统 / 62

第四节 行家身份 / 64

第五节 两种知觉 / 65

第六节 整体和意义 / 68

第七节 工具和结构 / 69

第八节 寄托 / 70

第九节 不可言传性 / 73

第十节 结语 / 75

第二编 默会的成分 / 79

第五章 言述 / 81

第一节 导言 / 81

第二节 非言述的智力 / 83

第三节 语言的操作原则 / 89

第四节 言述性思维的能力 / 95

第五节 思维和言语Ⅰ:文本和意义 / 100

第六节 默会同意的形式 / 109

第七节 思维与言语Ⅱ:观念的决定 / 115

第八节 受教育的心灵 / 117

第九节 语言的再阐释 / 120

第十节 理解逻辑操作 / 134

第十一节 问题解决之导言 / 137

第十二节 数学的启发 / 142

第六章 求知热情 / 156

第一节 贴标签 / 156

第二节 科学的价值 / 159

第三节 启发性的热情 / 168

第四节 优雅与美 / 171

第五节 科学争论 / 176

第六节 科学的前提 / 187

第七节 私人与公众的热情 / 201

第八节 科学和技术 / 204

第九节 数学 / 214

第十节 数学的肯定 / 217

第十一节 数学的公理化 / 221

第十二节 抽象艺术 / 223

第十三节 内居与外突 / 226

第七章 欢会神契 / 241

第一节 导言 / 241

第二节 交流 / 242

第三节 社会知识的传递 / 246

第四节 纯粹的欢会神契 / 248

第五节 社会的组织 / 251

第六节 两种文化 / 254

第七节 个体文化的管理 / 256

第八节 市民文化的管理 / 263

第九节 赤裸裸的权力 / 265

第十节 强权政治 / 268

第十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魔力 / 270

第十二节 道德倒位的伪形式 / 276

第十三节 对知识分子的诱惑 / 278

第十四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 / 281

第十五节 关于事实的问题 / 284

第十六节 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 / 287

第三编 个人知识的辩护 / 293

第八章 肯定的逻辑 / 295

第一节 导言 / 295

第二节 语言的自信运用 / 295

第三节 描述性术语的问题 / 296

第四节 精确性 / 298

第五节 意义的个人模式 / 299

第六节 事实的断言 / 301

第七节 朝向个人知识的认识论 / 303

第八节 推理 / 305

第九节 一般的自动化 / 310

第十节 神经学与心理学 / 311

第十一节 关于批判性 / 313

第十二节 信托的纲领 / 314

第九章 怀疑之批判 / 320

第一节 怀疑论 / 320

第二节 信念和怀疑的同等性 / 324

第三节 合理的与不合理的怀疑 / 326

第四节 自然科学中的怀疑论 / 328

第五节 怀疑是一个启发性原则吗? / 329

第六节 法庭上的不可知论的怀疑 / 330

第七节 宗教怀疑 / 333

第八节 隐含的信念 / 341

第九节 稳定性的三个方面 / 343

第十节 科学信念的稳定性 / 347

第十一节 普遍的怀疑 / 350

第十章 寄托 / 357

第一节 基本的信念 / 357

第二节 主观性、个人性与普遍性 / 358

第三节 寄托的融贯性 / 362

第四节 逃避寄托 / 366

第五节 寄托的结构Ⅰ / 368

第六节 寄托的结构Ⅱ / 373

第七节 不确定性与自我依赖 / 377

第八节 寄托的存在性方面 / 379

第九节 寄托的多样性 / 382

第十节 接受召唤 / 383

第四编 认知与存在 / 391

第十一章 成就的逻辑 / 393

第一节 导言 / 393

第二节 正确性的规则 / 394

第三节 原因与理由 / 398

第四节 逻辑学与心理学 / 400

第五节 动物的创造性 / 402

第六节 对于同等潜能的解释 / 407

第七节 逻辑层次 / 410

第十二章 认知生命 / 417

第一节 导言 / 417

第二节 类型的真实度 / 418

第三节 形态发生 / 425

第四节 有生命的机器 / 430

第五节 行动与感知 / 432

第六节 学习 / 436

第七节 学习与归纳法 / 440

第八节 人类知识 / 445

第九节 更高级的知识 / 447

第十节 融汇点 / 452

第十三章 人的崛起 / 458

第一节 导言 / 458

第二节 进化是一项成就吗? / 459

第三节 随机性——突生的一个例子 / 468

第四节 突生的逻辑 / 471

第五节 广义场之观念 / 476

第六节 类似机器的操作之突生 / 479

第七节 本体论与终极目的 / 481

索引 / 487

后记 / 561

张一兵教授解读

《个人知识》(PersonalKnowledge)是卡尔·波兰尼耗费十余年心血的一部洋洋几十万字的哲学巨著。该书有一个醒目的副标题:“一种后批判哲学的探索”。从这个副标题可以看出,作者自认为捕捉到了长期以来为人忽视的人类认知理性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即缄默的理性。波兰尼认为,相对于传统认识论所依托的可明确表述的(explicit)逻辑理性,人的认知运转中还活跃着另一种与认知个体活动无法分离、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隐性认知功能,而这种意会认知却正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内在本质。卡尔·波兰尼宣称,意会认知论的提出将导致全部传统认识论的重大格式塔转换,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认知构架。对此,我有一个不够确切的比喻:波兰尼是认识论中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如果说弗洛伊德是发现了心理意识现象背后无意识活动的水下冰川,那么波兰尼则是透视了人类认知表层逻辑运转内部的隐性意会整合之地下火山。有人说,意会认知机制的揭示必将造成逻辑理性的彻底翻转,这也许就是“哥白尼革命”的直接含义。

