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子房祠

子房祠

子房祠位于徐州子房山西麓,东山寺附近。子房山原名鸡鸣山,海拔127米,与云龙山九里山户部山并称徐州市四大名山,子房山是以“汉代三杰”之一张良的字号命名的。

溯源

子房祠又称子房庙、留侯庙。明宣德初年(1426年),徐州大旱,陈瑄乞雨子房山,不久果降霖雨,陈便在山上修子房庙。正统本《彭城志》云:“子房山在城东五里,山上今有子房庙。”《彭城志》是徐州最早的一部官修志书,也是有关子房庙最早的原始记录

明嘉靖本《徐州志·祀典》有云:“留侯庙二,一在留城,一在子房山宣德初平江伯陈瑄建山上,景泰知州宋诚徙山左新之。”宣德年间始建至景泰年间重修,仅仅约30年,不仅庙迁徙重修,而且改称留侯庙。这是历史记载第一次重修,到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的重修,已不知凡几了。清人叹“崔嵬寝庙千年在”,实则仅300余年。这其间子房庙损坏事常有,如清朱彝尊来徐州市访见子房庙,景象颇有些悲凉:“遗庙彭城故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年驿路,满山枫叶,一弯河水。”

子房庙里供有张良塑像,这在古诗中就有“提示”。明宣德年间,陈瑄建的子房庙,便塑有张良像。明刘荣嗣访子房祠,目睹过张良塑像:“落日荒城试问津,子房遗像俯河”。300年后,逮及清代,徐州人徐渊《登子房山》也有云:“叩祠拜留侯,遗像想嫿”。这说明,子房庙里一直塑有张良像。诗人虽然没有更多的笔墨来描述,从这些诗句里,可以想象出古时的张良塑像,一是高大,在黄河边,即可以看到山上子房庙里的塑像;二是“姽嫿”,与《史记》中司马迁笔下的“状貌如妇人好女”相仿佛,娴静美好。

今日

宏音法师接任东山寺住持后,广结佛缘,随缘募化,四处奔走,为扩建子房祠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信男善女的支持下,筹集资金190余万元,于2009年12月19日奠基,2012年竣工,历时三年,完成了子房祠的扩建。

扩建后的子房祠在原子房祠旁,距离“子房山摩崖石刻”200米。子房祠为当代仿古式建筑,大殿下有200平米的地下室,地面显露部分高10米,琉瓦抱柱、气势恢宏。新铸张良铜像,身着汉服,仪态肃穆端庄,貌若帅哥,气宇昂然,铮铮铁骨。当代诗人徐书信先生赋诗赞曰:“箫韵高风晚,逾今亦有声。椎秦除暴虐,意舞汉家旌。”寥寥四句,形象地折射出当年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睿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风采。

新子房祠扩建后,东山寺、子房诗社在大殿前共立石碑两块,一块为“舞动汉风”碑、一块为“子房萧韵”碑。

“舞动汉风”碑高2.9米,“舞动汉风”四字碑文由马三力先生所书。碑阴“子房祠铭”由云龙区佛教协会撰稿,徐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果光大和尚监制,戚有信先生书丹。

“子房萧韵”碑与“舞动汉风”碑同高,碑文“子房萧韵”由徐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果光大和尚手书,碑阴为胡德兴先生书丹。

子房箫声

子房箫声,为徐州市古代八景之一。

徐州作为古战场,八百里群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城东北的子房山,原名“鸡鸣山”,相传楚汉之际,张良为了瓦解湘军,巧妙使用了攻心术。他训练了一批吹箫能手,制作了许多大型风筝,风筝下悬挂箩筐,将吹箫者置于其中。张良坐镇鸡鸣山指挥,乘风势将风筝放到楚军阵地上,一时洞箫齐鸣,凄婉的箫声勾起了项羽江东兵的思乡之情,八千子弟弃甲而散,汉军不战自胜。

从此,鸡鸣山改称子房山,“子房箫声”亦成为千百年来征战厮杀,以计取胜的绝唱。

书丹笔误

一处为子房祠大殿篆书“子房寺”牌匾(今人所书),“子房寺”称谓没有出处,不合情理。

一处为“子房萧韵”碑的“萧”,“萧”字应为洞箫的“箫”。汉语中二者读音相同,词义相异,不宜通用。

两处笔误不伦不类,有损子房祠形象。

参考资料

徐州子房祠游玩攻略-子房祠门票多少钱/价格表-团购票价预定优惠-景点地址在哪里/图片介绍/参观预约/旅游游览顺序攻略及注意事项/营业时间-【携程攻略】.携程攻略.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