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昌飚
曾昌,1969年出生于温州市,1992年从到沈阳市创业,成立中旭集团,任董事长。组建了辽宁省浙江商会,任会长。2005年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民营企业家”。现任浙商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核心提示
魅力来自智慧,魄力铸就人品。曾昌飚,是第一个把商场开到朝鲜、第一个在东北地区兴建温州一条街、第一个在辽西地区建最大的服装大市场——华隆商业广场的人,也是第一个建造中国商会总部大厦的人。他的身上闪烁着企业家的深、大度,以及特有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他的言谈举止透露着自信、敏锐和深厚的思想内涵,他是享誉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充满传奇的民营企业家!
商界领袖
只要敢想,努力去做,就没有一个理想成不了现实。 —曾昌飚
人物事迹
角逐商海,成就商界奇葩。
“只要敢想,努力去做,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这句普通但饱含了理性与奋斗的话出自于一位到沈阳市创业的浙江省商人之口。他钟爱这句话,把它当作座右铭,当作自己不断向上攀登的动力;他用所想所做诠释着拼搏与向上;他用诚信和人格魅力谱写出了人生的华章!
他,就是中旭集团的董事长、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
曾昌飚,1969年出生于温州市,1992年从温州到沈阳创业。短短15年间,中旭集团迅猛发展,经营范围涵盖从起家的纺织布料到如今的钟表百货、商业广场、国际贸易、金融、地产诸多领域。有人说“他很幸运”,但是曾昌飚自己说:我的幸运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曾昌飚是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在他的时间表上,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他喜欢工作,因为只有工作才能让他实现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理想。每当他自己的一些设想在工作中变成现实的时候,那是他最兴奋的时候,也因此,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事业奇迹。如果比较个人的财富,曾昌飚不是实力最强的,但在2005年国内评选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民营企业家”中,曾昌飚的名字与柳传志、陈天桥、郭广昌并列在一起。对此,曾昌飚自己的评价是:我都是在做皆大欢喜、共赢共享、又具有非常影响力的事情,而且把这种社会影响力转化为财富,又体现了人生价值。的确是这样,在曾昌飚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商人的胆识与精明、执著与成功。
曾昌飚凭自己的诚信和影响力,组建了辽宁省浙江商会,给辽宁省的二十多万浙江商人建设了一个“家”,让更多的兄弟姐妹在一个共同的“支点”上撬起创造财富的宏伟大业。
曾昌飚说,我一个人从一个阶层跨越到另一个阶层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就好像从一环到二环再到三环,需要一股冲击力、开拓力、一股不屈不挠的劲儿,需要思维的跨越进而达到事业的飞跃。但是,当一个人步入到成功者的行列之中,有人引导、有人做模范,有思想的碰撞,有资源的共享,众多成功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成功了,我当然也就成功了。
1993年,曾昌飚在闻名全国的五爱市场北侧,创办了沈阳市“温州一条街”,就是现在的东北服装材料城。“温州一条街”把同行业都联合在一起,不是单一的相互竞争,而是把商品做全、做多,形成市场,吸引客户,现在,“温州一条街”已经成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在内的东北地区服装材料主要供货地之一。沈阳的第一个“温州市一条街”,不仅发展了当地经济,也带动了一批温州企业的发展,给下岗工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国家上缴了更多的税收,皆大欢喜。
2003年10月,曾昌飚出席了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对温州商人精神、对活跃在温州当地以及在外地的温商对温州的贡献做了重要的阐述,他说,在当地和在外地的温商好比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在当地的温商制造出高低压电器、纽扣拉链、阀门等产品,而在外地的温商每走一步就形成一个网络,形成了温州商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网络。从而,便有了“走出温州市、发展温州”的口号,使温州产品成就了中国“阀门之乡,拉链之都”等中字头的大市场,也才使温州经济成为完整的“自行车”推向世界。
2005年6月,在陈书记的指导下,曾昌飚与王英副市长赴杭州市出席世界浙商大会,曾先生作了“浙商精神及浙商发展趋势”的演讲报告,王英副市长作了“市政府重商主义”的报告,向广大浙商展示了沈阳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在这个会上,沈阳被评为了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之一,这说明辽宁省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投资潜力。
十多年来,曾昌飚把浙商精神——敢为天下先、努力拼搏、诚实守信、共赢发展的理念带到了全国各地。在沈阳的多年创业历程中,他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捐助希望工程,多次参与各种扶贫助困活动。只要是他力所能及,都是尽己所能,但他对于帮助人总是轻描淡写,他觉得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些不需要大家的赞扬。正是因为这样,曾昌飚无论是在省、市、区政府领导当中,还是在各个商业协会中、企业中、行业内的朋友当中,都让人竖起大拇指。
远见卓识,走出国门淘金。
2004年8月,曾昌飚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第一个拿到了朝鲜最大的百货大楼的十年经营权,这一举动轰动了世界,受到了国际、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曾昌飚被请进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与白岩松对话,在采访中,曾昌飚睿智而风趣地谈到了他是如何获得朝鲜的信任的:
曾昌飚:我说中原地区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的时候,就像中国的一个寓言:一个老人家牵着一头牛拴在一个桩上喊,大家不用付钱就可以把牛牵走,大家都不相信。
白岩松:怎么会有这好事呢?
