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凤凰岭遗址

凤凰岭遗址

凤凰岭街道遗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街道办事处王家黑墩村东的凤凰岭之上,是沂河沭河冲积平原的二级阶地残余地貌。遗址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是一处包含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商、西周东周、汉代及唐、宋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东周大墓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遗存最具代表性,是“凤凰岭文化”的命名地。凤凰岭遗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于2013年列入第四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简介

凤凰岭高出地面10-20米,海拔60-70米,巅峰75米,由五个馒头形大土丘组成,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300余米。其五个土丘已有三个被整平为农田,后存两个。

人文历史

1982年5月,铁十四局在此处购土,修筑(州)石(臼)铁路沂河东段路基,挖土时发现墓葬。临沂地、县文物管理部门及时组织人员对其进行发掘清理。是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又冒着严寒,打破只在春、秋季考古发掘的常规,抢救发掘凤凰岭街道遗存。通过大面积科学挖掘,先后清理战国至汉代墓葬88座,出土文物有鼎、盒、罐、盆、壶、钵、铜镜、五铢钱等。另有8个乐舞、杂技俑,塑雕精致,栩栩如生。在这些墓葬中,一座最大的墓葬系东周墓。墓呈方形,面积近100平方米,由三部分组成,有车马坑、器物坑和墓室。墓早年又有11具无棺的骨架,乃系奴隶殉葬墓。主墓北25米有一个器物坑,出土器物有编钟一套计9件,鼎7件,矛14把,弓4张,簇镞1宗,舟、献各1件。最大鼎重35公斤,最长的一把矛达3.09米。在凤凰岭遗址中同时还出土地许多细石器,并发现了多处用火遗迹,这些细石器包括石核石器和石片石器两大类,器形繁多。大多数以传统的间接打法制成,具有典型的细石器特点。细石器在山东省乃首次发现,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单独文化,存在于距今约有1至2万年前的中石器时期。这一发现,填补了鲁南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原始农业的空白。

1983年春,凤凰岭遗址已被铁路部门挖土筑基夷为平地,现成为农家果园暨凤凰乡人民政府驻地。在其北仅存高10米,东西、南北各20米左右的圆土丘一处。

遗址介绍

凤凰岭街道细石器遗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街道王黑墩村村东的高岭上,该高岭为沂河沭河之间的一处高出周围地面10~20米的土岭。凤凰岭遗址是山东省发现的第一处细石器遗址,它的发现掀起了鲁南—苏北地区细石器文化发现和研究的热潮。遗憾的是,遗址主体地层兖石铁路建设取土而被破坏,高岭变成平地,遗址的地层与年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发掘过程

地层和采样

2016年,临沂市文物部门在勘探过程中,于凤凰岭遗址的西北边缘发现了有地层依据的细石器标本。2017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临沂市文物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近300平方米,发掘深度1~1.5米左右。本次发掘确认了埋藏细石器遗存的原生地层,出土了比较丰富的石制品标本。

由于历年的农田建设和取土活动,发掘区域的地貌原状遭到人工改造,原始地层的上部至少有1米以上的堆积被取走。除局部有小范围厚约10厘米、包含零星龙山文化陶片的全新世地层外,现地层在耕土之下即为细石器文化层,厚度约1米,土质为黄褐色粘土质砂层,属河流相接地堆积,致密均匀,无分层现象,内含零星小砾石,出土有细石器遗存,主要为石制品,未发现灰烬和动物化石等。文化层发掘结束后,局部探方再向下发掘1米左右,距地表深度大于2米,虽土质未变,但未发现石制品或其他文化遗物。

本次发掘出土石制品400余件,主要分布于发掘区的西南部。石制品类型丰富,包括石锤、普通石核、细石叶石核、普通石片、细石叶、石器、断块和残片等。原料的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燧石石英石英岩等。石锤主要为石英岩类的砾石直接使用而成,打击痕迹明显。石核类以细石叶石核最具特色,均以燧石质的小砾石为原料加工,形状不固定,多为块状和片状,尺寸很小,最大长一般在2厘米左右,台面和剥片面远端有修理,剥片面上的片疤细小;与之相对应,出土的细石叶也很细小,宽度多小于0.5厘米。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尺寸较大,一般在5~8厘米,加工精致,多为单面加工;另外还出土有少量状器和矛头状两面器。这些石器多以变质砂岩的石片为毛坯制作而成,加工精致,形状规整,尺寸较大。

出土的制品

本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确定了凤凰岭遗址的原生地层,并初步确定了细石器遗存的年代。在多个探方进行了光释光样品的序列采集,目前进行了4个样品的测年,初步结果显示文化层的绝对年代为距今约1.9至1.3万年。

自1982年首次发现以来,凤凰岭遗址的细石器遗存便受到史前考古学界的广泛重视,并提出了“凤凰岭文化”的概念。遗憾的是这批材料缺少可靠的年代数据支撑,影响了后续对凤凰岭细石器文化的深入研究。本次发掘虽然位于凤凰岭遗址的边缘区,但地层明确,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类型全面,细石器技术特点明显,且有科学的测年数据。新的发现一方面为研究鲁南—苏北区域细石器遗存的存在时间、区域适应特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研究中原地区北方细石器遗存的分布、技术扩散等课题具有重要价值。凤凰岭遗址的新发现把山东地区细石器遗存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细石器文化的区域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年代确定

2018年11月14日-15日,临沂市凤凰岭街道细石器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暨“凤凰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东区举办。

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研究员加藤真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第四纪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夏正楷,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王幼平,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陈福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锋,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波,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梅惠杰,河北师范大学教授赵海龙,河北大学副教授李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赵清坡,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孙倩倩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省考古院领导参加。

关于凤凰岭文化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来源于当地的旧石器文化。众所周知,沂蒙山区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发现了沂源县直立人化石。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分布区域扩大到整个沂河流域,数量显著增多,如沂源千人洞(原山东1号洞)、下崖洞等、郯城黑龙潭、连云港市桃花涧等,就是其代表性遗址。沂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与凤凰岭文化的分布区域一致;石制品的原料均来自河滩和冲沟中自然破碎的砾石,岩性种类基本一致,只是凤凰岭文化燧石等优质石料的比例较之旧石器时代晚期明显提高;凤凰岭文化在直接打击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出间接打击技术,同时,都存在使用砸击法生产石片的现象;两者的石器器类较为接近,如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雕刻器等。从而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内在传承关系。二是认为来自北方。由于冰期的原因,北方的狩猎人追随着猎物南下,来到黄河下游地区。从文化内涵方面看,凤凰岭文化的典型细石器与河北阳原一带的细石器,无论是石器组合、还是制作技术均十分接近。

凤凰岭发现的细石器,组合完备,特征鲜明,主要有三类典型的细石器:第一类是细石核,可以区分为船底形石核、楔状石核、棱柱状石核、锥状石核、漏斗状石核等;第二类是细石叶,从细石核上剥落下来的小石片,典型者为长条形石叶,断面为一面尖突的弧形;第三类是细石器工具组合,较为典型的有拇指盖状圆头刮削器、龟背状刮削器、雕刻器、石镞等。

以上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凤凰岭遗址.www.sd.xinhuanet.com.2019-07-11

山东临沂凤凰岭发现距今1.9至1.3万年的细石器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8-08-21

临沂凤凰岭遗址考古重大发现 文化层绝对年代确定.琅琊网.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