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堌集镇
青集镇位于菏泽市曹县东南部,总面积约146.7平方公里,辖86个行政村和209个自然村。镇驻地由原11个行政村和19个镇直单位组成。2014年7月21日,青堌集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2016年9月,最新全国重点镇名单中,青堌集镇再次名列其中。
青堌集镇地理位置优越,东邻单县高韦庄镇和高老家镇,南接商丘市梁园区刘口镇,西靠安蔡楼镇,西南连接件楼乡,北与苏集镇相邻。镇内交通发达,东西干线有3条,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平方米,环境卫生整洁,绿化面积为4万平方米。
截至2019年末,青堌集镇户籍人数为105439人。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曹县第8区(青堌集)。1983年12月撤社建镇。2001年2月,撤销南李集镇,并入青堌集镇。截至2021年10月,青堌集镇辖8社区、57个行政村。
2019年,青堌集镇共有工业企业8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3个。青堌集镇是曹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人口民族
驻地人口为2.2万人。21461户,总人口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00人。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中心镇。2012年8月23日,被菏泽市政府确定为重点发展的30个经济强镇,重点发展服务业和运输业。2014年7月,被住建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行政区划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71721103:
经济发展
二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该镇加大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民营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形成食品加工、棉纺和桐木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境内有石刁柏加工企业5家;桐木加工龙头企业6家;快餐面生产线22条,雪饼生产线16条。全镇民营企业2600余家,从业人员2.3万人,工业总产值129255万元。该镇是鲁西南商业重镇,服务网点遍布全镇,有农村集贸市场4处(青堌集、李集乡、朱老家、柴庄),占地面积16.2万平方米,平均日上市人数5万人,平均日交易额50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有中学2处,完全小学17处,小学教学点8处,儿童入园入学率100%。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全镇有秧歌队、剑术队、戏曲队、老年门球队、健美操队等群众性专业文体活动组织10余个,业余队员300余人,镇老年门球队、太极剑队曾多次在省、市、县比赛中获奖。有县级医院(曹县第二人民医院)1处,镇中心卫生院1处。全镇有医务人员355人,病床180张,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以上。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镇计划生育率在98%以上,节育率达100%,晚婚晚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6‰以下。
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该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距商丘市、虞城县、单县、成武县、曹县五城区各30公里。105国道,德商公路,350省道贯穿境内。农业发展状况,境内主要河道2条,自西南向东北地区有引黄河干线和黄白河贯穿全境,支流纵横交错,西南太行堤库还有大面积水域,该镇气候适宜,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树木、禽牧及鱼类生长,主要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石刁柏、花生、大豆,林木有桐、杨、槐、果木有苹果、桃、杏、中国樱桃、枣等,畜禽主要有鲁西黄牛、青山羊和鸡、鸭、鹅等,鱼类有黄河鲤鱼、草鱼和鲫鱼。1995年以来,以推广芦笋种植和发展蔬菜大棚为重点的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全镇全面铺开。到2004年,全镇拥有优质芦笋面积3.7万亩,芦笋种植专业村已达43个,成为闻名全国的年,民营企业规模达32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形成了食品加工,棉纺和桐木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境内建有现代化芦笋罐头加工企业5处,年加工能力2.2万吨,拥有方便面生产线22条,雪饼生产线16条,桐木加工龙头企业6家。该镇现有集贸市场4处,分别为青固集、李集、朱老家、柴庄,占地面积16.2万平方米,平均上市人数达5万人,平均交易额50万余元。
工农业产业
改革开放后,镇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发展较快,近些年镇引进石刁柏种植并迅速发展成为镇的支柱产业,形成了芦笋种植加工一条龙,形成了以朱老家大宝芦笋加工厂为基础的产业链。20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山东省曹县青堌集镇(芦笋)。
曹县青堌集镇位于山东、河南省两省交界处,是曹县、成武县、单县、商丘市四县的结合部。目前,全镇农民收入、财政收入70%来自于芦笋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芦笋为轴线,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外联国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一、高点定位加速膨胀铸造农业发展的“机车”
近年来,青堌集镇立足资源,准确定位,努力做大做强石刁柏生产和加工产业。瞄准一流,高点起步,加速龙头企业的膨胀,突出培植壮大中粮大宝、盛丰、桑克斯、盛庆、当家人五大龙头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0多人,工人月收入平均500元以上。企业规模扩大后,随着收购能力的提高,芦笋价格趋于平稳。近年来,最低混级笋保持在每斤1.7元以上,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增收1亿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目前全镇已形成了6万亩芦笋基地,涵盖57个行政村,其中800亩以上的专业村42个,5亩以上的生产大户3200多户。同时又带动了优质杂果、一般性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全镇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万多亩。
