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欧洲平原

欧洲平原

欧洲平原是欧洲最大的平坦低地,从法国-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开始,向东横跨大半个欧洲直至乌拉尔山脉,与欧亚大草原相接。它是地球表面畅通无阻的最大的平原之一,也是欧洲四个主要地形单元之一。尽管平原中仍有少许高地,但它是欧洲最大的无山地貌。欧洲平原在西欧比较狭窄,宽度很少超过320公里(200里);而当其向东延伸时却不断加宽,至俄罗斯西部时,最大宽度达2,000余里。欧洲平原可以细分为北欧平原和东欧平原,但这一划分并不具有太多的地貌学意义,而更像是一种历史习惯。

自然特征

自然地理

(1)欧洲平原,其西欧和中欧部分覆盖着整个法国西部和北部、比利时荷兰、斯堪的那维亚南部、德国北部和几乎波兰全境;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向东这一部分,通称为北欧平原;而东部一般称为东欧平原或俄罗斯平原。

北欧平原

地势平坦或略有起伏。大部分地区在更新世期间(160万~1万年前)曾有过数次冰川,是典型的冰期后的地貌。排水不畅,冰碛的冰川沉积物覆盖着大部分地区,有大片地段是由冰川所冲出的堆积平原。标示着更新世冰盖固定边缘的丘陵状终散布成大型弧状,穿过德国北部和波兰进入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西部。与这些冰碛相间分布的是一些相互平行而长的溢洪道,冰川的融化曾从溢洪道流入与冰崖面平行的海中。这些溢洪道曾经被冲泻而下的冰川溪流所带来的沙砾所覆盖,今天它们已变成平坦、排水不良而比较贫瘠的湿地。北海波罗的海沿岸是沙丘地带;大片的黄土沉积物覆盖着从法国到俄罗斯西部的北欧平原,这些沉积物是间冰期和冰期后从不毛的地带被强风侵蚀而刮来的。

东欧平原

波兰东部延伸到乌拉尔山脉,包括波罗的海各国和白俄罗斯全境、几乎乌克兰全境和俄罗斯欧洲地区的大部,向北伸入芬兰。它在芬兰西北部的地底下是抗力强的古代结晶岩;这种岩石是先寒武纪波罗的海地盾的一部分。

东欧平原的其馀部分地下深层是比较坚硬的古代岩石的平台。然而在其整个历史过程中,这一地带曾滑到海平面以下并被沉积岩所覆盖。这些沉积岩已略见弯曲和翘棱,但无任何地方曾有过严重的变形。因此,从黑海到北极整个地带都是连绵不断的平原,各地海拔都在450公尺(1,500尺)以下。

气候

(2)就整个气候而论,特点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寒冷,夏季温暖。西部是海洋性气候,对农业有利;四季都有充足的雨水,能使田野保持青翠。夏季温暖但不炎热;冬季寒冷但不结冰。此调节气候的海洋性影响向东逐渐消失,而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降雨量集中在温暖的数月,夏季较炎热,冬季却异常寒冷。春秋季节不明显,几乎无从察觉;每年夏季的郁郁葱葱往往突然变为冬季酷寒的灰褐色。东欧的农业总是较西部困苦而收获低。

水系

(3)法国西部大部地区靠加伦(Garonne)河、卢瓦尔河及两河众多的支流排水,这些河全部注入比斯开湾塞纳河在其流向英吉利海峡的过程中,穿过巴黎盆地广阔的向斜的低地。须耳德河及其支流(利斯〔Lys〕河、斯卡尔普〔Scarpe〕河、登德尔〔Dender〕河、代默尔〔Demer〕河)流经法兰德斯平原和比利时中部的低高原。默兹(Meuse)河取道不同,它穿过洛林和阿登高原而与莱茵河下游形成一个共同的洪泛区。

莱茵河是中欧西部的主要河流,长1,392公里(865哩),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穿过一些具有不同结构和地势的区域而进入北海低地的平坦的河道。再向东,有几条大致平行的水系,如威悉河易北河奥得河和维斯杜拉河,它们发源于中欧高地,采取相同的西北方向,穿过低地,流入北海或波罗的海。这些河流,每一条都有明显的直角拐弯,这是更新世冰盖所带来的结果;冰盖的边缘和终碛沿东西向直线排列,以致流向海洋的融水不得不夺路向西流去,同时侵蚀着宽阔的间冰碛的渠道。当冰盖后退时,河流就占据了南北向河道之间某些段落的东西向融水渠道。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这段期间,有几条这种渠道被用作建设连接向北流市的河流间的运河。德国中北部的中部运河就是这些运河中最明显的一条。

