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萃华金店

萃华金店

萃华金店,创始人关锡龄,姓瓜尔佳氏,大清镶黄旗锡伯族人。他曾任大名府知府,清末民初官至东边道道尹。关姓久官聚财家资豪富,因为沈阳沈北新区区是锡伯族的故乡,关氏决心要为故乡做些贡献,便于奉天城内四平街铜行胡同的出颖胡同又称银楼街路北(今沈阳中街)选址,辟祖遗产开金店,名为“萃华新首饰楼”,聘请当了多年金银店老板的祝玉堂先生为经理,以经营首饰为主,兼营金银条宝,珠石钻翠。

简介

萃华金店120年的变革

沈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称盛京、奉天,至从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到这里,作为“一朝发祥地,两帝潜龙居”的沈阳城便成了关外最大的商贸中心。八关九门内百业兴旺,招幌牌匾不计其数,较之云集的商贾,沈阳金银业兴起比较晚。

官道经商

清同治元年,郁文等人合资在大西关创办了“意德盛金店”,沈阳出现了第一家银楼。到了光绪年间,呼啦拉冒出来大大小小不少金店,将四平街上的出颖胡同连成了一条银楼街。随着朝代更跌,岁月流失,优胜劣汰,夕日多如牛毛的店铺朝现夕隐,早已被人们忘记,时至今日在为数不多的老字号店铺中却独存一家百年金店,它就是建于1895年,坐落在中街,毗邻故宫的萃华金店。

人道经营

开业之初,萃华金店资本并不充裕,关锡龄出资仅3.6万吊(16枚铜钱为一吊)。祝玉堂很善经营,再加上雇佣了多是被称作“关里帮”的技艺精湛的金银匠,极讲究质量和信誉。很快便在沈阳市的金银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1912年至1921年之间,萃华金店陆续在哈尔滨市道外三首街、五道街,安东市(今丹东市)中富街,本市南满站(今沈阳站)各设分号。

萃华新首饰楼”改称“萃华金店总号”。总号、分号共六处,其中尤以哈尔滨市的两处分号最为兴隆。哈市靠近产金地区,收买沙金数量多、价格低,该市行业对家又少,萃华两个分号零售首饰,平均每天达七八千元。1914年,帐期分红倍入9000吊,合为4.5万吊,按当时市价六比一,折实为银元7500元。1920年倍入2.25万元,1930年倍入3万元,至此财东的资本合为现大洋6万元,相当于最初投资的10倍。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了金银业超高速发展的催化剂,由于西方列强大量抛售黄金,竞相来华抢购物资原料,乃使市场黄金价格下跌,每两黄金不足50元。价格降低,首饰销售增加,为金银业创造发展的有利时机。再加上萃华经营有方、制作精良、质地纯正、信誉颇高,又从金条小宝中取利,同时派有驻外人员到天津市上海市了解黄金市场行情,在黄金交易上胜算较多,萃华进入鼎盛时期。此时的萃华金店使用资金和公积金已达15万银元,另由银行、钱庄贷款周转金10万银元以上,雇用人员多达300余人。此时库存黄金和原材料经常保持在3000两以上,白银达4万两,从1918年、1919年到1929年,每年萃华金店获纯利可达10万元。

看到这样的赚钱机会,许多商人们纷纷将资金投入到金银业,据《奉天通治》记载,到九一八事变前,沈阳市共拥有金店、银楼等商号共470多家。金银业的迅猛发展,使商号之间的顷轧更加惨烈。面对竞争萃华金店不仅能立于不败之地,并在同行中独占头,祝玉堂的经营策略确实有其高明之处。

此时,萃华有作坊(车间)4个,分布于本市和外地,各有掌做人员负责监督生产。那时萃华金店采用的还是粗笨老式工具和设备进行手工生产,但对工匠技术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萃华日渐发展,行政业务管理不胜其繁,经关财东倡议,乃任命王恒安为副经理。祝、王二人协力,经营尤有起色。1921年前后祝玉常乃委以副手王恒安代理执掌柜事。

王恒安承袭总经理之职后,他稳健进取,更注重经营加强管理,同时能识人善用,金店愈加兴旺。1922年成立金银首饰同业公会,以求调整各店牌价,维护同行业利益,萃华金店经理王恒安被公举为会长(后改称理事长)。

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是萃华金店的鼎盛时期。沈阳金银首饰同业公会的会长一直由萃华的经理担任,同业公议牌价也由萃华挂出,萃华成了沈阳金银业中公认的“龙头老大”。