波兰尼以“认知的艺术”为第一篇标题,喻意是很深的。他历来反对把科学认知视为人之外的“客观规律的精确观照”,科学应是人的艺术。他以对科学的“客观性”(第1章)这一理想化特质的证伪为起点。

从哥白尼革命的启示透视了现代科学进展中整体格式塔变革对传统机械科学观的深层冲击,并以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进证明了科学真理之客观性的相对意义。艾萨克·牛顿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自然观中那种精确的(exact)客观真理论的幻灭又必然引发人们对认知结构本身的反省,于是需要标明的第二个重要质点就是全部人类知识所指归的“或然性”(第2章)了。在这里,卡尔·波兰尼摆开了一个全面进攻的架势,从科学研究的纲领到一般理论表述的命题,把人类认知运转本身内含的不定性本质彻底剥离开来。当然,承认科学认知的主体性并不是否认外部世界本身的“秩序”(第3章),但我们应该看到人类认知环境中的“外部规律”也渗透着人类生存活动的意义(既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主观目的论!)。波兰尼的这些确证都是为了引出一个正面的证实,即人类的主体活动,特别是个体活动技能(Skills)在人类认知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证明。第四章是第一篇的核心,也是卡尔·波兰尼全部理论的基石。

波兰尼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人类(个体)的劳作创化能力,而不是人以外的机器之运转机制,甚至不包括人类主体在机械性生产中的操作和工艺复制。一句话,技能是个人劳作的技艺,有如木匠的刀法、中医的病理洞识。这些充分展现了个体性的技艺通常为劳作者自身的体验领悟,蕴含着一种无法言传不可解释的意会知识。波兰尼把这种实践性的技能与艺术的鉴赏和直觉相提并论,深入揭示了在这种体知技艺中存在的特殊认知结构,即意会整合构架。

如果说卡尔·波兰尼在上面第四章中主要说明了内含在人类非语言活动系统中的意会认知结构,那么第二篇则是波兰尼建构自己理论的主体:他要在传统认识论的逻辑理性中也拖出一个缄默认知的内在运转来(第5章)。在语言操作的讲和想中,人们用概念组织认知材料时,总伴随着某种先语言的东西,人用概念词句逻辑地表述出来的东西远不及内在缄默意会的意境更丰满,具体和本真。也因此,意会先于逻辑解释,隐性的接合意义整体先于表层的形式总体。正是这种内在于逻辑理性的意会认知结构,才是人类认知理性的真正本体。也由此,才使科学理智中迸发出美丽的人类感情(第6章)之花,科学的真正支点是人类个体对美和善的追求,也只能在这种人类本真实在中才有可能泛化出一个神圣的文化心态圈来(第7章)。

卡尔·波兰尼的意会认知是依存于人的,是人类个体心身的隐性体知理性,因此它只能是个体的知识。面对传统认识论的普遍有效的客观知识,波兰尼不得不从逻辑和历史的交叉点上去为个人知识申辩,这是第三篇的主题。波兰尼要确证个人知识,要从认识论的视角去肯定意会认知的逻辑地位(第8章),就必然要打通导致现代理性困窘之悖结。他将源于古希腊精神的科学怀疑——知识(第9章)与作为人类对绝对本质的畸形追求的基督教的信仰——实在(第10章)的沟壑填平,让人性复归于科学,复归于理性,扬弃道德倒错,由此,便达到了他所执着的真正理性之光:人的本体存在与认知视界的融合。整个第四编是卡尔·波兰尼的一首人之科学理性的赞美诗。认知与存在的统一基于意会体知的本体投射,正是意会整合建构成客体在主体中的内居(dwellin)和主体对客体的内在摄悟(comprehend),才引导着人类知识的完成(第11章)和人类的生存(第12章)共同走向一切事物的内在本质——实在,这亦是世界实在层系突现创化的最高层次人之上升的真实写照(第13章)。

波兰尼称自己的《个人知识》是创建了一种新的“历史理论”,其意思是表明自己的意会认知论已经泛化为一个能够重新勾画全部人类知识的崭新世界图景。在这本书中,卡尔·波兰尼操着意会认知之剑,在思想史、自然科学研究、认识论研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以及宗教等几乎所有知识领域,处处证实着缄默整合功能的隐性运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