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漆艺

漆艺

漆艺,又称漆工艺,是以漆为主材料的艺术门类,主要包括漆器、漆画、漆塑等,漆器是漆艺的主题,漆器因为其使用功能一直受到重视,后来逐渐发展为具有装饰性的器物。传统漆艺的原材料是漆树上的天然生漆,天然漆,也被称为大漆,是一种呈羽状复叶的落叶乔木即漆树分泌出来的液体,呈乳灰色,接触到空气后会氧化,逐渐变黑并坚硬,具有防腐、耐酸、耐碱、抗沸水、绝缘等特点,对人体无害。天然漆中加入可以入漆的颜料,就变成各种可以涂刷的色漆,经过打磨和推光后,发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光泽。然后再通过雕填、镶嵌、彩绘、脱胎、饰等手段就可以制成各种精致、美观的漆艺品了。

中原地区是漆艺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漆器文化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起,至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商周战国西汉漆器就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到了明、清两代漆器工艺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作技术进步,进入到艺术领域的现代漆器,在保持了它传统的实用功能之外,也更强调了它在环境艺术中所起到的装饰和空间美化效果。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漆艺也有了材料、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发展,漆艺的审美价值愈发提高,从而导致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渐渐分离。传统漆艺的再次回归就是实现漆艺由纯艺术装饰向实用功能性二者完美结合,是技术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更是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这种现代漆器艺术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潮流。

历史沿革

中国

新石器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发现大漆有高度的黏合性,漆液被用来髹整木器,髹饰陶器,以防渗漏,便于清洗,延长用具的寿命。余姚市河姆渡新石器早期遗址发现的漆木碗,椭圆,圈阻,器壁涂朱红涂料,“物理性能和漆相同”,碳-14测定,距今7000年左右。而从本色桑涂到用朱调漆桑涂,在这期间已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可以断定,人类发现和使用大漆的年代更为久远。后期有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发现的完整的朱漆瓤,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常州好墩发现喇叭型漆器血,吴江团结村发现漆绘的杯子,分别为马家洪文化、良渚文化的遗存。

商周时期

具有装饰意味的上漆之器,大量见于商周。殷商遗址出土的漆木器,有画彩的,有镶嵌的,有先在木胎上雕刻的,还有镶贴金片的。殷虚发现的雕花木器印痕,保存在南京博物院。北京大石河西遗址发现木胎彩绘金镶嵌漆襄,代表了商周漆艺的最高成就。

战国时期

战国是中原地区漆艺长足发展的时代。髹漆作为新兴的工艺,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漆艺作为横跨百工行业的基础工艺,其意匠主要还不在制造独立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成书于春秋末年,记载手工技艺的官书《周礼·考工记》列有30个工种,多次涉及髹漆,却没有把髹漆之工单项列出,正因为漆艺应用甚广,漆从属于底胎,只是木器整的手段。各地出土的漆木器,举凡家具,饮食器、日用器、乐器、文具、兵器、丧葬用器、交通工具、宗教礼器等,应有尽有,胎有木、竹、皮、陶多种,装饰以彩绘为主,与木雕、镶嵌、针划结合,充分显示了工匠的巧思。楚国漆工艺创造出极为辉煌的成就,战国漆工艺为汉代漆工艺的兴盛开辟了道路,也为中原地区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漆器工艺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汉三国时期

秦朝大兴宫室,用漆是惊人的。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彩绘鹭鸟双鱼漆盂,彩绘凤形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等,河南秦墓出土一批银扣、铜扣漆木器,从中可窥秦代漆器的概貌。西汉是中国漆器皿的黄金时代。朝廷设少府,少府下分设考工室、尚房署等,专管各项手工业。尚房署制造漆器,继续沿用秦时“物勒工名”制度,作为作坊印记和质量保证。

从漆器铭文看西汉刘弗陵始元二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近150年,是汉漆最为兴盛的时期,施漆之器被赋予独立的审美价值。漆器的独立是施漆之器装饰意味增强的产物。除皇家、官家自用外,漆器还作为礼品、赏赐品,交换物品流通,没有大量进入商品流通渠道和市场。汉漆有彩绘、针划、金银铜扣、雕刻、镶嵌等多种工艺,俄金、堆漆已见端倪,最具特色、成就最高的是彩绘漆器扬州市汉墓金银文画和彩绘面罩等,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辉煌一页。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漆器传入今朝鲜、蒙古及东南亚一带。东汉末年,官营手工业随中央集权的削弱而减少。煊赫百年的漆器暂时受到了抑制,墓葬中漆器渐少并表现为素漆器。到了魏晋,青瓷日益发展,漆器在日用器皿中的地位降低。地位与数量的下降逼使了装饰品种的发展。