新道致胜

讲究质量和保持信誉是萃华金店的经营之道与生财之道。萃华制作的首饰和器具种类繁多,有手镯、戒指、耳环、项链、麒麟锁、器皿、杯盘、炉具、匙箸、烟具等。在投料色度和质量上,一直保持国内标准水平,黄金是足赤,白银是纹银。各种饰品、器具计量精确,不少分厘。当时凡有萃华戳记的首饰,到外地金店出卖,都能不打折扣地兑换。连京、津、沪等大城市也对萃华金银饰品倍加推崇。萃华刻意求新,所制饰物花色新颖,同行业中其它金店不能镶嵌的饰物,萃华也能受理制作。使得萃华金店在行业中的更是出类拔萃,名声鹤起。萃华还打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牌子,广为宣传,恪守不移,赢得越来越多顾主的信任,客户为其传名,生意更加兴隆。

张作霖,这位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大帅,当年还是个独霸一方的草寇王,一次沈阳市大将军曾奇的夫人携带金银珠宝进京被张作霖的手下劫获。张作霖得知后不仅对曾奇夫人的首饰匣、珠宝箱丝毫未动,还将夫人奉为上宾,款待有佳。酒席间,张作霖向夫人诉说自己早有弃暗投明为大清效力之意,并亲自护送夫人返回奉天。不久他们一伙便被收编,张作霖摇身一变成了省巡房营的管代,他的把兄弟们也都当上了帮代少长。这些人的女眷们听说奉天大将军曾奇夫人佩戴的首饰都出自萃华,便竞相附庸风雅,成了萃华金店的上门财神。

随着萃华名声日起,军政显贵们的太太、小姐接踵而至。张作霖的五太太公馆,以及孙烈忱、张作相吴俊升汤玉麟汲金纯阚朝玺张景惠王永江张宗昌齐恩铭军政要员的公馆是萃华的定门主顾。萃华派专职店员前去联系,送货到门,并办理赊销,每至春节清帐一次。

政局变幻

俗话说,树大招风,萃华名声在外又逢战乱。祝玉堂自然时刻关注时局变化以防不测。1925年郭松龄起兵讨阀张作霖,祝玉堂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人连夜将库存黄金、白银运到城外藏匿,店内只留少量首饰经营,后来郭松龄在居留河战败身亡,沈阳市城内不过是一场虚惊。

1930年祝玉堂因病隐退,特予保留原待遇,回原籍养老,王恒安继任萃华金店经理。

萃华金店注意广招人才。经理四处奔波,遍访能工巧匠。1928年、1929年间,一次就从北京东安市场的志成银楼聘请王征五为首的七八名技工,交流技艺,取长补短,使萃华受益良多。讲究质量和信誉,使萃华金店很快成为皇宫中权贵定制首饰的首选,并逐渐成为皇室贵族的珠宝商。萃华金店也由此成为当时整个金银行业中的珠宝皇帝。

1934年初,伪康德溥仪要举行登基大典并要在长春郊外行告天仪式。在行告天仪式时必须穿龙袍,戴皇冠。宫内府立即按祖制赶制皇冠,经过仔细筛选,任务最终落在萃华金店头上。这段历史是灰暗而令人愤懑的,然而历史让萃华无从选择,为了几百名萃华人的生存,萃华金店只得集中当时最具名气的工匠日夜赶制,终于如期完成了这件金质皇冠饰品。虽是不得以而为之,但萃华的无奈之举却为萃华的工艺制造史留下了一个传世精品。为此溥仪胞弟爱新觉罗·溥杰日后为沈阳萃华金店亲笔题写店名牌匾。

从文物鉴赏的角度来评价,为溥仪打造的皇冠嵌镶镂雕,精美绝伦,工艺十分复杂,堪称是今日工艺品中的精品。真金冠柱巧夺天工,当年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李西对萃华金银首饰的精美推崇备至,曾亲赠隶书对联一副,赞道:“萃列奇珍夸蜃市,华添藻饰夺龙纹”,充分展现了萃华乃至华族传统金饰工艺的高超技艺。

商海浮沉

1939年9月,沈阳市的日伪当局借口日本大藏省发生黄金盗窃案,用暴力将各家金店的经理及骨干全部抓到警察公署,拘押审训、严刑烤打。后来萃华出重金聘请日本大律师辩护使两位经理得以释放,但金店却在日伪当局的强令下被迫改营百货。

静寂年代

抗战胜利后,萃华金店同仁带着祖国光复后的喜悦,以东伙合作的形式重操旧业。由股东之一赵瑞馥任经理。但开业不久,国民党政府下令禁止黄金交易,金店只得关闭。解放后萃华金店曾兴盛一阵。可自1950年后,由于当时金银买卖被认为是带有投机倒把性质的行业,不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因此金店股东响应政府号召自动停业转行。

从头再来

然而萃华这块诚信为本的招牌却久久刻在沈阳市人的心中,萃华金店的信誉还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上了年纪的老人,对于萃华金店都有特殊的印象和感情。保留于民众手中的萃华首饰仍不失昔日的光彩。

