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0829.7公顷。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地区

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历史沿革

1991年始建县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4月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3′29″~108°05′42″,北纬25°06′09″~25°12′25″,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地形地貌

保护区的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拨在250~1028MPP之间。喀斯特地形多种多样,景观奇特,以锥形山、塔形山及其间的洼地构成的峰丛洼地和峰丛漏斗为主,其次是沿断裂发育的谷地和不太发育的盆地以及洞穴。

地质构造

木论自然保护区地处苗岭及其四周为喀斯特地域的东南缘。保护区的地层比较简单,主要出露碳酸盐岩地层,其次是碎屑岩夹少量煤线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洞穴沉积物。石炭系中统白云岩石灰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97%以上。

气候

木论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0-18.7℃ ,极端最高温36℃,极端最低温-5℃。1月平均3.4-8.7℃,7月平均23.0~26.7℃,≥10℃积温4700~6300℃,年无霜期310天;年均降雨量1530~1820mm。雨季为4~8月,旱季为9-3月。林内阴湿,相对湿度大,一般在80~90%,夏季甚至接近饱和。

土壤

木论自然保护区石山裸露面积80~90%,土壤覆盖面积不足20%,且土壤多分布于岩石缝隙间,只有洼地谷地才有成片土壤。

保护区土壤类型简单,主要为石灰土和零星分布的硅质土,均属非地带性土壤。

水文

木论自然保护区地表水不发育,区内以碳酸盐岩类裂隙喀斯特水为主,占保护区面积的95%以上,有少量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区的孔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垂直分散渗入补给,补给随季节交替有规律地变化。然而保护区植被密布,地表可截滞蓄水,根系发达,可伸入很深的缝隙吸取水份,形成了喀斯特林区独特的水文状况。

区域面积

保护区总面积10829.7公顷,缓冲区面积1647公顷,核心区面积5482公顷,实验区面积1840公顷。保护小区面积1860.7公顷。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该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区内保存着原生性很强的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植物资源

保护区已知有维管植物910种,隶属176科530属。其中蕨类植物67种,裸子植物13种,被子植物门830种。910种维管束植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单座苣苔、掌叶木、单性木兰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黑桫椤篦子三尖杉翠柏、华南五针松(广东松)、短叶黄杉、樟树、润楠任豆香木莲喜树伞花木属11种。近年来调查还发现,林区内生长有丰富的兰科,初步统计有38属108种,其中稀有品种有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小叶兜兰等。据调查,保护区有苔类3科3属,藓类6科6属,蓝藻类3目9科30属,绿藻类2目2科3属,子囊地衣类6目8科8属。

木论自然保护区还生长着大型真菌12目30科46属68种,其中有可食用的木耳、鸡油菌等,有保健药用的野生黑芝、云芝等,还有口感和风味独特的地下块菌,在欧美被誉为“厨房里的钻石”、“森林里的黄金”,价格昂贵,很有研究开发价值。

动物资源

陆生脊椎动物276种,其中鸟类163种,两栖纲18种,爬行纲47种,哺乳纲4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有29种,其中国家Ⅰ级有蟒、豹、林麝3种等,属国家 II 级保护的有猕猴属藏酋猴亚洲黑熊虎纹蛙等26种。

昆虫共计20目123科,已鉴定有408种,其中药用昆虫28种,观赏昆虫仅蝶类即有100多种,此外还有天敌昆虫86种。由于天敌昆虫的大量存在,有效地控制了森林虫害的暴发成灾,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价值

木论林区属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与贵州茂兰国家级保护区相连,共同成为世界同纬度地区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是研究喀斯特及其森林的重要地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参考资料

走进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