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曾扬
张曾扬(1843-1921),字抑仲,号小帆,又号筱帆,亦作晓帆,又字润生,亦作闰生、韵笙,另字抑仲。号渊静、静居主人、天鬻主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省)人,张之洞同族侄曾孙。清末政治人物。
他是同治七年的进士,历任湖南永顺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盐法道、广西布政使、山西巡抚、浙江巡抚等职务。在光绪年间,他整顿了福建的盐务,改善了广西的财政状况;平定了后套的马贼;治理了浙江的盐枭问题;并参与了浙江铁路的交涉。然而,在1907年秋瑾案爆发后,他下令捕杀秋瑾,此举引起了舆论的强烈谴责。因此,他被调往江苏省和山西,最后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返回故乡。在家居十四年后。1920年因“二烈女”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事件张曾扬借他人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传统道德的坚持与认同。1921年2月9日无疾而终,享年79岁。葬于南皮县城西北徐庄西。
个人生平
年少时光
张曾扬,字小帆,直隶南皮人。在二十三年(1843年)出生,经过童年和少年时代,于同治六年(1867)参加科举考试获得丁卯科顺天乡试,
次年,也就是同治七年(1868)25岁的张曾扬参加保和殿复试,获得二等第五十二名。同治十年(1871)参加殿试。获得二甲,四八十四名,朝考中获得二等,第五十名,奉旨改庶吉士,在散馆中经过三年的学习获得散馆一等第三十名,奉旨授职。
初入官场
光绪三年(1877)34岁的张曾扬担任充科会试同考官,后来担任壬午科直省乡试磨勘试卷官。两年后41岁的张曾扬担任文渊阁校理,后来在国使馆中担任协修修,在功臣馆纂修。
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初一,张曾扬写下自己的座右铭:乙酉元旦。自今以始,挫锐解纷,搏心揖志,我有诚,自矢于天,勿贻身羞,不为福先,一矢慎言,再矢惩忿,材而不材,损之又损,安身不兢,修己自保,戒慎恐惧,富贵寿考。而后获得了京察一等,并获得引见,被军机处奉旨记名,用于道府级官员的任用。同年二月十三日再次被皇帝召见。随后在同年三月份奉皇帝的诏书。湖南长沙府遗缺,著张曾扬补授长沙府,到达湖南省后,委署永顺府知府,随后张曾扬写下了人生第一份官职调动谢恩折。随后在吏部领凭照起程赴任,十二月十七日,张曾扬抵任永顺府知府。
担任要职
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补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到永顺后,不及两月,便为当地制定了四条发展之策:严保甲以安善良、清庶狱以息纷争、查积谷以备饥荒、兴书院以广教化。光绪十四年,张曾扬捐廉数百金,为永顺府灵溪书院建学舍、购图书,发展当地文教事业。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⑥十二月二十六日,张之洞上奏称,张曾系其无服族侄曾孙,按例应回避。次年47岁的张曾扬奉旨调补广东肇庆府,到奉饬赴任。光绪十八年(1892)因张曾扬在前后两次水灾中共捐赈3000两。在七月份两广总督李瀚章奏保张曾敭,次年,50岁的张曾扬于三月份,委署知府,六月任广州府知府。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七月,前述李鸿章所奏张曾敭捐赈请奖折获准,八月,吏部为张曾敭颁发了三品官衔执照。
初有退心
根据吏部则例,道、府八年俸满。张曾敭自光绪十二年(1886)调补永顺府知府,至十九年补广州府知府任职,二十(1894)时,前后连闰历俸已满八年,按例应交卸原职,赴吏部引见。二十二年(1896)六月初三日,张曾敭依例卸任,并于九月十五日到京陛见。十月二十一日,张曾敭请假回籍修墓,得假两个月。后张曾敭因病请求开缺,二十三年(1897)二月二十日,清廷下旨准其开缺福建省按察使。张曾扬卸任福建按察使后,闲居通州,这是他短暂退出官场的一段时间
