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少正卯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升孔子为大司寇,大司寇是掌管刑事的官员,上任七日后就把鲁国大夫少正卯杀死。
此事在后世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汉唐以后,专制集权对思想的禁越来越紧,杀少正卯也就成了各个王朝维护正统思想、甚至大兴文字狱的理论依据和法律准则。
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件存在 较大争议,一派认为确有其事,另一派认为是杜撰而来。
事件背景
孔子在鲁国做大司寇,东折齐师,内三郡,赢得鲁国从上到下的一片喝彩,季康子也十分信任他,两人配合默契。后来,季康子干脆将执政之事也交给孔子代理,这就是史称“由大司寇摄行相事”。出人意料的是,孔子听政才七天,就诛杀了鲁国的知名人士少正卯。
少正卯曾任鲁国大夫,他聚徒讲学,主张革新,成为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孔子的学生除颜回外都曾多次听他讲学。据《荀子.宥坐》说,孔子定少正卯该杀的罪名有五条:一为“心达而险”,即通晓古今之变而用心险恶;二是“行辟而坚”,即行为荒诞不经且顽固不化;三乃“言伪而辩”,就是言语诡诈而又能言善辩;四曰“记丑而博”,指对怪异之事知道得过多;五是“顺非而泽”,意为反对礼法而又理直气壮。由此认定他是小人中的雄杰,有惑众造反的可能,所以非杀不可。
事件过程
《荀子.宥坐》原文中并无详细描述,仅记载“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
事件结果
少正卯被杀。
原因分析
少正卯作为当时与孔子唱对台戏的旗鼓相当的教学对手,观点与孔子相左。两人对设学官,招像听从。少正卯剑走偏锋,奇谈怪论,因才辩的雄奇和言论的新颖,夺走了孔子不少信徒。孔子执政推行新政,少正卯又出来捣乱。其人屡教不改,态度顽固,拉帮结派,成为比盗贼还凶恶的孔子新政之大敌、前进之阻力。孔子首诛少正卯,杀一儆百,为推开新政肃清道路。
重要争议
正方
记载孔子诛杀少正卯一案,其源头是《荀子.宥坐》,后来在《吕氏春秋》《说苑》《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等书中均有记载,说孔子为政七天就杀了“鲁之闻人”少正卯。为了将孔子诛杀少正卯事做实,更找出了孔子诛杀少正卯的深层理由,即少正卯与孔子素来有隙,在孔子讲学的时候,少正卯也授徒讲学,而且学生很多,曾使孔子的讲课处“三盈三虚”,以至于孔子的学生除了颜回尽皆跑到少正卯处听课。现代学者蔡尚思认为:荀况是离孔子最近且最崇拜孔子的思想,他的记载应当是忠实的;汉以后许多学者都作了同样的论述;清末尊孔子的梁启超也不得不认为诛少正卯是孔子的一个污行;孔子与少正卯不仅是学敌教敌,还是政敌,而且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并举《左传》中子产的儿子先宽后严将盗“尽杀之”而被孔子赞美为“善哉”的例子,说明孔子杀少正卯确有其事。
在尊孔者的眼里,为了将孔子与上古圣人并列,都认为孔子确实曾经诛杀少正卯。先秦两汉直到魏晋隋唐的人,都认为少正卯是“贱之人”,把杀少正卯与“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姜子牙诛华士,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相提并论,誉为“圣人之诛”。就是说,孔子诛杀少正卯与商汤、周文王等一样,都是做的除暴安民的伟大业绩。
反方
直到一千年后,南宋的朱熹第一个表示怀疑。他的主要理由是:其一,诸子百家著作中寓言居多,不足为信。成书早于《荀子》的《左传》 《国语》 《论语》《孟子》等,都没有提到这件事,特别是《左传》 《国语》往往对孔子有所诬罔,也不提此事,可见历史上没有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其二,孔子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以一个大夫的身份去杀掉另一个大夫,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其三,孔子提倡仁,坚决反对轻易杀人,连鲁国执政提出“杀无道以就有道”时,孔子都表示反对。杀少正卯一事,与孔子的一贯思想不相吻合。
在朱熹阐述孔子没有杀少正卯之后,清代学者崔述、梁玉绳等人也对此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得出了否定性的结论,集辨伪派之大成。但他们的否定说仍然是建立在尊孔基础之上的。他们的逻辑是:孔子这样的圣人绝不会轻易杀人。
影响与评价
政治影响
诛杀异己的主张出自荀子学派。这个学派形成于战国晚期,社会不但产生了统一的愿望,而且具备了统一的条件。所以,荀子明确提出了“一天下,财万物”的主张,而要实现这一政治理想,就必须统一思想。他已经不像过去的诸子那样只是排斥与自己思想相对立的学派和思想观点,而是凡属于不同本学派的所有思想一概抨击。他的《荀子.非十二子》就是其思想的体现。诛杀少正卯这个案例也就在可能实现政治一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一统的愿望中由影而显、由缺而圆。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 “少正卯即十二子之化身。”而杀少正卯这一案的出现,在客观上也适应了当时惩罚言论和思想犯罪以实现专制集权的政治需要。它与孔子的思想体系不同,但和荀子自身的思想合拍。荀子的这一主张后来又被他的学生韩非子在理论上发扬光大,被他的另一个学生李斯付诸实践一那就是焚书坑儒。至此,杀少正卯的故事终于由虚到实,由舆论而进入行动。汉唐以后,专制集权对思想的禁锢越来越紧,杀少正卯也就成了各个王朝维护正统思想、甚至大兴文字狱的理论依据和法律准则。
思想影响
“孔子诛杀少正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段里,一直是作为孔子从政的功绩来正面宣传的。近代以来,关于诛杀少正卯的争论与政治需要和文化思潮紧密相连。如清末洋务派文人陈玉渤持肯定说是为了反对康梁维新变法,认为康有为就是当代的少正卯,非杀不可。五四时期,吴虞等断定孔子确实诛少正卯,旨在反对尊孔读经。“四人帮”横行的那几年,批判孔子杀少正卯的文字充斥大小报刊,则为了扩大所谓批孔的声势,通过妖魔化孔子来实现其“批周公”(暗指周恩来)的政治阴谋。“打到孔家店”以后,此事成为孔子压制言论自由、实行封建专政的罪状。“文革”期间此事又上纲为孔子的第一罪状。
相关典故
成语:东观之殃,后世指代杀身之祸。
参考资料
学者给"孔子杀人案"平反 没杀少正卯仅对其谴责.中国新闻网.2023-11-03
荀子·宥坐.古诗文网.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