唐宋元时期

唐朝,除京都官办手工业,城市中的官营手工业产品,大部分也是供上层统治者消费的。瓷器日渐成熟,相形之下,漆器制作复杂,材料珍贵,不得不收缩它在小型日用器血特别是饮食器血中的位置。唐朝的漆器,实用性萎缩,欣赏性增强,向装饰的方向发展,图案丰满,灿烂缤纷,金银平脱,雕漆,螺镶嵌,末金镂,珠宝镶嵌。唐代有所成就的漆工艺,无一不是漆器艺术化的产物,干漆造像也有继承和发展。日本正仓院藏有中国唐代金银平脱、雕漆、螺锢镶嵌、末金镂漆器多件。贞观时期平脱、螺锢、干漆造像等漆工艺也传到日本,经过日本人民的加工改造,形成明朗悟静的日本风格。朝鲜越南漆器繁花似锦的格调,也有唐朝漆器的直接影响。

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刺激,市民阶层的需求,中原地区民间漆器得以发展。漆器作为商品进入流通渠道,除官营作坊外,民间作坊大为增多。民间生产的漆器,可以在市场任意销售,甚至到京城去卖,官方不加限制。宋漆以碗、盘、盒、扇、琵琶大宗商品居多,受宋瓷等工艺美术形式的影响,风格质朴含蓄。宋代漆器漆质精光内含,造型圆润优美,线条富有节奏感,花瓣形盘碗等日用器血尤见特色,江浙多有出土。宋代俄金、堆漆、填漆漆器近年均有发现。

元代,总官府掌管百工技艺。民族歧视和匠籍制度不利于民间手工业的生存,然而,在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一些城市手工业品的生产较宋代又有发展,剔红、俄金、螺锢漆器都成熟于宋元,受宋元绘画的影响,从图案题材转向绘画的再创造。南方民间漆业尤其兴盛,出现了一些著名匠师,留下了元代漆器业的辉煌。

明清时期

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漆工社会地位和文化层次低下,致使精美的漆工艺缺乏文字记载,只句片章偶见于史籍之中。清代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在城市美术和多民族美术的基础上,产生了宏伟精致的清代皇家艺术,满足统治阶级奢侈生活需要和自身喜好的特种工艺品生产量大大增加,规模巨大的宫廷作坊造办处,强制能工巧匠为宫廷御用连年劳作,使大批工艺品成为脱离群众,库府秘藏,竞奇斗巧的奢侈品。宫廷艺术追求华美工致的风气,又给地方工艺美术不同程度的影响。清代漆器刻意求工,装饰不厌堆砌繁杂,虽然表现了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但其设计思想迎合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艺术价值普遍不如明代。各地民间漆器作坊,生产出一些健康质朴、实用为主的漆器作品。

扬州漆器的雕嵌特色在明代形成,明末声名鹊起。江南的士大夫们,把目光移向扬州漆器,茶余闲话,载入笔记。文人意匠参与扬州漆器的设计,明代已经露出端倪。清代扬州市的全盛时期。扬州出现了空前的文化高潮,石涛、八怪等文人画家在扬州创作活动,对扬州漆器风格形成影响深远。扬州漆器被士大夫做案头清玩,投向了士大夫的怀抱。浅刻、八宝灰、仿紫砂漆,古朴暗淡,与士大夫精神气质默契的漆工艺,成为晚清扬州最流行的漆艺。

