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辉
苏国辉,1948年1月1日出生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原籍广东省顺德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脑科认知科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神经解剖学家,同时也是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
1978年,苏国辉回到中国香港进入香港大学工作。1985年,苏国辉首次通过外周神经移植方法实现成年哺乳纲的视网膜节细胞长距离轴突再生。1999年,苏国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11月,苏国辉受聘全职出任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其后,苏国辉分别于2015年和2021年当选为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苏国辉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发育、可塑性及再生的研究、中枢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塑研究等。
截至2023年,苏国辉已发表学术论文550篇,获国际及中国专利奖46项,主编国际专著2部。苏国辉曾获2006年中国脊髓损伤康复成就奖、2012年Everfront Award奖,连续两年入选神经科学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苏国辉,1948年1月1日出生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原籍广东省顺德区,于1973年获美国东北大学生物学学士,197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脑科认知科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8年,苏国辉回到中国香港,其后进入香港大学工作,并成立了“香港神经科学学会”。其后,他于1985年首次通过外周神经移植方法实现成年哺乳纲的视网膜节细胞长距离轴突再生。
1999年,苏国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在香港大学退休之后,来到暨南大学工作,主持建立了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并于2012年11月受聘全职出任院长一职。其后,为寻求有效的中枢神经保护和功能重建的途径,苏国辉带头不断拓展与国际专家团队的交流与合作,研究院“中枢神经损伤与修复”创新引智基地获批2014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创新引智基地。2015年,苏国辉被美国国家发明家协会任命为发明家院士。
2020年11月10日,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任超然课题组、苏国辉课题组和华中科技大学李浩洪课题组题为“A Visual Circuit Related to the 细胞核 Reuniens for the Spatial-Memory-Promoting Effects of Light Treatment”的研究论文,深入阐释了长期光疗干预增强空间记忆的神经环路机制。次年2月15日,苏国辉因其在“视觉、脊髓、大脑神经保护及再生”等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2022年6月1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课题组在苏国辉的支持下,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6.8)发表题为“Physical exercise prevented 应力induced anxiety via improving brain RNA methylation”(运动通过改善脑内RNA甲基化防止压力应激导致焦虑障碍)的研究论文。
社会任职
教学研究
从事领域
苏国辉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发育、可塑性及再生的研究、中枢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塑研究等。
学术成就
苏国辉主要学术成就包括如下三方面:1.对视学传导路发育的开拓性研究,其论文已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2.对视觉传导路损伤后的可塑性研究,这些研究已成为70年代末及80年代的开拓性研究;3.对视网膜损伤后再生的研究,从可塑性研究发展到视网膜再生的研究,带领团队创建了外周神经视网膜移植模型,首次证明成年鼠视网膜节细胞受损轴突可在外周神经中长距离再生。
苏国辉带领团队开发运动、光疗等物理手段,并利用枸杞等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结合纳米材料、干细胞等策略,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抑郁障碍、脊髓损伤、视神经损伤等疾病的神经保护和再生研究;初步阐明了新型非药物干预策略对中枢神经损伤和疾病的改善疗效和分子-环路机理。
2012年至2023年,苏国辉在神经再生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性的成果,包括:研究了运动对情感和认知功能改善的分子机制,发现了光信息调控情感和行为的神经环路,系统研究了枸杞提取物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完成了世界首例三代测序亚洲人参考基因组等。
2023年2月,在苏国辉团队指导下,李晓光团队联合王宁利团队利用生物活性材料,实现视神经长距离再生。
主要论文
截至2023年,苏国辉已发表论文550篇,文章被引用16865次。
专著
截至2023年,苏国辉主编国际专著2部。
专利
截至2023年,苏国辉获国际及中国专利奖46项。
人才培养
截至2020年,苏国辉已培养54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在读27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社会活动