曾昌飚:后来一个小孩子过去把牛牵走了。大家都瞪着眼睛:真的有这么回事?朝鲜对待我们公司也是这么一个做法。
白岩松:你就是这个幸运的孩子。
曾昌飚:对,我就是这个“幸运”的孩子,他真的把这些优惠条件都先给我了。
其实承包平壤第一百货并不是他一时冲动,早在1997年他就开始了对朝鲜的考察。这几年,他每年都坚持去这个神秘的国家,并仔细观察着这个国家的变化。从地理位置来讲,从沈阳市到丹东市才二百三十公里,从丹东到朝鲜的首都应该只有二百多公里,丹东跨过鸭绿江就到了朝鲜的新义洲,它的运输成本自然就降低了。从经济眼光来讲,朝鲜是轻工业欠发达的国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曾昌飚感到这里可以给他带来像中原地区改革开放最初的那种高利润的机会。经商是要谋取利润,然后再去发展和扩大再生产,这就是商人的目的。曾昌飚通过与朝方的多次接触,与他们贸易省建立了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实现了“人和”。但当时朝鲜的政治气候和经济环境还不适应投资,人民币兑换朝元的官方汇率远低于两种货币间的合理汇率,进口关税极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强等等,都表明当时尚欠“天时”。
在2003年的时候,朝鲜政府已经明确有要改革开放的想法了,曾昌飚果断决定进入朝鲜。朝鲜的农贸市场里面也有一些轻工业产品,比如毛巾、牙刷这类东西,在那里可以看到当地的需求和价格。他当时就想,朝鲜的改革开放是必然的,没有一个国家会拒绝发展、拒绝财富、拒绝友情的,我肯定要做。曾昌飚说,他们会逐步认识我们的,会懂得我们的重要性,会友好地跟我们合作下去的。
五十多年前曾经有一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句话用来形容今天中旭集团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对曾昌飚的采访给我们留下了颇深的思索:“中国商人长远的商业发展目标影响了国际经济的接轨,商帮的国际性氛围已逐步形成,商魂的国际纽带将由此而产生!”
在事业上,没有智慧是做不好事的。但是,缺乏勇气也是难以成功的,如果没有勇气,那么我们可能就只会墨守成规,按照生活的既定轨迹走下去。形容浙江省商人,有一句很好的话:“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在沈阳市从商16年的曾昌飚已经成为一颗商界明星。作为辽宁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正在用自己的凝聚力,为辽宁、浙江的发展创造着奇迹。
童年噩梦,造就不屈精神。
为什么曾昌飚总能抓住先机,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呢?
曾昌飚在朋友中透露了他的秘诀:每一步发展,都可以说与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政府努力的方向一致,才会使自己的发展顺势而为。当然,如果仅仅是跟在政府鼓励的后面还是不能赢得先机,这就要求你站得高、看得远,并用你的人格力量和商业智慧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
1972年,曾昌飚3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双腿非常不便,但他并未把自己看成是一只折断翅膀的益鸟。相反,他用自己睿智的思想、坚定的决心、不屈的意志、坚韧的精神不断证明着自己是一只翱翔的雄鹰。
创业之初,一个残疾青年,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一下子要让他自己到外面闯荡,家里人怎么放心得下?为了争取家人的同意,曾昌飚领着父母和奶奶到马路和码头上逛。他指着三轮车夫和码头上的搬运工人,再指着一旁记账和指挥工人干活的老板说:他们同样健康,但不同的劳动方式报酬却大大不一样,因为老板用脑力、用智慧赚钱。“我虽然身体不如他们健康,但我可以用智慧改变命运。”一番情真意切的话使曾昌飚顺利地拿到了父母开给他的通行证。
曾昌飚在商海的征战中,有过低谷,也有过辉煌,但他总是在失意时淡然面对,在得意时泰然处之,他敢于面对困难,正视困难的挑战,因为每解决一个困难,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他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证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造辉煌,感悟人生真谛。
2005年,曾昌飚又开始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在沈阳市的金廊核心地段、地铁交汇处建设中国第一座五星级的商务平台—— “商会总部大厦”,他谈到这个工程时说,这个项目将为沈阳与全球搭建一个招商引资的平台,为在沈阳的商界精英携手世界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座高楼拔地而起,将聚集全国众多行业、众多地区甚至众多海外商团的进驻,这里不是一家一户的公司,每个商会的背后都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这就是把点连成了片,一片带动一面,所以这座商会总部大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总部经济!”曾昌飚形象地比喻说:就好比谈恋爱一样,有了这些商会进入沈阳市,才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在沈阳,它是巩固沈阳东北地区领袖城市的地位、吸引世界经济注意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又一重要项目。