近现代时期

铁路运输的兴起使扬州不复交通枢纽的位置。上海口岸开辟以后,扬州漆器向“洋庄货”转换,生产品种、装饰工艺均有改变, “外作”成为扬州漆器作坊中代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新生力量,在新兴的世界博览会上赢得过世界声誉。20世纪50年代,扬州漆器销售市场化,漆艺家具成为主要生产品种。受时代风尚的影响,现代科技的冲击,工艺不断更新,产品向大向精发展。社会的开放,文化的交流,使扬州漆器的影响不断扩大。扬州市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漆器产区之一,漆器产值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在现代艺术中,漆艺已作为一个独具品格的艺术品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现代漆艺以其特有的语言、艺术创造过程及其价值,开辟了现代艺术的新门类。漆艺,一方面作为人们反抗工业化的倾向,回归自然和回味历史的手段,另一方面作为社会艺术的新形式而萌生出来。同时,作为漆艺基础的天然漆不仅是作为髯涂装饰的材料,为被髯饰物服务,它同时也是造型的基本材料。漆艺发展迄今已经越来越超越了其实用功能,除了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外,还被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现代中国漆艺已发展为不仅包括以实用为主的耗漆器皿、漆树酸家具,亦包括了以欣赏为主的美化公共环境生活空间为目的的各类漆艺装饰,甚至包括了纯艺术、个性化很强的现代漆画、漆雕塑等等,现代漆艺的触角正伸到更为广泛的生活、艺术领域。纵观中原地区漆艺的发展,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辉煌,传统漆艺有着极强的继承延续性,它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某种集体创造的痕迹,个人创造被时代特点所淹没,现代漆艺除仍有这种继承延续关系外,与传统漆艺创作最明显的不同就在于:更强调艺术家个性的发展、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注重艺术观念、作品设计的个人风格,反映到漆艺作品中就是要求更强烈地展现造型上的现代设计意识和内涵上的传统文化精神,注重作品的独特立体形态,表面的起伏与转折的曲线扩展了其实际的空间,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形态。漆艺可化身为生命的存在形式,无论从造型、色彩、肌理、质感等方面都留下了艺术家精神的痕迹。

外国

日本

日本的英文名Japan在英语中的意思是漆器。在日本发现最早的漆器大约在公元前392年。日本飞鸟时代被视为日本早期漆艺与中世纪漆艺的分水岭,其典型代表作玉虫佛龛由须弥座与宫殿两部分组成,是集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于一身的微缩建筑,通体囊黑漆,上面用氧化铅描绘各种图像和纹样,融合了各种漆艺技法和六朝艺术风格。玉虫橱子意味着日本漆艺形成阶段的结束,漆艺发展高潮的到来。

日本已有几千年用漆的历史。技法有螺钿、箔绘、漆绘、前绘等,而在日本传统漆工艺中,前绘是最杰出的代表,是日本独特的漆器装饰技法。前绘是日本在吸收中原地区漆艺技法后所独创的技法,又称“丸粉磨绘”,是由中国“末金缕”和“金银平脱”演变而来的。“前”有种植之意,日本人用此字概括地把“前绘”这一漆工艺的关键之处生动地表现出来。道出了前绘像播种、种植一般,将金、银、铜、贝壳乃至干漆等细微颗粒,成像再拭漆或罩明、研磨、推光的基本工艺特点。

公元6世纪,正值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派大量遣唐使前往中国,鉴真大师和尚六次东渡日本,送了大量的优秀夹苎、脱胎漆器工艺品,对推动日本的漆艺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从此日本漆艺不断发展,独具日本特色的漆饰技术“蔚绘诞生。此时的前绘为“研出绘”,是绘的最早技法。此技法先用漆描绘图案,撒上金银等金属粉及色粉,等干燥以后再在表面涂漆,完全干燥后用木炭打磨。作品高雅华贵,珠圆玉润,、多变化、浓淡有致的技法效果。化时,画纹饰亦随之呈现不一样的效果,神秘迷幻。

朝韩

古朝鲜国学习中国漆艺早于日本,在西汉古朝鲜就开始出现大量的漆器产品。乐浪漆器是指在朝鲜乐浪地区先后出土的上百件漆器,在该遗迹中出土的漆器十分精美,表面大多以红、黄、绿三色描画,有人物、动物等各种图案,有的有铭文记载,还有用光彩华丽的玳瑁片作为漆器装饰,如彩绘神仙龙虎盘、东汉彩竹胎漆绘、平壤博物馆藏等。虽然乐浪郡漆器为中原地区汉代漆器,不是朝鲜乐浪地区的本土产物,但是乐浪漆器促使朝鲜产生了高丽漆器和百济漆器。

