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是1943年播出的京剧,剧目作者是杨绍萱刘芝明齐燕铭等。由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俱乐部下面的大众艺术研究社出品,该剧为集体编剧,杨绍萱执笔。取材于《水浒传》中的林冲故事,同时参照汲取了明传奇《宝剑记》、《灵宝刀》及传统京剧《野猪林》、《山神庙》等有关戏曲资料创作而成的京剧剧目。

该剧讲述了禁军教头林冲被太尉高俅陷害,刺配沧州市,途中又险被杀害后,终于觉醒,率众奔赴梁山,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

作品简介

中国京剧作品。杨绍萱初稿,刘芝明、齐燕铭等集体加工修改。1943年首演于延安市。取材于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关林冲的故事。以林冲的遭际为线索,广泛联系北宋末年的社会斗争,突出表现了人民群众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纷纷起来聚义造反的现实。不仅描写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下层军官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曲折历程,而且成功地塑造了李铁、李小二鲁智深曹正、王月华等一批反封建起义造反者的英雄群像,热情讴歌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逼上梁山》同时为新编历史剧作了有益的尝试,演出后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剧情简介

北宋末年,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灾荒连年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灾民李铁一家流落京都,遭到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一伙的横暴驱逐,禁军教头林冲的徒弟曹正,堂李小二伸张正义,打抱不平,被高下令捉拿。高俅又借升官之际,排除异己,对林冲恣意寻衅,无理斥责。

林冲为了援救曹正,采纳丫鬟锦儿之计,利用出城降香为名,掩护曹正乔装脱险,并与好惩强暴的鲁智深相识。不料其妻张贞娘降香时被高衙内拦路调戏,林冲急忙解围,鲁智深也赶来相助,迫使高衙内狼狈逃去,高俅闻讯与虞侯陆谦设谋,将林冲诱至白虎节堂,就以“带刀行刺”的罪名,屈打问罪被林冲当场识破和揭露。林冲含恨被刺配沧州市张贞娘和老禁军及众街坊们长亭相送,悲愤不已,高俅密令解差于野猪林杀害林冲,幸被鲁智深跟踪救护,才得平安到达沧州,并被发放看守草料场。

早已来到沧州的李铁、李小二曹正等,不能忍受官府压迫,广泛联络群众,带头抗粮,烧毁县衙官府,抵制搬运“花石纲”,给官府以沉重打击,在群众斗争的教育和鼓舞下,林冲逐步看清了被压迫人民的唯一生路,就是反抗和斗争。这时正值高俅派陆谦前来谋害,妄想通过火烧草料场,置林冲于死地,面对此情此景,林冲终于觉醒,在李铁和李小二夫妇的帮助下,会同鲁智深、曹正率领的二龙山聚义群众,杀死陆谦,击败官兵,一起造反,投奔梁山

作品选段

演出代表

角色人物

戏曲表现

创作过程

《逼上梁山》由延安大众艺术研究社首演。齐燕铭导演。主要角色林冲由金紫光扮演,鲁智深由王琏英扮演,高俅由索立波扮演,陆谦由齐瑞棠扮演。这些人当时并不是京剧演员,而是京剧爱好者。

该剧的创作过程数易其稿,初稿于1943年9月完成,执笔人为当时中央党校三部学员杨绍萱,当时剧本共23场,无幕次之分,具体场次为“街哄—托孤—投靠—发迹—行路—点卯—逃亡—练兵—降香—菜园—庙门—设计—刀诱—白虎堂—刺配—长亭—追林—宿店—野猪林—回报—酒馆—山神庙—杀歼”。初稿获中央党校教务处副主任刘芝明认可后,即由党校三部学员齐燕铭执导排练,1943年11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第一次试演。试演以后,针对观众提出的意见,剧组组织力量加紧修改,一个月左右杨绍萱完成第二稿,共3幕26场,并于1943年12月正式向延安党政军民演出,具体场次为“流亡—升官—花石纲—阅兵—肉市—降香—菜园—庙门—设计—刀诱—白虎堂—刺配—长亭—追林—宿店—野猪林—回报—酒馆—诡计—武岗镇—草料场—捕孟—结盟—察奸—山神庙—上梁山”。与初稿相比,二稿删去7场,保留16场,又增补10场,强化了北宋末年贪官横行、饿浮遍野的时代症候,突出了下层民众的反抗精神。

该剧正式演出后,在短短的四十余天连演40余场,几乎每两场就根据观看者的反响随演随改,并于1944年1月2日与1月9日举行了两次汇报性的彩排。其中在1月9日第二次彩排后当晚,毛泽东发来贺电,对演职人员甚为鼓舞,同时有关剧情与人物塑造的各种争论也不辩自明。随后,剧组依照毛泽东的贺信内容,由齐燕铭执笔对剧本开始进行第三次大规模的修改,直至最后定稿,即《人民文艺丛书》的版本。《逼上梁山》定稿共3幕27场,具体场次为:第一幕11场(分别为动乱—升官—捕李—献策—阅兵—肉市—家叙—救曹—菜园—庙门—设计),第二幕8场(分别为刀诱—白虎堂—刺配—长亭—追林—宿店—野猪林—回报),第三幕8场(分别为酒馆—借粮—草料场—结盟—察奸—山神庙—除奸—上梁山)。与二稿相比,三稿保留了20场,增补或归并7场,尤在第一幕与第三幕上改动明显,进一步烘托无产阶级的集体苦难,渲染了林冲思想变化的历史动因与社会动因。这是在京剧的改革中,首先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处理历史题材的一部作品。

剧情设计

从剧情来看,《逼上梁山》和传统林冲戏大不相同的地方不少。传统戏中,林冲和高俅的结仇,是因为高衙内想霸占其妻,他和上层统治者高俅只是个人矛盾,由于其个人遭遇而被迫造反。在京剧《逼上梁山》中,却强调他与上层统治者的矛盾,不仅有他个人的因素,还由于他对于世道不公,和对于受压迫群众的同情,从而引起林冲与高俅等统治者的矛盾。其中还特别写到他与一般受苦受难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李老汉一家,还有李铁、李小二曹正鲁智深等出身被压迫阶层从而走上反抗道路的人物群像。而中心人物林冲也不再是与社会的大背景、大环境无关,不再只是个人的恩怨情仇。

舞台设计

在舞台呈现上,群众的场面也比较宏伟,而不再是龙套似的一戳一站,各个行当,生、净、旦、武旦都有所体现,而且群众脸上的豆腐块也消失了,都是打扮盛骏扮的人物。

念白表现

在戏曲的语言上,《逼上梁山》多用京白而少用韵白来表现。

剧目赏析

《逼上梁山》剧组做了很好的工作,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由《逼上梁山》剧组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毛泽东一九四四年一月九日评)

由于该剧诞生时间较早,因此与当代观众的审美定式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该剧演出时间过长,由于群众场面过于多且散,给中心人物在舞台上留出的时间相对就较少,结构又比较松散,特别是在戏曲语言的运用方面,有时候让人感觉是作者代替角色在发言,缺少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总体而言,《逼上梁山》在展现戏曲的独特表现方面还存在着继续提高改进的余地。(戏曲评论家张永和评)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