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是1985年由黄山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唐,王廷元,唐力行。
内容介绍
【前 言】
徽州是一个峰峦重叠、烟云缭绕的山区。这里,林木葱笼,河流清澈;山间鸟道,起伏萦回;川上帆,往来穿织。就在这风景如画的钟秀之地,曾经孕育了颇具特色的新安文明。它不仅被誉为“文献之国”,而且又为商贾之乡。明朝人王世贞说过:“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这就是说,徽人从商,十居其七。
徽州商人在明代已经形成人数众多、势力较大的一个商帮,万历时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说:“商贾之称雄者,江南则称徽州,江北则称山右。”(原文为“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可见,徽州商帮和山西商帮已是当时“称雄”于商界的两支劲旅。到了清代前期,徽商势力达于高峰,尤其是两淮盐场,徽商几执诸盐商之牛耳。据《歙县志》载,康(熙)、乾(隆)之际,“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就是明证。自嘉(庆)、道(光)之后,随着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商业经营方式也渐渐异于往昔。于是,徽州商帮也就在外来资本和民族资本这两股潮流的冲击下跌落下来,并从此一蹶而不振。
徽商在其兴盛的几百年中,其活动范围“几遍禹内”,所谓“山海涯无所不至”,尤其是在江南各地,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甚至远涉外洋,经商异国者,亦颇不乏人。徽商的经营内容,“其货无所不居”,然其中则“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徽商的资本也颇雄厚,所谓“下贾”二三十万,“中贾”四五十万,“上贾”有“藏镪百万”者。这样的一个商帮,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发展史上,自有一定的地位。
徽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贾而好儒”。他们或是“先儒后贾”,或是“先贾后儒”,或是“亦贾亦儒”。“贾为厚利,儒为名高”,贾儒结合,儒政相通,这样徽商便和封建政治势力粘合在一起。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也就决定了这个商帮的性质。
管斑窥豹。研究明清时期的徽商,可以从一个侧面考察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更重要的是,徽商所留下的踪迹,还为我们探索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材料。
研究徽商,又是研究徽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致力研究徽州社会史的过程中,形成了一门具有地域特色的徽州学。它既说明徽州社会史值得研究,也反映对徽州社会史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徽州学的内容,除要研究徽州的政治沿革、自然环境、语言、风俗习惯、土地制度、佃仆制度、宗族制度、历史人物、阶级斗争等等课题外,还有诸如“新安学派”、“新安画派”、“新安医派”这些大的研究领域,更有待于学者们的纵横驰骋。而上述这些课题,往往又与徽商有密切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徽商是其酵母。目前,在合肥市和徽州两地已相继成立了徽州学学会,并制订了研究规划,明确了研究宗旨。据了解,在国际学者中,亦有成立徽州学研究会和召开国际性的徽商学术讨论会的动议。可以预期,随着徽州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徽商研究必将取得更加可喜的成果。
但是,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都深感研究徽商所遇到的一个困难问题,就是材料比较分散。有的学者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只得穷年累月,东搜西索,披览摘抄;一些外国学者则是要远涉重洋,其劳神费力更可想见。值此“徽州学热”在国内外刚刚兴起之际,我们想,如能把分散的有关徽商资料进行摘录,汇集成编,这对大家的研究工作多少可以提供一点方便。为此,我们集研究室全体同人之力,并借“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在最近几年中,利用教学之余,冒寒暑,舍昼夜,到有关图书馆、博物馆、科研单位以及徽州各地,访求珍藏,广搜博采,从史籍、方志、谱牒、笔记、小说、文集、契约、文书、碑刻、档案中,进行爬梳剔取,初步摘录近四十万言,编辑成册,定名为《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这部徽商资料集共涉猎各类书籍共二百三十余种,其中徽州各姓的族谱、家规近百种。我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徽商的事迹,谱牒所载往往比史、志更翔实而具体,有不少是史、志所不载而家谱记述之,正如有的“谱序”所说:“编修家乘,可以补国史之不足”,这是不错的。况且徽州向来“有数十种风俗胜于他邑”,而“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乃是其中之一。直到现在,这里保存的“家规”、“族谱”之多,仍为“他邑”所不能比。我们从所披阅的族谱中,采摘了不少徽商活动的资料,从而也使这部资料集别具特色。当然,族谱中不乏誇张溢美之词,但其史料价值则是必须肯定的。
这部资料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仓卒编成的,有些问题需要说明如下:
第一,俗话说:“钻天洞庭湖(商)遍地徽(商)。”因此,徽商的资料也必然散见于全国各地。我们由于时间、精力、水平所限,这里所汇集的则是挂一漏万。而分散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国外的资料,一时还难以寻觅,只好暂付阙如。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迈开了这一步之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逐步求得完善。
第二,我们在采摘资料的过程中,本着“有闻必录”的原则,对于同一事实而记述有异的资料,亦都兼收并蓄。至于存真去伪,则有待于学者们自行辨析,选择采用。
第三,为了保持每一条资料的完整性,我们在摘录时,有意适当放宽一点篇幅。个别条目文字略多,但事实原委则较清楚,对大家的使用或许更为方便。
第四,在本集资料中,有一小部分系转引得来,凡可以查出原文进行核对者,均一一作了核对;个别出自稀见书籍的资料,一时无法查找原文,在出处均注明“转引”,大家在引用时,最好能查出原文进行核对。
我们在搜集这部资料的过程中,曾得到徽州地委宣传部、徽州地区博物馆、歙县县委宣传部、歙县博物馆、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志谢意!
这部资料集,在编审过程中,黄山书社的同志亦注入了不少心血,我们亦深致谢忱!
这是研究徽商的第一部资料集,正因为它是“第一部”,由于经验不足,水平不高,取材、分类、编辑中的不当之处一定很多,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明清史研究室
一九八五年七月
参考资料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豆瓣.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