朝鲜在学习中国漆艺技法的同时,本土漆艺体系逐步开始建立,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朝鲜高丽时期的螺钿镶嵌技法、玳瑁镶嵌技法、金银线环形镶嵌技法等富有朝鲜本民族文化特征的漆艺作品。20世纪中叶以来,漆艺作为民族传统极受重视,在保护和发展中不断前进。漆器大宗商品应用广泛,包括餐具、首饰盒、化妆盒等。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当代韩国漆艺家积极探索漆艺的现代表现与运用,现代手推光漆器即为代表。韩国漆艺技法的进步,不仅体现在传统螺钿镶嵌上,还体现在脱胎、变涂等方面,作品类型从日常生活用品,发展到在独立欣赏型、艺术性强的漆器方面不断创新,与环境相融合的漆艺装饰也日趋完美。

技艺类型

脱胎漆器髹饰

乾隆福州市沈绍安在继承几千年中国操漆技艺基础上,创立了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主要传承流布于福建省福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福州脱胎漆艺技艺精良、品种繁多、造型巧妙、色彩绚丽,在脱胎成型和表层髹漆方面具有鲜明的技艺特点,制作时采用布坯或木坯,经上灰、打磨、髹饰、黑推光、色推光等工序后,再用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台花嵌螺细等技法加以装饰。制作一件脱胎漆器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杂,也十分费时。脱胎漆器不仅质轻坚固、光亮美观,还有不怕水、不变形、不褪色、耐温耐酸碱腐蚀等优点。

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来,福州脱胎漆器先后在巴黎多伦多柏林、伦敦、费城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授予沈绍安五代十国孙沈正镐“四等商勋,五品顶戴”,宣统二年(1910)又晋升沈正镐、沈正恂为“一等商勋,四品顶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氏兰记漆器店改制为脱胎漆器公司,著名漆艺家李芝卿高秀泉在设计、髹饰等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作品获全国漆器造型设计一等奖,并被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用作主要装饰品。

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技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流布于北京,为“燕京八绝”之一。北京雕漆工艺始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皇宫御用监设果园厂漆器作坊,各地优秀的雕漆工匠应召进京,为雕漆工艺在北京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北京雕漆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漆艺品种日益兴盛。

光绪三十年(1904),艺人萧乐安及李茂隆在北京开办了近代第一个民间雕漆制造作坊——继古斋。1949年后,北京市召集分散在民间的继古斋雕漆传人建成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转为北京市雕漆工厂,成为北京雕漆工艺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阵地。北京市崇文区申报的雕漆技艺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北京雕漆技艺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涂漆、描样、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很高技艺要求。其胎体有珐琅里和漆里两种,着漆逐层髹涂,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累积起来少则几十层,多则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画稿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剔红(堆朱)、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样式。雕刻环节最重要,必须做到刀法利落,层次分明,底要平整,线要规矩,锦纹均匀,一丝不苟。所制漆作种类繁多,雕工细腻、造型别致、古雅大方。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北京雕漆融合了南北雕漆技艺,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操饰工艺文化的传统,是中国操饰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扬州漆器髹饰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从出土实物来看,当时漆器的造型和操饰技法已有较高水平。到了两汉,漆器被广泛运用于许多领域,造型和装饰手法更为精美多变。扬州市郊出土的汉代漆器不下万件,器型繁多,纹样丰富,多为彩绘漆器。唐朝扬州漆器被列为二十四种贡品之一,其脱胎干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等工艺技法已相当成熟。明清时期,扬州漆艺臻于鼎盛,出现剔红雕漆、平磨螺钿镶嵌、软螺钿镶嵌、百宝镶嵌等著名品种或新工艺,形成地方风格特色。乾隆,扬州出现多条以生产漆器命名的街巷,漆器产量和品种均达到历史最高峰。现代扬州漆器制作有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骨石镶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九大工艺门类,技艺精巧,装饰绚丽,格调清新,极富东方神韵。扬州漆器厂出品的“漆花”牌漆器最负盛名,曾多次获国际、国内金奖,并有多件代表作被选为国礼或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

厦门漆线雕

厦门漆线雕技艺传承流布于福建闽南地区该技艺系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最初漆线雕的制作基地在泉州同安区马巷街道。民国时期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将原名“西竺轩”的马巷蔡氏作坊迁至厦门,他首次用漆线雕来表现历史人物,且广收学生,公开家门绝技。其在厦门地区的发展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包括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等四个方面。就作品的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但就艺术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漆线雕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反复打成为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用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坏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漆线雕以线条盘结,而以浮雕形式展现,精细之处不差毫厘,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漆线雕工艺注重线条的审美特质,其线条形态丰富多变,充分地展现和强化了线条之美。

