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羌堡
镇羌堡位于府谷县新民堡村。与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共称为塞外四堡之一。据《榆林府志》载:镇羌堡于“明初置,在东村,成化二年(1466年)尚书王复奏,从东村堡移至高寒岭。
旧址简介
据《榆林府志》载:镇羌堡于“明初置,在东村,成化二年(1466)尚书王复奏,从东村堡移至高汉岭。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极冲地,楼铺十座。万历三十五年(1607)砌以砖。”镇羌明清时设过都司署,旧志载:“署内设大堂、二堂、科房、库房、书房、旗台、火药库。”镇羌堡没有西门,相传,当年在修西门的时候发现一条莽蛇,就取消了西门,所以,镇羌堡只有现在的东门、南门和北门。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极冲地,楼铺十座。万历三十五年 (1607年)砌以砖。”
雄风今犹在
镇羌堡这三个字,可以顾名思义,这完全是针对北方游牧民族而建的军事堡垒,带有浓厚的边塞色彩。现新民村委主任郭志强老师介绍说,这里原来叫松翠林,满山都是松树,中华民国改名松翠镇,建立新政权后,1952年,为了民族团结,这里就改为新民村了,直至1980年新民公社搬迁到沙沟岔,只留下这座老城。
镇羌古堡是府谷长城线上最南端的一个军事战略防御重镇。宋代张亢筑建宁寨抵抗西夏兵,元代羌族势力引发边患不断,明清党项羌族残余势力,河套鞑、瓦勒军屡犯镇羌,清代同治年间回族起义军攻入城堡烧杀抢掠。明清两代驻堡军队、民国中国国民党22军86师258团2连驻军镇羌堡,国民党何柱国骑二军黄马队,东北挺进军余二团及府谷县松翠镇自卫中队等历代驻军和红军、解放军过境部队在此屡发战事,使镇羌地方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故称其为“秦晋咽喉”、“榆关保障”。城堡设置北门、东门、南门三处城门,镇羌堡没有西门,相传,当年在修西门的时候发现一条莽蛇,就取消了西门。每处城门有内、外门,中间是瓮城。重量30市斤的城砖,在“文革”十年动乱中以“破四旧”为名被人窃拆盗取垛猪窝砌尾墙所用。今土城墙保留95%,南门旧貌仍在,东门模样尚有,北门遗址犹留。
宗教名胜圣地
镇羌堡内外儒、佛、道教庙宇建筑多达28处,有孔子庙、鼓楼、三官庙、真武阁、孤魂庙、观音寺、藏经楼、大雄宝殿、城隍庙、阎罗殿、火神庙、马王庙、三教殿、龙王庙、文昌阁、五道庙、睡佛殿、白衣庵、小关帝庙、大关帝庙、财神庙、山神庙、移佛寺、魁星楼、玉皇大帝庙、北顶娘娘庙、祖师庙、老君殿、老龙庙、大钟楼等建筑,此外还有戏台七座。南大街戏台楼阁高大,横置一匾刻“遏云楼”。上述庙宇大多数损于“文革”十年,失去了古建筑原貌和历史价值,但其历史上的庙宇群却曾在秦晋蒙毗邻地区颇有名气,往日云烟融合在古堡500年苍凉血泪史里。
当雨珍妙华,虚空诸天神。现居住在镇羌古堡里的是释衍清大师,大师现代佛学院毕业,对佛界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弘扬佛法,三年前来到镇羌古堡,在他主持下,四处筹善款1000多万元,恢复了观音寺、三官庙、城隍庙、祖师庙等庙宇建筑,2014年6月镇羌古堡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释衍清大师管理着这四座庙宇的日常事务及佛事活动,在大师的主持下,现在古堡的大雄宝殿正在恢复中,明年准备修复三教殿以及山门牌楼,塞上清音,高原佛声会在不久唱响。
镇羌护城墩
明清时期,镇羌辖区内有长城边墩35座,长城边口10处,腹里烽墩16座,塘汛3处,可见当年烽火连天。今年69岁的白成华老人介绍说,府谷长城境内有墩台155个,最为典范的是镇羌的护墩台,人们常常登高释怀,可以一览百余里景物,民国时村人曾入墩台避土匪之患,最多可以藏匿500多人,为托命之所。护城墩原来是一座空心楼,墩上建有阁楼,左面原来是尼姑庵,右面原有戏台,再往前是睡佛殿,但现在睡佛被请到藏经楼内。据老人讲,东门原来有个校场,现在都是一片荒草,间或有人家种点绿豆,阳芋之类,在留有乱砖残瓦的戏台前,我们依稀感受当年尘土飞扬,战歌凯旋,犒军歌舞的热烈场面。