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初八日,清廷令张曾敭准备召见。二月初四日,张曾敭入宫请安;初六,张曾敭再次被召见,授予四川省按察使之职。并于于二月二十八日从北京出发,在通州收拾行装后启程,四月二十八日行抵湖北武汉,因沿途感风寒,旧疾复发。呈请湖北巡抚于荫霖代奏请假。六月二十五日奉到朱批。得以休养一个月,痊愈后准备赴任,却得知自己已补授福建省布政使,便于八月初三日奏折谢恩,十月初六接受了布政使移交的印信文卷
二十六年(1900)庚子国变。闰八月初三日,清廷令张曾敭调补湖南布政使,重阳节日,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张之洞奏称,张曾敭系其无服族侄曾孙,按定制应回避。二十六日,清廷下旨,张曾扬调补广西布政使。二十七年(1901)二月初四日,张曾扬即赶赴桂林市,于四月二十七日接广西布政使印信和文卷。
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张曾敭由广西布政使调至四川省布政使。光绪二十九年(1903)正月二十日,清廷令张曾敭补授山西省巡抚。
光绪三十年(1904),61岁。十月初十日,七十大寿,赏张曾扬御书寿字一方,玉如意一柄,蟒袍料一件。十月二十九日,张曾扬奏折谢慈禧太后赏赐。
张曾敭在山西巡抚任上待了不足两年时间,即被调任浙江省,九月二十六日,交卸山西巡抚篆务。后因病请假二十日张曾敭在浙江巡抚任内时屡次请假、奏请开缺。三十二年(1906)六月十三日,张曾敭奏称因夏季天热,触发旧疾,且头目眩晕,请赏假一个月,清廷照准。
光熙三十一年张曾扬在苏杭甬铁路风暴潮中与英方据理力争。将将苏杭甬铁路收回自办,后来交卸浙江关防篆务,正式卸任浙江巡抚。
时刻求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张曾敭下令在绍兴轩亭口处死后,迎来强大的舆论攻讦。七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张曾扬调补江苏巡抚
张曾扬调补江苏省巡抚的消息激起舆论大哗,江苏出现拒张风潮。八月十三日,张曾扬得假一个月。八月二十八日,李符曾从中运作,经过鹿传霖、张之洞二人努力,张曾扬调补山西省巡抚。九月八日,张曾扬具折谢恩。九月十四日,张曾扬得假一个月。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张曾扬奏称,病尚未劝谕,请开去山西巡抚。
告老还乡
光绪三十四年(1908),65岁。是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11月15日,慈禧去世。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自1907年至1911年,居北京。辛亥革命事发,张曾扬避地涞水县,与劳乃宣多有交游,后移居天津市。
1912年2月12日,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1916年张曾敭除了力请王国维作长诗,以兹纪念“二烈女”外,他自己亦为此事留下了一通碑文《南皮张氏二烈女碑记》。
1921年辛酉正月初二日(1921年2月9日)微疾卒,年七十有九。去世前一天,仍与友人论事,哽咽不已。
人物事件
秋瑾案
秋瑾,一位充满热情的女权主义者,在日本留学回国后,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她曾任教于浙江吴兴浔溪女校,并在上海设立“锐进学社”作为同盟会的联络点。1907年,她创办了《中国女报》,致力于推动妇女解放运动。
然而,在她的革命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降临。1907年,徐锡麟起事失败,秋瑾因此受到牵连。浙江巡抚张曾扬下令逮捕她,并最终导致她的牺牲。秋瑾的英勇事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使得张曾扬遭受了舆论的严厉抨击,最终迫使他离开官场。
二烈女事件
张曾扬告老还乡后,得知了“二烈女事件”后动用自己的关系网络使其王国维为该事件写诗《张小帆中丞索咏南皮张氏二烈女诗》,且自己也为其写了碑文《南皮张氏二烈女碑记》,使其引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波。另外张曾扬想利用该事件让其族人的事迹永昭后世,但更多是想借此表达他个人对传统道德的 坚持与认同,在民国时期进行一次文化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