动植物

(4)落叶林和针叶林使北欧平原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色。现在的森林不过是昔日密茂混合林(内有栎榆、梣、和枫)的残馀,因为自中世纪以来多数地方的这类树林皆已被村庄和田野所取代。东欧平原各地,尽管在地形上有很大的一致性,但在植被上却表现出很大的地区不同点。气候的差别产生了一些具有特色植物的巨大地带,一般从西穿越乡野向东延伸。该平原的南部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草原自南向北各自不同,北方土壤丰厚、肥沃,因而愈向北土地愈湿润,禾草也愈高大。草原北面有一条硬木林带;在严寒的北方有一条针叶林带,在北冰洋沿岸还有一条冻原地带。

欧洲平原上的野生动物都是带有整个欧洲特点的动物,许多地区的动物栖息地已因人口稠密而有所变化,动物的数量也大为减少。

居民

欧洲平原上的居民操各种不同的语言。正如欧洲其他地方一样,欧洲平原上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主要的例外是芬兰-乌戈尔语的匈牙利语芬兰语。印欧语系有3个主要分支:日耳曼语支、罗曼语支和斯拉夫语支。日耳曼语支中有:荷兰语、佛兰芒语(在比利时部分地区使用)、德语(包括奥地利的方言)、丹麦语瑞典语。罗曼语支的主要代表是法语,还有东欧平原某些居民所操的罗马尼亚语。然而在平原东部多数地方,人们操斯拉夫语。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有波兰语俄语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斯拉夫语支中还有捷克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保加利亚语

经济

欧洲平原长期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农业区域;今日的欧洲平原除很小的地面被城市和城镇所占据外,其地貌尤其是在东部仍然是农业占优势。可是自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平原也成为世界主要重工业区域之一。在西部尤其是如此,这里工业十分密集,从德国鲁尔河谷向北沿莱茵河延伸,向西伸至荷兰比利时法国北部,已成为欧洲煤炭、钢铁和化工生产的最重要的中心。再往东,类似的工业集中已环绕较小的煤田发展起来,明显的是在德国的西伐利亚区、波兰的上西里西亚区、乌克兰俄罗斯的顿内次煤田。欧洲平原出色的河流和运河系统为大宗的散装货物提供了运输网络,它平坦的地形也使庞大的铁路系统得以进行无阻的运作。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进口大宗原料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长,这已使诸如汉堡市鹿特丹这类大海港变成工商业中心。

历史

更新世末期大部分时间内,人类曾在欧洲平原居住,过着狩猎采集生活,不过到冰期后的年代才开始有明显的人类聚居。在冰川后退以后,南方的移民向北方推进;他们沿着当时平原上树林茂密的海岸、河流和湖岸定居。约至公元前3000年以前(农业在北欧普及时),狩猎、捕鱼和以石器、骨具寻找食物就是欧洲平原人们生活方式的特点。

第一批农业居民点主要是设置在林木稀少的地点。这里的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排水性良好——即土壤极适于当时脆弱的木质工具的使用。在平原北部的黄土地带就曾发现有这类地点,平原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以北史前期聚居的主要区域。在公元前8世纪发明重轮犁之后,才能够在森林密茂的低地上开拓黏土地定居。重轮犁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它揭开了欧洲平原前所未有的开拓移民,其他农业技术革新也接踵而至。

传统的二区轮作制(每年有一半农田休耕,保持土壤肥沃)被更加成熟的三区制所取代:除一般在秋季播种小麦、大麦黑麦之外,另一部分土地在春季种植燕麦或固氮的豆科(碗豆和蚕豆),而仅剩1/3土地休闲。春季种上一次过剩的燕麦可用作马的饲料,这也使以步伐迅速的马代替牛来耕地成为可能。由于诸如此类的进步所带来的更大的农业盈馀导致了在欧洲建立城镇,并最终建立城市。

参考资料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