站在护城墩台上,可以一览西北的十里墩。想起范仲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意境悠远。回首再望,那远去了历史纷争的镇羌堡,像一位年迈的老人,颤微微地伫立在苍茫的黄土高原,远处金万通和高山工业园区,工厂烟囱在大漠伸展,还在延续历史的长烟,仿佛在召唤着五百余年的镇羌堡魂灵。
塞上小北京
镇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民俗风情醇厚。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镇羌古堡逐渐形成了塞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重镇和商贸物资集散中心。
据史料记载,镇羌堡,始用于抵抗外敌,保家卫国,后来逐步发展为一方经济贸易中心,在明,清时期素有“小北京市”美称。风景秀丽伴随文物古迹,即宜人又迷人。那时候堡内商贸集市繁荣,商贸发达,票号、商铺、酒坊、油坊林立,在当时曾繁盛一极。发达的商贸流通,让文化也在堡内积淀,明清时候,孙家、刘家等几大人家在堡内建有四合宅院25座,普通宅院28座,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北方汉族建筑风格典范。可惜清末民初,少数房屋塌。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镇羌城内的民居宅第,大量的宅房失修加变卖,每况愈下,存留不多。记者看到,现在的孙家大院只留有残破的院落,刘家大院少有人迹,念往昔、繁华竞逐,只有门外楼头诉说着当年物业兴盛的景象。
鼓楼建在中轴线上,十字洞型,分成了东南西北四条大街,还设置了东西南北四道长巷及南北巷、五道庙巷和两条短巷。城内街巷四通八达,井然有序。放眼望去,在街道的中央,南街的钟楼和戏台之间还保留着原有的和铺面,我们能感受到当年“赶完孤山,赶镇羌”的繁荣景象。“以前这些地方都很红势。”在鼓楼旁一位93岁的杜姓老人颇有兴致地说起成年往事,很有自豪的感觉。老人说她17岁嫁到镇羌,自家种地为业,农忙时雇有长工,日子过得殷实,因为堡内水土滋养,90多岁高龄的人看上去和城堡一样,一点不显苍老。在城堡内,还有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或在墙根底下晒晒太阳,或手拄着拐杖蹒跚在街道中央,守望着那些残垣断壁,守望着那些分门别类的寺庙。或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希望,是否在心里吟唱那首一千年以后繁华落幕,我还在风雨之中为你等候的歌谣。
长歌再次回响
走在堡内,一次次举起相机,把听到的想到的都拍进去,拍出那无以着落的生命长调和滚滚烟云,在历史的轮廓中,古堡是如此的恢宏壮丽,厚重缥缈。任我是500年的成长,在生命轮回中找回几个世纪的你。古堡不能一任地衰老下去,那么,我们该希望些什么呢?
长风当歌,浩荡风流。历史的脚步从不停息。古堡残垣有幸,今年,新民镇政府以新文化的视角启动《新民镇志》编工作,同时积极筹划古堡恢复工程,众多有识之士联袂响应。历史向我们走来,希望不远的将来,古堡会顺势而发,以新的面孔,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府谷县新的文化旅游景区。最后借韩二林先生《借鉴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模式,打造镇羌堡历史文化名镇》一文中的撰联“两个文明,一座古堡,众星捧月,建设景点,打造陕北一流边塞名镇;百年呼唤,巧夺天工,笔绘蓝图,悉心经营,再创镇羌古堡人文景观。”与社会各界共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