二、遵循国际规则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近年来,农产品出口关税壁垒逐步取消,但“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日趋森严,只有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实施标准化生产,才能赢得产品出口主动权,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青堌集镇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山东省芦笋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了《无公害芦笋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标准》,将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和管理方式置于严格的规章制度之下。在品种改良上,针对大多石刁柏品种普遍老化,品级低,质量差的实际,组织专门人员到临沂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学习考察,引进最优质的芦笋新品种,并大面积进行推广种植,良种覆盖率已达96%以上。在生产管理上,实施了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蔬菜生产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一减双保”工程,通过广泛发放《生产无公害芦笋、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明白纸》,引导群众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与此同时,当地还多次聘请省石刁柏研究所、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讲座,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
青堌集镇引入国际通行规则,建立标准化加工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青堌集镇芦笋基地陆续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验收,芦笋加工企业均通过了IS09000认证、HACCP体系认证、国际食品标准IFS认证。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际化标准,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企业按照出口国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包装,形成的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国外超市。盛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乡村树”自主出口系列产品,不经过出口贸易商、进口商、佣金商,直接供往法国家乐福、欧尚,美国沃尔玛公司和德国麦德隆等国际超市,重点市场欧洲的前十大超市已成功打入9家。
与此同时,该镇积极引进优良品种,生产国际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和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需要,公司生产品种达20多个,在欧美市场上供不应求。在生产旺季,公司每天都有专门集装箱外运,实现了厂内装箱,海关免检,直接装船出口。
三、政府搭台双向扶持构建企业和农户的“连心桥”
搭建发展平台,构筑战略载体。要提升产业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就必须通过产业园这一核心来带动,没有产业园的先行,单单依靠资源和招商为动力,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产业的升级。基于此,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地处105国道、德商公路、350省道交汇点和毗邻德商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以及成方连片的一般农田优势,建设石刁柏种植园区。将园区功能区划分为优质芦笋栽培、高附加值产品加工、科研培训和商贸物流4个区域,计划总投资9亿元。优质芦笋栽培区培育发展标准化芦笋基地3000亩;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区可以入驻企业27家,引进国际一流的食品加工设备。
1.6万平方米的科研培训区建设科研培训中心一处,用于开发研制芦笋保健食品、芦笋制药、芦笋啤酒等芦笋深加工终端产品;商贸物流区将立足于青堌集周边乡镇种植芦笋20万亩的优势,建设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华东芦笋交易大市场一处。通过项目的逐步实施,把石刁柏产业园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芦笋标准化科技产业示范园区。
开展优质服务,帮助农民增收。在技术上,常年聘请中国芦笋研究中心的3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资金上,想尽千方百计,从各方融资,给农户以扶持。
健全市场网络,扶持企业增效。通过引导企业、行政村和农民联合,沿105国道、聊商公路、350省道、闫青公路设立固定收购点37处,农民自发形成的分散收购点达130余处,形成了完整的芦笋收购网络,保证了企业生产的需要。
建立石刁柏协会,提供组织保障。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生产经营中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局限性带来的损失,镇专门成立了芦笋产业化办公室,建立了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流通大户等组成的芦笋企业协会,制定了行业法规,加强联合,统一内调,在农资、技术等方面搞好了合作。同时,芦笋协会积极协调银信、税务、工商等部门为企业和农户搞好服务,从而,优化了芦笋产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拉长本地芦笋产业链条,发展壮大芦笋特色板块经济。
城镇建设
近年来,青堌集镇开展了大规模的小城镇建设,新开展街道8条,城区面积达2平方公里,沿街西侧全部建起高标准楼房路灯、下水道配套完毕。镇驻地现有中小学8座,布局合理。镇内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山东农合等金融机构驻点,还有大型百货商场等。驻地交通发达,东西干线3条,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环境卫生整洁,绿化面积已达4万平方米。驻地现有50千优安变电站一座,电信、联通载波塔两座,全镇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年用电量13万度,实现了村村通电话,装机容量达万余部。
历史沿革
1945年至1956年为复程县政府驻地。复曹合并后,1957年设青堌集乡,1958年成立青堌集公社。1979年设南李集公社。1983年改青堌集镇、南李集乡。1996年,青堌集镇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辖53个行政村;南李集乡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33个行政村。
2001年,南李集乡青堌集镇合并,青堌集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青堌集侯楼,全镇辖南门、后楼、刘寨、樊楼、西南隅南、西南隅北、西南隅西、新街东、新街西、邱海、班庄、赵楼、毛庄、韦东、韦西、韦庄、樊老家、邓庄、曾新庄、刘楼、东张楼、西张楼、张山楼、大关庄、武奎庄、刘庄、刘辛庄、老刘庄、吉李庄、胡庄、车庄、朱小楼、朱牌坊、袁庄、杜庄、赵双楼、鲁楼、北张楼、潘庄、付庄、胡六、赵小楼、朱庄、柴庄、高庄、朱楼、闫庄、任庄、宋楼、吉黄庄、仵楼、赵老家、朱老家、李集、姬胡庄、曾楼、苗西、苗东、张庄集、唐庄、玉皇大帝庙、孙庄、兰庄、屈庄、刘集、王堤头、韩东、韩西、刘井、姚庄、王陈庄、赵庄、尹庄、王柳圈、张王庄、吕庄、四合村、老杨庄、前杨庄、阎韩庄、新民村、李元庄、刘安庄、魏庄、葛台、危油坊86个行政村。
参考资料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堌集镇地名介绍.博雅地名网.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