2017年6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项目)“枸杞功效的重大基础研究及功能产品研发”项目实施研讨会在项目承担单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召开,苏国辉参加了会议。同年11月20日,他出席福建师范大学苏国辉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2019年4月,苏国辉领衔的“宁夏枸杞(天仁)院士工作站”,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获准正式建立。同年6月26日,他应邀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6楼学术报告会议室作题为《外侧缰核相关光信息传导通路在介导光疗抗抑郁作用跌功能及机制》的学术报告。
2021年4月29日,苏国辉应邀到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进行学术报告。会后,他与医院领导进行了交流,参观了针推康复科治疗病房,并在中医药及干细胞研究方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次年11月7日,在黄埔区科普讲坛暨万象校园科学公开课现场,苏国辉院士通过互联网向青少年分享了视神经再生的科学奥秘,以及他个人的成长故事。
个人生活
会“玩”
苏国辉年少时顽皮好动,上课经常开小差,放学就去逛街玩耍,或到海里游泳,经常不做作业,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小学毕业后,苏国辉甚至没考上公办中学,几经奔波才考进一家并非重点的私立中学。
中学期间,苏国辉和几个同学组了摇滚乐队,他是主音吉他手。随着名气的增加,他们的乐队不但常常应邀去各种舞会、派对表演伴奏,还被出版商邀请去录制过唱片。
发奋读书
在高三时,一个朋友对苏国辉说:“如果想要上大学,就必须通过高考,年轻人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要考虑一下未来前程,要做一个对家庭乃至国家都有用的人。”从此,苏国辉便努力读书,虽然没有考上香港大学,但是他于1968年通过了美国东北大学入学和英语托福考试,开始了留学生活。
海归
在留学期间,苏国辉读了很多科学家的传记,他发现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都有爱国情怀,科学家的成功不仅在于学术上的成就,也在于祖国带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因此,他放弃了美国的许多工作机会,回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爱好
工作之余,书法和音乐是苏国辉的两大爱好。在苏国辉办公室里,有他写给自己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几个书法字,为的是勉励自身摒除杂念,潜心科研工作。此外,苏国辉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坚持做运动,偶尔也会抱起一把古典吉他弹拨。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在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苏国辉长期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研究,被誉为“世界视神经再生研究的先驱者”。他是第一位证明了“成年哺乳动物的视网膜节细胞可以实现再生”的科学家,而他的研究也被学界认为“极具开拓性”。(广东科技报评)
苏国辉是视神经再生领域的先驱之一,也是神经保护(neuroprotection)和再生(neuroregeneration)方面的国际著名科学家。(暨南大学评)
参考资料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中国科学学院.2023-11-14
苏国辉.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3-11-15
院士告诉你:运动能让人更聪明.新浪新闻.2023-11-15
2014年荣誉院士 - 苏国辉教授简介及赞辞.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023-11-14
喜讯!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获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澎湃新闻.2023-11-14
【2023年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风采】苏国辉:推开中枢神经再生之门.澎湃新闻.2023-11-14
苏国辉院士:感谢祖国!我这71年!.澎湃新闻.2023-11-15
苏国辉.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2023-11-14
我校苏国辉院士分别荣获广东、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暨南大学新闻网.2023-11-15
苏国辉:矢志前沿 做“世界视神经再生研究的先驱者”.人民网.2023-11-14
任超然、苏国辉合作在Neuron发表光疗增强空间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成果.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2023-11-15
张力/苏国辉课题组发现运动抗焦虑的表观遗传机制.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2023-11-15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来校讲学.南方医科大学.2023-11-15
苏国辉教授. 神经再生协同创新中心.2023-11-15
新材料实现视神经最长距离再生.中国科技网.2024-06-04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项目).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24-10-30
我校举行福建师范大学苏国辉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福建师范大学.2023-11-14
首个“中宁枸杞院士工作站”成立.科学网.2023-11-14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教授来我院开展讲座.成都中医药大学.2023-11-15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向青少年科普视神经再生的奥秘.新浪看点.2023-11-15
我院苏国辉院士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