从最初的沈阳市温州一条街、辽西地区的华隆商业广场,到现在的商会总部大厦,曾昌飚用真诚的付出赢得了朋友的尊重和信任,也为自己赢得了一双翱翔的翅膀。正是有了这样坚毅的翅膀,才让一个从浙江温州独闯出来的年轻人成就了一番又一番的伟业。2007年8月5日,在中国商帮峰会上,由曾昌飚牵头联合现代控股的董事长章鹏飞、人民集团的董事长郑元豹等浙商提议在杭州建浙商总部大厦,联合全国浙江商会精英在全国乃至世界建浙商总部大厦,把浙商的精神发扬光大,把浙商精神融入到广大的企业之中。浙商总部大厦将把国内外的企业精英和商界巨头都凝聚在一起,为国家创造巨大的财富。
诚然,曾昌飚的成功并非偶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浙商的文化影响了他的发展。
浙商文化,即浙商思想——贾而重诺,信誉创造价值。得商业文明风气之先的浙江省商人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浙商的这种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得到体现。例如上海绿城、中凯城市之光、中凯佘山别墅、新湖明珠城、温州一条街等等,都把浙商精神冠以企业名号的前缀,时时把浙商的思想理念置于前沿位置。
曾昌飚在谈到浙商精神时还谈到,浙商精神的精髓是强调个性、能力、功利和实际领导思想,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系统学习对实际有用的文化知识。
曾昌飚常说:人就像是蓄电池,能充多少电就能发多少光。他总是边工作边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提炼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不愧于自己的人生!
时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称赞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有影响力的,是说一就是一的民营企业家。”时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英赞叹道:“有人说浙商‘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凝聚起来力量是巨大的。曾总建设商会总部大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朝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久志评价说:“曾昌飚先生是我在市政府工作6年多时间接触众多的投资者中印象最深、我最佩服的一位。我认为他是温州人的一个典范,是个杰出代表。温州人的精明、温州人的实干,温州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温州人那种思想解放的经营理念,都浓缩于这个人身上。”
这就是曾昌飚,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营企业家。
曾昌飚承包在平壤的故事。
第一次去朝鲜考察。
“1997年10月,我第一次去朝鲜考察。当时由于供电严重不足,电车从丹东市到平壤230公里的路程竟花去了20多个小时。”曾昌飚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朝鲜观光、考察时的情景。“在平壤,晚上8点后想吃夜宵,转遍市内都找不到。”他告诉记者,此后每次去朝鲜考察时,总是带了快餐面、腐乳和榨菜。
商品短缺,是朝鲜给曾昌飚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也就是这个印象,使得这位从小商品市场发祥地———永嘉桥头走出来的商人把目光盯上了当地的市场。2002年7月又一次前往朝鲜考察,曾昌飚第一次走进平壤第一百货大楼时,发现整个大楼根本就没有什么商品,空荡荡的。他估计了一下,整个商场里的货物价值不到50万元人民币。
正是从这些细节中,曾昌飚“嗅”出了朝鲜市场的商机。7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跑朝鲜几次,目的就是了解这个国家的变化和政策调整。“现在的朝鲜,牙膏、牙刷、铅笔、小五金工具、小电器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仍然是紧俏货。但政策开始调整了,机会也就来了。”
谈判只用了两小时。
“我与他们谈成承包平壤第一百货大楼的事只用了短短两个小时。”曾昌飚如是说。机会从来都是给予有准备的人,通过7年的考察,曾昌飚与朝方亲密接触,建立了深厚友谊。同时也是借助了温州市品牌———朝鲜生活必需品短缺,而温州生产的主要商品正是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对商机敏感,对伙伴诚恳,面对困难坚韧不拔,在谈判中,曾昌飚把温州人特有的品质展示出来,朝鲜官员被打动了。去年6月,曾昌飚在丹东市与朝方就承包一事进行谈判时,仅用了2小时就签下了承包合同。
邀请温州人参与。
谈及这次回温推介,曾昌飚说,主要出于三点考虑。一方面是因为挥之不去的乡情,使得他在上万个全国各地的商户中首批选取100个温州人前往朝鲜。二是,敢闯的温州商人最适合“走出去”。其三,温州市是国内著名的轻工产品制造基地,温州的皮鞋、服装、打火机、小家用电器、皮具、建材等产品正好适应朝鲜目前的消费水平,市场潜力很大。
曾昌飚还透露,明年他还要在平壤市区承包4家商场。他计划着,让温州的小商品进入到平壤的每一个普通家庭。
工作经历
2022年12月7日,任浙商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参考资料
由虚向实,虚实融合!马云卸任浙商总会会长,南存辉接棒上任.澎湃新闻.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