成都漆艺

成都漆艺历史悠久,为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现存于成都市青羊区。其发轫于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到战国、秦汉时期,成都漆艺趋于兴盛。在唐宋元明清几代,成都漆艺不断发展,对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成都漆艺工序繁多、制作细致、耗时久长,为当地传统工艺美术“四绝”之一,尤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锡丝光、拉刀针刻、隐花变涂等极富地域特色的髹饰技艺闻名于世。成都漆器以天然生漆、实木为原料,胎体不拘,做工讲究。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精致而著称,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既可高悬于庙堂之上以彰显华贵,又可作为精致耐用的日常用品。

干漆夹苎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主要流传于盛产山漆、芒麻、香樟等漆艺所需天然原材料的浙江天台山。早在东晋时期,民间工匠已将该技艺用于塑制寺院佛像。唐朝中期,僧人思托日本用此法制作的鉴真坐像被日本奉为国宝。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天台山干漆夹苎有完整的技艺流程,制作由四十八道工序组成,从型模、上灰、夹芯、披灰到上漆、砂光、上朱、磨光、贴金,均采用芝麻、生漆、古瓦粉、火山灰、桐油、朱砂五彩石等天然材料,取材用料十分讲究。在麻布、漆料层层包黏、反复打磨后再涂以朱砂等辅料,贴上金箔和光,整个制作过程全由手工完成。经多种技艺处理后的成品,综合体现出雕塑、彩绘、金装的艺术魅力,主要用于佛教造像,宫殿、庙宇建筑物的装饰、保护及民间器材的制作,具有经久不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不变形等特点。

天水雕漆

天水雕漆技艺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等地。天水市的雕漆技艺源远流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天水雕漆技艺发展出雕填的探饰技法,成为西北传统探饰技艺的典型,至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申报的雕漆技艺于2008年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天水雕漆技艺系以当地出产的生漆涂于松属桦木、木等质地的器物表面,经数次操饰制成漆胎,打磨光滑后再雕刻填彩,而后选用美石、贝壳等各种装饰材料镶嵌于漆面之上。工艺制作有镶嵌、雕填、彩绘、平磨、曝钿、描金、胎花、藏绘、印锦、脱胎、刻绘、线金堆漆、研磨彩绘等环节。制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多雕绘表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物博古、鱼虫鸟兽、花卉树木等内容,造型古朴优美、图案精致、色泽光润,并有耐酸碱、耐高温、耐潮湿和耐腐朽等特点。

推光漆器髹饰

发源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以此种技艺制作的漆器远在唐朝开元年间已闻名遐迩,明清两代由于晋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平遥推光漆器厂,推光漆器的生产进入了黄金时期。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平遥推光漆艺有精湛的成套技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用特殊配方、技艺及设施对天然大漆进行炼制;(2)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炼制罩漆;(3)对木胎作披麻挂灰工艺处理,生漆灰须布,猪血灰须披麻,黄土胶则需褙纸;(4)用人发、牛尾制成的漆栓(髹饰工具)和炼制好的漆料在胎体上髹漆;5)在特设的阴房内阴干漆器;(6)描金彩绘,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和蛋壳镶嵌等传统技法;(7)用砂纸、木炭、头发、砖灰、香油等逐次推光,使漆器光亮如镜;(8)采用镶嵌、镂刻、罩金、刻灰等技艺进行装饰。平遥推光漆髹饰品分为实用品(如漆柜、漆箱、条案、茶几)和陈设品(如屏风、漆画)两大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价值,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昭通漆刻

昭通漆刻历史悠久、工艺繁复,是装饰漆艺的一种,即以多种刀具刮刻漆坯的上漆皮后,填彩形成图案的传统美术工艺。《髹饰录》中对该漆艺记载为款彩。款彩属于雕镂门,其具体做法是在木板上用漆灰做地子,上黑漆或其他色漆,用近似白描的方法在漆面上勾花纹,保留花纹轮廓而将轮廓内的漆灰都剔去,使花纹低陷。然后用各种色漆或色油填入轮廓,成为彩色图画。2022年12月,昭通漆刻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昭通漆刻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髹漆、刮灰、打磨、贴灰(灰)、上漆、绘画、雕刻、填彩、打磨推光等,其中很多步骤更是根据雕刻画面的复杂程度需要反复作业十几二十次。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色泽均匀、富丽堂皇,是这种工艺的主要艺术风格。昭通漆刻的图案内容一般为花、鸟、鱼、兽等寓意吉祥的传统图案,如白鹤闹松、凤穿牡丹、梅兰竹菊、喜雀闹梅、二龙抢宝等,也有麻姑献寿等人物作品,或者时下一些文人墨客的书画作品。由于昭通漆刻工艺的严谨和繁复,使得漆刻产品经久耐用,漆面越用越亮,刻画的图案几十上百年不褪色,极具欣赏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工艺巨匠

