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唇马先蒿

大唇马先蒿

大唇马先蒿(学名:Pedicularis megalochila)是玄参科马先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以及缅甸。生长于海拔4,200米的草坡和矮杜鹃丛林中。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干时不变黑色,高不超过15厘米。

根成丛,多至6-7条,细长,但中部多少纺锤形变粗,长达15厘米,近端处渐细,有时有分枝,径达3毫米,根颈部有须状支根。

茎单条或成丛,草质,有贴伏的长白毛,不分枝。

叶多基生,茎生者多有花腋生而变为苞片,柄长达2厘米,膜质而宽,基部鞘状膨大,缘有狭翅,叶片长2-5.5厘米,宽8-13毫米,羽状浅裂或有时深裂,裂片6-14对,三角状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缘有重圆齿,近基数对较小很多,上面沿中肋有短细毛,中脉两旁几无毛,渐近裂片前部处毛逐渐增加,背面有清晰的细碎冰纹网脉,几无毛,茎叶较小,裂片仅5-6对。

花序显著离心,常占茎长的大部,花每茎约5-6枚,最下之花常不发达(?);苞片叶状,远短于花,下方者披针形,上方者圆卵形,柄均较苞片本身为长;花梗发达,长达1厘米,上部与萼的下半部均有密长毛;萼管长达8-9毫米,常有深紫色斑点,膜质,前方深裂至2/3,缺口沿边有长白毛,主脉5条,宽阔,脉中另有细而清晰之脉1条,次脉多数,多达8-10条,有疏网结,齿5枚,后方1枚很小,中间狭细,端亦作宽卵形膨大而有齿,长仅2毫米,其余4枚2大2小,均有柄,上面卵形至扇形膨大而有缺刻状重齿,内面有毛,外面有碎冰纹网脉。

花冠黄色,仅喙部红色,管长约l5毫米,几伸直,外面有毛,盔直立部分显著仰向后方,长约仅3毫米,上方即为镰状弓曲而多少膨大的含有雄蕊部分,长约5毫米,宽3-3.5毫米,端多少急细为半环状卷曲的长喙,长达t0毫米,下唇极大,背面有密细毛,宽25毫米,长20毫米,基部深心脏形,缘有毛,中裂倒心脏形,宽达9毫米,明一显凹头,基部楔形如柄,完全不向前凸出,侧裂多少肾脏形,两端均耳形;雄蕊着生于花管中部,花丝两对均被毛,前方1对毛极密,后方1对较疏;花柱不伸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谷潮湿处和高山草甸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主痢疾腹泻肝炎尿路感染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肉质,茎叶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状矩圆形,羽状全裂,裂片缘有锐齿。苞片叶产太;花萼长卵状,全缘;花冠玫瑰色。果披针状卵形,有小凸尖。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鉴定:采用硅胶柱、高分子多孔微球柱、Sephadex LH-20柱、反相C18柱等柱层析手段,对大唇马先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了7个化合物,其1H NMR和13C NMR鉴定结果为木犀草素(luteolin,1)、芹菜素(apige-nin,2)、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3)、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 fla-vone,4)、毛蕊花(verbascoside,5)、异毛蕊花苷(isoverbascoside,6)、木犀草素-4’-O-β-D-烷基糖苷(luteolin-4’-O-β-D-glucoside,7)。这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藏药长花马先蒿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性味

味甘;苦;性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出处

中华本草

变种

大唇马先蒿大唇变种红花变型

与前一变型之别,在于其花作种种不同的红色,自浅红而有白色边缘,一直到全部红紫色,由于变化太多,无法区别,故总起来以一变型来代表它们。

亦产我国西藏昌都专区西南部、及稍向西的地区,亦见于不丹

大唇马先蒿舌状变种

这一变种的花冠黄色,其管色较浅,盔部则深棕红色,管长达38毫米,有成行的白毛,端稍稍扩大,盔直立部分仅高2.5毫米,稍稍后仰,端以近乎直角的角度转折向前成为指向前上方的含有雄蕊部分,长约5毫米,宽约2.2毫米,其端则自额斜下成为向下而半环状的细喙,长约4.5毫米,端有不显著的细齿,下唇不摊平,常包裹盔部,宽14毫米,长约相等,全面有细毛,缘有较长的缘毛,基部作浅心脏形,中裂舌状,向前伸出一半以上,端凹头,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侧裂仅略比中裂宽,为纵置的狭肾脏形;花丝着生于花管近端处,前方1对密生长毛;花柱略伸出于喙端。蒴果斜卵状长圆形,指向前上方,前背缝丝几伸直,后背缝线弓曲,长约15毫米,宽约4.5毫米。

产我国西藏昌都专区西南部(牟洛、兰贡),生于海拔4,200-4,300米的陡草坡的灌丛中。

这一变种是大唇马先蒿变态中的一个最极端的型式,其花部构造与前面的大唇变种相比,花管长得很多,花冠瓣片则小得很多,而且下唇中裂狭而作舌状,如不是有许多中间的型式,作为一个种是毫不过分的。因为大唇变种的记载不够全面,所以把这一变种的花部详加记载,以便得到一个完整的比较。这里也加上了蒴果的形状,以补那一变种的不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