是金子就不会永远埋在土里。1985年,在欢庆改革开放的爆竹声中,沉睡了几十年的萃华金店,在沈阳市政府领导的关怀下,由沈阳金银制品厂(现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支持,终于在当年五月,萃华金店正式复业,80岁高龄的萃华金店前任经理赵瑞馥被聘为萃华金店顾问。

驭风展翅

复业后的萃华金店,在保持和发扬老字号传统工艺的同时,以“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为经营宗旨,认真改革,重振雄风。如今萃华设计的首饰定期更新,不下数万种,或富而华贵,或典雅宁重,或玲珑剔透,真是琳琅满目,亦真亦幻美不胜收。沉寂了30余年,人们对美、对首饰的购买欲格外高涨,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消费者彻夜排队等候的现象,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萃华金店不得不予以“发号”的形式以缓解人们拥攘的状况。

垒土之夯

1988年,萃华金店进行第一次体制调整,目的是适应国家整体经济改革。1995年,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萃华金店逐步落后了。观念、思想、经营、体制等等都落后于民营的企业。九十年代前,萃华金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而到1995年后,一下子跌到20%,当时的萃华人还认为只要有萃华这个牌子在,萃华就不可能消亡,但残酷的现实证明他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经过三年的思索萃华人如梦初醒,老体制已经不适合萃华的发展,于是萃华于1998年进行尝试性的改革,但还不是一次治本的改革。

新程起航

跨越2000年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我国加入WTO,经济与世界接轨,尤其是2001年4月国家取消了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并于同年10月31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中国黄金面向市场全面开放,这给萃华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

2004年萃华企业转制成功,转换为股份制公司,2008年改名为萃华珠宝。公司以金银制品、金银饰品、珠宝、铂首饰、钯首饰、工艺品、加工、批发、零售为主要经营项目。转制后,萃华金店总号于2004年9月26日重装开业。东北地区萃华金店率先通过ISO9001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萃华牌首饰为省市名牌产品;萃华商标为省市著名商标等各项国家、省、市级荣誉。2004年11月又获得了“中国首饰驰名品牌”的荣誉称号;2005年3月成功加入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为108家会员单位之一;同时萃华企业还是中国黄金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沈阳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沈阳市老字号行业协会会长单位;萃华金店连续多年被授予“中国消费者协会诚信单位”是辽宁省专业金店中惟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2006年9月萃华金店被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长江以北首饰行业惟一一家;2007年萃华黄金首饰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9年萃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东北地区首饰行业获此殊荣的第一家。至此萃华股份公司“中华老字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三项殊荣集于一身,这在全国首饰行业乃至其他行业中可谓凤毛麟角。2009年萃华股份在我国首饰的集散地和时尚前沿——深圳市,再次投入巨资建立子公司,并于9月正式落成,代表了萃华正式走出东北,迈向全国。南北两大工厂工艺共研、业务并行、品牌服务全国,更加突显萃华金店前店后厂的特色优势,同时公司引进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确保每件产品都精益求精。

目前,萃华连锁店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地区。

2006年萃华公司率先研发的黄金转运金珠,从东北地区开始一路席卷全国各地,形成了一股流行潮流,也为全国的黄金行业带来了一个难得的黄金丰收年。截止2007年上半年,黄金转运金珠在全国的销售势头丝毫没有减弱,而且愈演愈烈。

2007年9月的深圳国际珠宝展,萃华金店是东北首饰行业多年来惟一的参展企业,并创下了多个第一,整高12米的皇室风格展位设计、搭建、精致的产品、清朝历史风韵,展品中国内唯一的一套纯黄金内衣成为了深圳珠宝展的最大亮点,引起了国内、国际行业及媒体的极大关注。2007年11月北京国际珠宝展,萃华金店再次让人们感到了震撼,萃华黄金领带再次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变成现实。接下来的2009年、2010年深圳市沈阳市等多个国际珠宝展上萃华绽放出了更为华丽的光彩,诞生如黄金象棋、黄金老虎、黄金牡丹、黄金绣鞋、黄金花瓶、用黄金打造的沈阳城市象征的太阳鸟雕塑等等带有北方特色的传统拉丝、花工艺的手工精品。

百岁回头惊一梦,年轮商戏风雨同,老忆清满伪日曲,店始如金人还诚。

历史昭示未来,过去的萃华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今天的萃华展示着现代企业文化的绚丽风采,未来的萃华必将全方位体现萃华品牌的最高境界。把萃华打造成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知名品牌,这是市场和未来的选择,更是几代萃华人的期待和梦想。以诚信为企业立业之本的萃华金店,在新的百年里程中将再造辉煌!

参考资料

传奇盛京 | 古城遗珍之萃华金店,店始如金人还诚.搜狐网.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