沈绍安清代著名漆艺家(1767-1835年)。字中康,出身于官僚家庭,因家境没落并厌读诗书,转而专事漆艺。乾隆,在总结夹工艺的基础上,创制了脱胎漆器,并开设专营作坊和门店,主要生产神佛造像、盒等,工艺上用金、银箔粉末入漆,丰富了漆器的装饰色彩。其技艺家族传承,世代不衰,被誉为“沈氏漆艺”。沈绍安为福建漆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福建漆艺的宗师。

沈绍安家族对中国漆工艺传统延续的贡献,除了恢复汉代“夹纻”技法以外,还有“薄料髹涂”手法。前者是漆器坯骨制作上的重大突破,后者是表层纹饰的重大突破。薄料髹绘”也作为现代中国漆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绘制手法,为福州市成为现代中原地区漆画诞生之摇篮,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沈绍安家族整理、创新的“脱胎漆器”,一经面世,便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和压倒性的市场份额。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当时的日本漆器独霸海内外市场的局面,为中国漆器产业争得了一席之地,也使福州迅速成为中国新型漆器的中心,并逐渐成为近现代漆器产业的“龙头基地”。此后,沈家后人英才辈出。“脱胎漆器”的成器技术日臻完善。从晚清至抗战的40多年,是沈绍安脱胎漆器兴盛、辉煌的时期。光绪二十四年(1890),沈绍安嫡系第四代沈允中的长子沈正镐首次向著名的“新世纪巴黎世界博览会”送作品参展,即获金牌。自此,沈氏漆器开始向全世界展现风采。

沈家漆器屡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均获嘉奖,声名远播,也惊动了清朝统治者。清政府对沈正镐、沈正恂兄弟的嘉奖进一步刺激了福州漆器行业的发展。福州市脱胎漆器成为大宗出口商品,据卢世廷《福建经济地理》记载,漆器出口总值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10521元增长到宣统二年(1910)的31541元。

2023年5月5日,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防止近现代珍贵文物流失,沈绍安的作坊被国家文物局列入“1911年至1949年间代表作不准出境名作坊”名单。

珍品赏析

摆件

餐具

日用品

家具

以上参考资料:

传承与保护

脱胎漆器髹饰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福州市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相继倒闭,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解散,“印锦”“台花”等脱胎漆器髹饰的技法失传。近年来,福州脱胎漆艺的精粹性和工艺文化价值逐渐被重新认识,新成立的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以脱胎漆器收藏品类的多样性、器具的丰富性和工艺的精妙在展示、推广脱胎漆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成立的福建省沈绍安漆艺研究院也以研究工作推动脱胎漆艺的当代传承和发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面临的传承困境正在逐渐改变。

厦门漆线雕

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传统的漆线雕曾一度焕发生机,但由于其工艺比较复杂,不易掌握,所以传人难觅。蔡氏一门仍从事漆线雕的,仅有第十三代传人三人,有后继乏人之虞。

成都漆艺

经过数千年传承,成都漆艺积累了历代工匠的智慧和经验,所制漆器既是历代习俗的重要见证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成都漆艺面临生存危机,传承出现困难。

干漆夹苎

该技艺主要靠师徒相传,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它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匠心,不仅有重要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而且在修复古建筑、古文物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天水雕漆

天水雕漆技艺多为手工操作,采用口传心授方式传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天水雕漆产品销量减少,传承面临困难。

推光漆器髹饰

由于受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的冲击,以天然漆为原料的推光漆艺日益萎缩,导致艺人改行和流失,漆艺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处于濒危状态。现平遥县已建立薛生金工作室和漆艺苑,将整理该项技艺的资料和建档,建立平遥漆器艺术馆,举办漆艺培训班,以确保这一珍贵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资料

中国大漆 “时间好物” .百家号.2024-02-04

乐享云南|非遗·昭通漆刻.云南文旅发布-百家号.2024-02-04

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4-02-04

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博物院.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