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又称价值形态,是指商品价值在其外部表现上的具体形式。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其他商品的交换得以显现,这种交换体现了商品内部的矛盾。商品既是使用价值的载体,也是价值的体现,后者是不可见且难以触摸的。价值形式随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
历史与发展
价值形式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商品交换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随着商品交换从偶发事件转变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价值形式也相应地演化。从最初的简单、个别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经过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终形成了货币价值形式。
商品特性与价值关系
商品兼具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双重属性。使用价值直观可见,而价值则是无形的。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人类劳动的结晶,不同于使用价值,价值实体无法通过物理分解来发现。价值实体的存在仅能在商品间的交换关系中体现。当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时,它们之间便建立了等价关系。在交换中,任何一方都不会愿意接受不公平的交易。尽管单次交换可能会因各种因素导致一方受损,但从总体上看,商品交换必须保持价值量的平衡。例如,一件上衣与20码麻布的交换,反映出两者在生产中投入了同等的劳动,具有相同的交换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麻布成为了上衣的交换价值,而上衣的价值则通过与麻布的交换得到了表现。商品的价值关系表明,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四个阶段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这是一种早期的价值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简单的等式,如2只羊=1把斧子或1担谷=1头牛。这种形式出现在商品交换的初期,当时商品交换主要发生在原始公社之间,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不断扩大,价值形式也随之扩展。此时,一种商品可能与多种其他商品建立等价关系,如2只羊=1把斧子=1担谷=1包盐等。
一般价值形式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它可以代表所有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使得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直接的物物交换,而是可以通过中介物来完成。例如,在羊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情况下,谷物与牛的交换可以通过“1担谷=2只羊=1头牛”来实现。
货币形式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的角色逐渐固定在某些特定商品上,如黄金和白银。这些稳定的贵金属被称为货币,它们能够普遍地代表所有商品的价值,从而形成了价值的货币形式。
理论贡献
卡尔·马克思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价值形式的发展,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他对价值形式的深入剖析,消除了商品世界和货币的神秘面纱,使人们对货币的理解更加深刻。
参考资料
什么是价值形态.百度.2024-10-31
价值形式.知网阅读.2024-10-31
干货▏马克思主义知识积累 • 51期:知识点:价值形式.微信公众平台.2024-10-31