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星
李红星,男,1981.01,翼城县人,博士,现为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及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储层地震振幅解释、城市地下空间探测地球物理技术及海洋声学探测技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3篇(含待刊2篇),出版专著与教材2部,获省部级奖励3项,刘光鼎青年地球物理科技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
人物经历
1998.9-2002.7;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
2002.9-2005.7;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5.9-2008.6;吉林大学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获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8.7―;东华理工大学任教师工作。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相孔隙介质全频段波频散与衰减机制及其应用研究”,编号:41764006,经费来源:国家基金委;起止时间:2018年1月-2021年12月,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BISQ机制的油气地震勘探衰减-振幅解释方法研究”,编号:41364004,经费来源:国家基金委;起止时间:2014年1月-2017年12月,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泡对沉积物声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编号:41104073,经费来源:国家基金委;起止时间:2012年1月-2014年12月,项目负责人。
4、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神经网络的沉积物声学底质分类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编号:2010GQS0002,经费来源:江西省科技厅,起止时间:2011年1月-2013年12月,项目负责人。
5、国家“863”课题子课题“观测设备网络化改造与地震、磁异常分析研究”(所属课题基于观测网的海底地球物理学环境长期实时监测系统研发和集成),编号:2012AA09A404-3,经费来源: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起止时间:2012年7月-2017年12月,子课题负责人。
6、中国地质调查局“三维地质调查试点”工作项目(编号:1212011220248)子课题:相山火山盆地主要地质体物性测试分析,经费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起止时间:2012年7月-2015年7月,子课题负责人。
7、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开放基金“粘弹各向异性海底介质地震波传播研究”,编号:KCSG0803,经费来源: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起止时间:2009年8月-2012年7月,项目负责人。
8、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新速度参数估计方法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波场模拟与AVO分析”,编号:GDL0802,经费来源:“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起止时间: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项目负责人。
9、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外协课题“底质原位声学模型及综合处理方法研究”,经费来源: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起止时间:2009年7月-2012年7月,课题负责人。
10、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外协课题“海底观测站平台集成、联调及资料处理算法”,经费来源: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起止时间:2009年7月-2012年7月,课题负责人。
11、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海洋专项外协课题“海洋底质声学特性与多参数反演研究”,经费来源: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起止时间:2013年7月-2015年7月,课题负责人。
12、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验室开放机制研究”,经费来源:江西省教育厅,起止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课题负责人。
参与科研项目:
1.九瑞矿集区重要靶区地球物理勘探和深部找矿预测,参加,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2011-2015;
2.巷(隧)道影响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与时间深度转换理论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3;
3.叠加复合型铅锌、铜矿深部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示范研究,参加,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2009-2011;
4.庐枞矿集区大地电磁探测与技术研究,参加,科技部,2009-2011
5.国外物探技术文献编译,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1-2012;
6.江西省江西九瑞地区武山外围铜多金属矿远景调查CR勘查,江西省地球物理勘察技术院,2009-2011。
主要贡献
Li Hongxing,et al. Acoustic inversion method for parameters of sediments based on adaptive predatory genetic algorithm,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SCI), 2018, 143(1 ): 141-149.
Li Hongxing, et al. Effect of attenuation on 频率 dependent AVO response based on porous medium, Journal of porous media(SCI), accepted.
Li Hongxing, et al.Modified Biot-Squirt acoustic model about wave propagation in porous medium, Acoustical Physics(SCI), accepted.
李红星、陶春辉、刘福林、周建平,气泡对沉积物声学特性影响研究-以东海沉积物为例,物理学报(SCI),2015,64(10):109101-1-109101-6。
李红星、饶溯、陶春辉,周建平,广义希尔伯特环形山变换地震边缘检测方法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EI),2015,50(3):490-494。
李红星、桂磊峰、陶春辉、刘财,基于改进BISQ模型的AVA方程,石油学报(EI),2015,36(9):1-8。
李红星、陶春辉、周建平,双相介质地震勘探纵向分辨率研究,地球物理学报(SCI),2013,56(3):995-1002。
李红星,陶春辉。双相各向异性随机介质伪谱法地震波场特征分析。物理学报(SCI),2009,58(4):2836-2842。
李红星,陶春辉,周建平等,双相异性介质中波场速度与衰减特征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EI),2009,44(4):457-465。
李红星,陶春辉,周建平等。非胶结含水合物沉积物修正等效介质速度模型及其地震波场特征研究。物理学报(SCI),2009,58(11):675-685。
李红星,刘财,陶春辉。基于BISQ模型地震波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EI),2007,42(6):686-693。
李红星、陶春辉、王平、刘财著,多相介质波传播与应用(专著),科学出版社,2014。
李红星、陈昊、洪德全、陶春辉、刘财著,苏皖赣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专著),科学出版社,正在出版。
李红星、方根显、谢尚平编著,地震勘探实习实验指导书(教材),原子能出版社,2012。
Tao Chunhui、 Li Hongxing、Deng Xianming, Study of A Geo-Acoustic Model of Gas-Bearing Sedi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ediment with Low Acoustic Veloctiy,China Ocean Engineering(SCI),2010,24(2):381-390。
刘财,李红星,陶春辉等。模糊嵌套多级中值滤波方法及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报(SCI),2007,50(5):1534-1542。
张华,陈小宏,李红星等,曲波变换三维地震数据去噪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EI),2017,52(2):226-232。
Guangnan Huang,Bing Zhou,Hongxing Li,et al.Seismic traveltime inversion based on tomographic equation without integral terms.Computer@Geosciences(SCI),2017,104:29-34。
张华、陈晓红、李红星,3D seismic 数据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complex-valued curvelet transform in 频率 domain,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SCI),2015,113:64-73。
黄光南、周兵、李红星,2D seismic reflection tomography in strongly anisotropic media,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SCI),2014,11(6):1-8。
黄光南、刘洋、李红星、张华、李泽林,TTI介质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石油物探(EI),2014,53(3):262-271。
Tao Chunhui、Deng Xianming、Li Hongxing,Development of in-situ Marine Sediment Geo-acoustic Measurement System with Real-时间 Multi Frequencies(the second generation),China Ocean Engineering(SCI),2009,23(4):769-778。
黄光南,邓居智,李红星等,P-SV波和P-SH波非线性旅行时层析成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EI),2015,90(6):1127-1133。
黄光南、ZHOU Bing、邓居智、李红星、李泽林、张华,各向异性TI介质qP反射波走时层析成像,地球物理学报(SCI),2015,58(6):2035-2045。
Jin Zhang,Yanguo Wang,David C.Nobes,Guangnan Huang, and Hongxing Li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数据 interpretation using balanced filtering method,Geophysics(SCI),2017,82(5):N43-N49.
郭福生,林子瑜,黎广荣,邓居智,谢财富,杨海燕,吴志春,周万蓬,姜勇彪,李红星,方根显,江西相山火山盆地地质结构研究:来自大地电磁测深及三维地质建模的证据,地球物理学报(SCI),2017,60(4):1491-1510。
李红星等,相山火山盆地主要地质单元物性特征分析,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27):8-13。
李红星,方根显,邓居智,许哈宁。勘查技术与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中的实验室开放策略研究。高教学刊,2017,4:51-52。
李红星、赵烽帆、毛勇,江西省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地震层析成像,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0(3):1049-1055。
李红星、赵烽帆、郑敏娜,小波分析在天然地震初震及震相识别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286-291。
李红星等,多频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在海水中的声源响应及子波分析,声学技术,2009,28(1):10-13。
李红星,刘财,陶春辉。基于BISQ机制的双相孔隙介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2):77-82。
李红星,刘财,陶春辉。基于BISQ模型的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三维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世界地质,2007,26(4):501-508。
李红星,刘财,陶春辉。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在地震剖面同相轴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07-1610。
李红星,陶春辉,刘财等。海底声学原位测试音速提取技术研究,海洋科学进展,2007,25(4):474-479。
李红星,陶春辉,刘财等。多频海底声学原位测试信号消除干扰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5):1034-1037。
吴从辉,李红星等,基于波场分离的双相各向同性介质正演模拟,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1):58-65。
陈爱飞,李红星等,基于时频分析的Q值提取研究。世界有色金属,2016,9:48-50。
吴从辉、李红星、张智,任意偶数阶精度交错网格声波方程数值模拟,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1):102-109。
丁煜晖、李红星,基于ARM7-LPC2290数字核心板的硬件设计,求知导刊,2015,5:42-43。
刘富林、李红星,海底沉积物孔隙度Micro-CT扫描测定方法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8):168-172。
尤加春、李红星,海底双相随机介质声反射的SVM神经网络分类识别研究,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36(03):134-142。
吴涛、李红星、陶春辉、顾春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BISQ模型多参数反演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7(5):2128-2137。
邓居智、李红星、杨海燕、谭捍东,高频大地电磁法在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工程勘察,2010,9:85-90。
倪然、李红星、谢青霞等,基于Gassmann理论与遗传算法的海底沉积物物理参数音速反演方法,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6):223-228。
陈昊,洪德全,李红星等,安徽中部地区上地壳二位Pg波速度成像与分析,地震研究,2018,41(1),9-15。
黄光南,邓居智,李红星等,非均匀节点网格TI介质反射波射线追踪研究。石油物探,2016,55(1):25-32。
黄光南,邓居智,李红星等,三维VSP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3):266-272。
张晓峰,王瑞雪,黄飘,李红星。基于小波变换和分维理论的裂缝密度研究。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1):67-71。
石双虎、邓志文、白光宇、李红星等,测井资料Xu-White模型预测横波速度的一些新观点,地震工程学报,2015,37(4):1109-1122。
尤加春、毛慧慧、段文豪、李红星,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支持向量机的海底沉积物分类识别,海洋科学,2014,38(11):122-130。
李鹏,冯喧,王典,刘财,李红星,地震剖面同相轴自动追踪技术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增):76-79。
石双虎、李培明、白光宇、贺涌、李红星,自动优化设计在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地震工程学报,2015,37(2):629-633。
封志兵、聂逢君、江丽、曾建刚、严兆彬、李红星,重力场特征与砂岩型矿的关系及地质意义,现代地质,2014,28(4):841-849。
顾春华,套春辉,张金辉,周建平,周利生,李红星,刘财,超宽频海底剖面仪实时采集显示系统EchoViewer的设计与实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3):495-501。
获奖情况
(2)李红星(R5),指导“十四届”挑战杯获江西省决赛科技发明类一等奖,2015年。
(3)李红星、邓居智、方根显,多相介质声波传播特性研究,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编号J1103082,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
(4)李红星(完成人排序:第八),多频海底声学原位测量系统,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编号200921308,国家海洋局,2009年。
参考资料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导师信息.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网站.20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